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央行发布《2015年第二季度支付系统总运营情况报告》,显示第二季度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22.86亿笔,金额达26.8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和445%。央行特别指出,移动支付业务增长明显。相比之下,电子支付(流行的互联网支付)要逊色得多。今年二季度,电子支付业务成交额达103.98亿笔,金额达464.2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和44.6%。微信支付、支付宝和各大支付公司都在疯狂地抢占移动支付市场。近两年来,移动支付已成为各大支付公司的主战场,竞争中总有赢家和输家。在移动支付的战场上,来自杭州的联联支付公司无疑是最大的黑马。两年内,其交易规模从 1000 万元跃升至 1000 亿元,又是什么原因在移动支付领域跻身前四,促使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跻身 100 家移动支付公司前四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联联支付的CMO姚敏表示,联联支付从2012年开始将公司定位在移动支付领域,产品上线较早,体验也不错,因此成功抓住了机会。接下来,联联支付将继续专注于移动支付,移动支付黑马的快速发展在过去两年中,联联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排名不断上升,已成为移动支付新秀,从艾瑞数据显示的2014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来看,联联支付位列前十。
在艾瑞咨询发布的 2015 年第一季度数据中,连联支付的市场份额已挤入前六名,易观智库 2015 年第二季度移动支付市场数据显示,连连支付 (1.14%) 排名第四,支付宝 (74.82%)、财付通 (12.88%) 和 (6%) 都是移动支付行业的资深玩家。据了解,联联支付2013年的交易规模为8000万元,2014年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150倍。今年,其交易量有望突破 2000 亿元,同比增长 16 倍。这样的速度让行业跌跌撞撞,更让人难以相信,按照姚敏的说法,联联支付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阶段。2013年以来,在彩票行业的帮助下,联联支付的日交易量从3个月内的数十万元增长到数千万元,覆盖了彩票行业60%的用户;此后,互联网金融行业将联联支付带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日交易规模从数千万元跃升至数十亿元,两年后,联联支付赢得了互联网金融领域众多P2P平台的青睐。根据非官方的粗略统计,很多知名的 P2P 平台都使用了连连支付,包括京东财经、百度财经、360 Your 、新浪微财富、大豆贷、网易财富、九福、融 360、宜信、微贷、、积木盒等。
包括公司的所有证件、实际控制人的身份信息、注册资本、投资国有资产或知名VC、平台信息披露等相关条件。一位 P2P 平台投资人表示,这是一个银行级的准入标准,将那些不靠谱的平台拒之门外就是基于上述标准,到目前为止,联联支付合作的 P2P 平台还没有跑路,投资者的投资资金没有被挪用、被盗,平台交易规模稳步增长,“支付+”战略坚守客户第三方支付发展至今, 主要支付公司已经开始差异化。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专注于个人支付,并通过相对标准化的支付产品持续发展个人用户,从而为企业支付创新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自 2012 年以来,移动支付成为必须争夺的趋势,但由于原始支付业务,转向它的企业较少。2013年,联联支付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将公司的研发实力全部“押注”在移动支付上,虽然联联支付的移动技术系统表现不错,但品牌认知度较低,因此联联支付的市场拓展一直没有打开,交易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公司很多员工建议做互联网支付,绑定大客户,增加交易规模。后来,舆论的核心管理层认为,公司后期定位是专注于移动支付,在实践中,联联支付划定了彩票行业,彩票行业的支付主要通过手机进行,具有金额小、频率高、实名制等特点,这些都是符合联联支付技术的积累没有预料到的,这一举措打开了联联技术支付的业务局面。
很快,整个交易量就做得非常好。自 2012 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找到了正确方法的联联支付将其作为重点行业,据姚敏介绍,联联支付采取了“支付+”战略,在各个细分行业进行微创新。例如,彩票行业是“支付+回报策略”,互联网金融是“支付+实名认证+增值服务”,这使得支付深深嵌入行业,与客户的绑定越来越紧密一些支付行业观察人士认为,联联支付的成功得益于其巧妙的差异化定位,以及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在定位上,联联支付避开了支付宝和微信,专注于行业支付。在支付的具体呈现上,联联支付只做移动支付,这与原来以POS收单和互联网支付为主的行业支付不同。在技术方面,近两年来,联联支付推出了用于彩票的卡前产品,还创新性地推出了互联网金融认证支付、专车支付。由于这些产品以用户需求为基础,刚推向市场时就非常受欢迎,业内专家表示,联联支付的财富也受益于差异化市场机会的选择。当移动支付与银行对接快速支付时,主要通过储蓄卡实现,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支付也必须通过储蓄卡实现,这为基于储蓄卡移动支付的联联支付创造了绝佳的市场机会。从战略定位到创新的产品解决方案,一系列差异化发展使联联支付迅速成长为移动支付的黑马, 而联联支付则有了更大的梦想,第一次尝到了移动支付的甜头。
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打通了支付体验、行业等环节。然而,跨境支付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与“中企走出去、外企进来”的强劲需求不匹配。这是一个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目前,联联支付已经开发了相关的跨境支付系统,还获得了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许可证。联联支付 CMO 姚敏自信地表示,这两个市场是万亿级市场,潜力非常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