如果我们现在去非洲考察哪种技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移动支付()。
你可能会惊讶,现在在大多数非洲国家,人们可以用手机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代办点存取款,上班前买一块面包当早餐,在公交车上买一张票,他们已经习惯了拿出手机,按几个键就可以进行移动支付。不要惊讶,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在非洲也正在发生。
甚至这一切早在2007年就已开始,远在支付宝和微信在中国推动移动支付之前。这种基于普通功能手机的移动支付技术首先在东非肯尼亚扎根,随后在非洲、东南亚、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地区成功复制,为各国民众带来便利。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如此成功的解决方案背后也有中国解决方案、中国企业。
早在2008年,肯尼亚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就推出了移动支付钱包M-Pesa,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它一直受到原有方案设计简单、性能低下的困扰。这其实是M-Pesa在一开始产品定位不明确导致的隐患。M-Pesa最初定位为小微贷款产品,计划为中下层民众提供小额现金贷款。但在试商用过程中发现,普通民众最基本的问题是没有银行账户。没有账户,贷款无处放,于是决定转向使用手机钱包,为民众提供账户。因此,整个产品最初的底层设计并不是为大型钱包设计的。随着2013年左右用户数量增长到1500万,整个平台不堪重负,频繁崩溃,用户体验极差。甚至每周五下午存取款高峰期,整个系统都会瘫痪。人们渐渐对系统崩溃的愤怒变得麻木,“M-Pesa又转不了款了?等着吧,明天就好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个靠谱的、有能力的科技公司来帮助进行平台转型。
而华为作为通讯设备领域的长期优质合作伙伴,自然被邀请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但华为的主渠道就是通讯设备,当时还没有这样的金融解决方案,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也不符合华为的长期风格,因此华为最初拒绝参与。经过几轮沟通,考虑到母公司集团是华为的长期合作伙伴,最终决定以“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启动这个项目的研发,帮助解决面临的困难。在华为当时看来,这样做无论如何也不赚钱,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
华为与集团的联合研发已持续近两年,其间华为团队有数百名中方技术人员常驻肯尼亚现场,与客户一起开发、测试,日夜奋战。经过不断迭代开发、测试、试验,华为研发的M-Pesa G2系统(第二代M-Pesa)于2015年4月成功上线。系统上线后,容量直接从老系统支持的1500万用户峰值提升到2000多万用户,并可支持平滑扩容。同时,系统变得更快、更稳定,这些从最终用户身上可以明显感受到。用户纷纷传言,“终于可以在周五领工资去喝酒了!”
首席执行官Bob称赞道:“这不仅是M-Pesa的成功里程碑,也是集团和华为的成功。”
在肯尼亚成功交付后,华为继续与集团紧密合作,在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莱索托、刚果(金)、加纳等国家上线该平台,将肯尼亚M-Pesa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国家,让M-Pesa品牌成为非洲最知名的手机钱包品牌,在这些国家,只要提起M-Pesa,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此外,华为还在努力将移动钱包体验复制到其他非洲国家,乃至亚太、中东等地区,目前华为移动钱包已在赞比亚、马拉维、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推出。
随着中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华为团队也在不断深化对移动支付和普惠金融的理解,与客户一起基于中国移动支付的经验创新开发一些更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功能。例如2019年1月上线的M-Pesa版“花呗”,就是华为与非洲基于中国经验、结合当地情况共同开发的。
与花呗类似,都允许用户在支付或转账时以信用额度支付,但花呗设有免息期,而利息则按日计算,在利息计算方式上更接近小额贷款。这是因为肯尼亚和非洲普遍没有信用卡消费的概念,人们已经接受了小额贷款按日计息的方式。2020年财报显示,已有2000万M-Pesa用户注册使用,占M-Pesa全部用户的近80%,累计借出2450亿先令(约24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0倍。
华为是第一家在非洲尝试移动支付的中国公司,随着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对非洲大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在非洲投资移动支付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