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6 系列发布,硬件升级挤牙膏,软件智能化亮点能否弥补硬件不足?

2024-09-11
来源:网络整理

介绍

16系列发布后,“挤牙膏式”的硬件升级让基础用户大失所望。虽然iOS 18的智能功能颇有亮点,但硬件变化乏善可陈,尤其是60Hz刷新率屏幕再次成为诟病点。难道苹果要软硬件分离?

文本

关于 16的讨论,就像是白开水和热咖啡的较量,一开始看似平静,但喝下去之后却愈发扑朔迷离。我们再来说说今年的主角 16。苹果一如既往地采取了“挤牙膏”的策略,硬件升级的幅度实在不足为奇。回顾过去几年,每一次发布会我们都抱着“今年或许会有大改变”的期待,但最后总是被苹果“小打小闹”的创新所“感动”。

今年16基础款的镜头设计突然回归到了X的竖式“红绿灯”风格,说实话看上去确实有些“复古新潮”,也算是有点新奇了。但这点小改动,相比用户一直期盼的高刷新屏的失败,就像是用一块糖哄哭闹的孩子,无法弥补用户心中的遗憾。毕竟2024年,安卓阵营的屏幕早已成为标配,而苹果还在60Hz这个“老历”上沾沾自喜,果粉们的失望显然不无道理。

其实,苹果不愿意给基础款配备屏幕,背后还有一盘“大棋局”。一方面是为了严控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继续拉开基础款和Pro系列之间的技术差距。近年来,苹果明显有意区分两款产品的受众,基础款主要针对那些“给信仰充电”但预算有限的用户,而Pro系列则针对那些追求高端体验、愿意为此买单的用户。不过,在大家都用上高刷新率屏幕的情况下,苹果还在60Hz上瞎折腾,难免显得有些“没诚意”。

虽然苹果为 16 基础款配备了 8GB RAM,但别误会,这并不是为了让你浏览抖音、看视频更加流畅,而是为了给 iOS 18 的智能功能预留性能空间。听起来很高端,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实际体验上的这种提升并不明显。你想要的流畅体验还是要靠更高的刷新率和更强大的处理器,而不是单纯靠增加内存。

纵观 Pro 系列,A18 Pro 处理器、6.9 英寸大屏幕、特殊散热设计等看似强大的硬件升级其实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一些小改动,唯一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或许就是新增加的侧面相机按钮了。这个东西对于拍照者来说确实方便了不少,但如果你期待的是革命性的改变,苹果这次还是会让你空手而归。

苹果手机刷抖音卡怎么办_iphone刷抖音卡_苹果手机刷抖音老卡

其实,今年发布会真正的主角并不是硬件,而是 iOS 18 系统。Siri 终于变得更聪明了,各种智能功能让人感觉苹果在“AI”的路上越走越远。尤其是模块,越来越像是苹果未来几年主打的核心卖点。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苹果或许意识到智能手机硬件的创新瓶颈越来越大,软件和 AI 才是未来成功的关键。16 硬件缺乏实质性突破,或许是在为未来几代产品储备“爆点”。

iOS 18 还带来了一项“老生常谈”的功能——通话录音。不过老用户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这项功能只在 15 Pro 系列及以后的机型上可用。苹果这是在逼迫老用户升级新机型,毕竟给软件设限的做法太熟悉了。结果很多基础机型的老用户可能会因为无法享受新功能而考虑换机。你以为苹果是在服务用户,其实它在“升级”上已经有所动作了。

看着16的“佛系”升级,用户对明年17 Pro Max的期待自然也水涨船高。无论是传闻中的12GB RAM,还是VC散热器的散热设计,甚至是可能进一步缩减的智能岛,苹果都必须拿出点真材实料来回应市场的高期待。否则,“每年挤牙膏的套路”最终会激怒用户,导致他们对新机型的热情逐渐消退。

从16系列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苹果的硬件创新能力在逐渐放缓,依靠iOS的智能功能来维持竞争力。或许这就是苹果的“长期策略”:在AI和软件领域大做文章,让用户通过智能体验来弥补硬件上的保守。这个策略虽然聪明,但也意味着苹果必须每年拿出更多有吸引力的智能功能,否则用户只会觉得自己在为越来越“普通”的硬件买单。

对于习惯了基础款的用户来说,今年的失望或许已经成为常态。从外观到硬件,苹果的“套路”越来越明显:基础款永远“低端”,想要享受真正的创新,就必须买Pro系列。长期用户的失望已经积累到临界点,未来苹果是否会做出调整,还有待观察。

结论

最后想问一下:苹果的“挤牙膏”策略还能坚持多久?没有硬件突破,智能功能真的能满足用户吗?您对此怎么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