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下中国金融科技公司逆势而上,蚂蚁金服完成全球最大私募融资

2024-09-12
来源:网络整理

尽管资本“寒冬”正在全球蔓延,但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却屡屡逆势而上,展现出强劲的“赚钱”力。4月26日,蚂蚁金服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募资45亿美元,估值600亿美元。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轮私募融资。

本轮融资新增战略投资者包括中投海外、建信信托(建设银行旗下子公司)领投的投资集团,A轮包括中国人寿、邮政集团(邮储银行母公司)、国开金控、春华资本等多家险企的战略投资者也继续跟投。

目前,蚂蚁金服已覆盖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蚂蚁大可、保险服务平台等多个业务板块,出现在从线上到线下、从金融服务到生活服务的众多场景中。

蚂蚁金服的高速增长背后有宏观原因: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金融自由化快速推进;更是技术驱动增长的结果: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日趋成熟,正在提升金融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效率和能力。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金融云架构的设计,蚂蚁金服拥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和成长空间,其金融科技公司的战略定位、以科技驱动创新的核心能力以及未来技术输出的发展战略也为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

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表示,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B轮融资将专注于继续提升安全能力、加强国际化布局、加大技术投入,构建全球信赖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安全保障,包括金融级云计算技术、生物识别、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专访蚂蚁金服多位技术专家,探寻600亿美元估值背后的“秘密”。未来金融科技将如何继续驱动“巨头”的高速增长?当金融的底层技术、渠道、数据被改变,商业和生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 金融科技迭代演进

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关键词叫“迭代”,迭代是​​一种不断反复反馈的过程,通常是为了不断接近所期望的目标或结果。在商业模式、应用场景、服务人群快速演进的今天,技术的快速迭代成为驱动金融服务向前发展的基础。

梁跃平是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产品总监,2014年3月他启动支付宝账户安全险的研发。那一年,支付宝已经从线上到线下、从体系内到体系外、从单纯支付到承载理财、征信、消费金融等多种功能,开始流行起来。

“余额宝的出现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除了支付属性,支付宝账户的财富属性越来越强,支付宝账户留存的资金量也在不断增加,人们购买账户安全险的意愿也开始增强。”他回忆道。

此前,账户安全险的设计和理赔仍主要由传统保险公司负责,基本沿袭了传统的保险设计逻辑和理赔方式。但业务的快速扩张让支付宝的账户安全表现愈发重要,这也让保险定价和理赔难度加大。

事实上,早在2010年至2013年,支付宝就已经开始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场景化保险,比如退货运费险等,但过程颇为坎坷,由于长期亏损,甚至一度濒临“下线”。

突破传统账户保障险瓶颈,适应小额、高频、海量的特点,需要实现低保单成本、高理赔效率、适应风险的敏捷定价等目标,而随着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梁月萍介绍,新账户安心险实现个性化风险定价,可实时计算每个用户的保费:高杠杆,目前保费价格在0.88元至2.88元之间,但保额高达100万;而且成本低,每份保单的保险成本控制在2分钱以内。

金融产品的创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梁月萍看来,除了大数据的应用,支付宝自身安全性的提升、机器深度学习的能力、实现快速理赔的体系等都是推动金融产品发展的基础。

比如,支付宝账户资金丢失的概率远低于全球同行,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础,账户安全险显然无法实现低定价、高杠杆。

客户服务也被技术“拯救”了。

随着服务对象、交易规模、产品种类的快速增加,很多企业单纯依靠传统人工客服已经难以支撑发展,如何利用智能技术解放人工客服、提升服务能力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正在探索的解决方案。

阿里巴巴智能客服项目正式启动三年前,除了应对淘宝卖家的快速增长,支付宝也开始推出余额宝等金融产品。新金融业务的出现导致客服工作量激增,难度也大幅提升,人工客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快速增长。

“智能客服第一阶段只是把人工客服的经验转化为语义、文字,然后提炼知识库,传输到智能客服的‘大脑’里,让它重新服务用户。那时候就能实现一些关键词搜索、语义上下文理解,来回答常见的问题。”蚂蚁金服运营平台产品技术部总监何永明对记者表示。

他介绍,第二阶段,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深入,除了扩大智能客服的知识库,我们还加入了更多“人”的功能,比如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用户问题的能力、交互理解、机器人深度自学习等,大大提升了人机交互能力和对问题的精准理解。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它的思考、判断、交互能力都会进一步向“人脑”的方向迈进。

2015年“双11”,淘宝服务人数超过572万人次,较上年的224万人次增长150%,但人工客服人数减少100人,智能客服完成的服务占比达到94%。

事实上,智能客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概念,其背后是一个智能服务的一体化平台,涵盖智能质检能力、智能作业调度、智能赔付等自助处理能力、智能自助问答能力等多项功能。

“机器人”背后的智能技术,可以更广泛地运用在不同产品和服务中,本质上是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整合平台。例如在支持金融服务方面,比人类更理性、更客观的机器人有望大有作为。“机器人不仅能整合人类的经验,还能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

“比如当你进行咨询时,我们可以根据您的消费记录、年龄、工作、理财习惯等,快速描绘出一幅精准的‘用户行为画像’,然后开始为你提供个性化的客服服务和管家式的理财产品分析与推荐,帮助用户更深入、更专业地管理自己的金融资产。”何永明说。

蚂蚁金服在宣布B轮融资时表示,目前蚂蚁金服机器智能服务占比已达94%。

蚂蚁盾怎么破_蚁盾 支付宝_支付宝盾牌

➤ 从 至

大数据推动金融账户保险、智能客服的演进只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小例子。

不久前,井贤栋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总体经济形势正在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蓬勃发展,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生产将普及,创新、创造、创意将成为主流。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金融服务也将从投资驱动型金融转向更加消费导向型金融,新金融将更加注重个人、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和能力,整个金融服务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创新机会。”他说。

在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看来,科技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但最终目的是让金融在社会中扎根,这才是它最大的生命力。它自身的发展只是第一阶段,如何与场景结合,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才是更重要的第二阶段。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支付宝,它所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技术的进步,直接影响了网络购物、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这也让中国‘互联网+消费’在世界范围内赶超其他国家。”他进一步举例道。

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淘宝交易额为263亿,2015财年(2014年10月-2015年3月)末达到2.4万亿;而2016财年末,也就是2016年3月底,阿里巴巴中国交易平台(淘宝+天猫+聚划算)交易额突破3万亿。

“互联网支付的安全、低价、便捷是一切的基础。技术改变了支付,进而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在陈龙看来,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原有的金融业还不够发达,因此技术变革对其产生的边际效应是立竿见影的。

他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处于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相应的金融体系侧重于为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也使得大众客户和小微企业在支付、理财、融资、征信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推动蚂蚁金服自身业务发展之外,金融科技输出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业务,成为蚂蚁金服“连接”万事万物的重要“粘合剂”,也是蚂蚁金服未来高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分析专家蒋宣就职于蚂蚁金服安全智能部,这个部门原本只在内部使用,为“反欺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各个产品线提供技术支持。但现在,这套名为“蚂蚁神盾”的系统也开始超越系统本身,应用在电商、医院系统、数字消费等领域。

随着P2P、众筹、020等新业态的出现,以及网签、网购等传统商业形态的互联网化,“羊毛党”“刷单”“黄牛”等互联网乱象愈发猖獗,这些行为不仅不利于用户体验,也破坏了这些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蒋宣告诉记者,以针对防假单、防黄牛的产品为例,其能够基于行为、身份、关系网络进行有效识别,基本可以杜绝90%的“黄牛”,大大降低假单率。当这款产品应用在医院系统,可以有效防范“黄牛”,改善挂号难的问题。

2015年10月,蚂蚁金服正式启动“互联网加速器”计划,开始推动平台、数据和技术能力的全面开放,技术输出开始由点到面、由单个业务向整体战略拓展。

根据规划,蚂蚁金服计划在5年内帮助1000多家金融机构向新金融转型升级。

例如在技术方面,目前开放的金融云服务降低了金融机构特别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和创新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开放的风控模型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实现金融服务中的风险定价。

在数据端,蚂蚁金服开放了数据共享平台“”,支持银行、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研发、运营等业务,比如基金公司可以发展大数据指数基金,银行可以提升客户评价效率等。

此外,大数据、反欺诈等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除了前述的“蚁盾”体系,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也在尝试将大数据信贷的应用从金融场景拓展到生活场景,包括为商业机构提供选址、业务改善等。

陈龙认为,强调的科技赋能金融只是开始,真正的发展方向是科技赋能金融,更好地服务、促进商业和生活。中国实体经济对金融的渴求,创造了科技、金融、生活的良性循环,也让新金融的实际影响力远超美国独角兽。

➤ 题外话:

我刚从美国旅行回来,这次旅行感触颇多。对比中国和美国,金融科技公司(或者说互联网金融公司)面临着相似的境遇:负面的舆论、日益严格的监管、低迷的经济环境、不断增加的风险控制挑战等等。

不过,与美国金融科技行业融资环境降温不同,从京东、陆金所到现在的蚂蚁金服,中国金融科技巨头自2016年以来屡屡打破融资纪录,如此高的估值似乎与目前国内“整顿”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今年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因为e租宝、中金、巨鹿等一系列风险事件陷入了舆论危机和发展危机,但我从来没有悲观过,因为对于真正有能力的公司来说,这是最好的时机,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公司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今天的文章是“解码公司”系列的第一篇,后续还会有更多对中美两国代表公司的独家专访,请继续关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