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族必知:工资发放时间及形式的劳动法规定

2024-09-13
来源:网络整理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工资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因此,每个月,公司都会关注工资发放的时间,所以工资发放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我国劳动法中,对于工资也有相应的规定,那么劳动法中对于工资发放都有哪些规定呢?下面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1.劳动法工资支付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现金方式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七条 工资必须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遇有节假日或者休息日的,应当在最近的工作日预付工资。工资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实行周薪、日薪或者小时薪资制度的,可以按周薪、日薪或者小时薪资支付。

2.工资支付形式

一般来说,传统的工资支付方式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岗位工资制或者职务工资制,按照不同的岗位、职务确定工资;一种是技能工资制或者能力工资制,按照技能、能力确定工资;还有一种就是大家熟悉的绩效工资制。

1、岗位工资制的主旨是:不同的岗位创造的价值不同,因此工资也应该有所不同。岗位要求应该与员工的能力素质相匹配。如果员工的能力超出了岗位要求,就意味着人才的浪费;如果员工的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就意味着岗位的质量和数量无法得到保证。

工资支付规定_工资支付暂行规定_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规定

岗位设置好之后,一方面可以鼓励员工通过学习、自我提升,提高个人能力,获得晋升加薪;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晰的了解哪些员工在进步,哪些员工在落后,做到优胜劣汰。

岗位工资制在国有企业应用较为广泛,能够直接区分层级关系。该制度最大的特点是按照岗位制定工资,有的员工可能没有从事岗位的工作,但依然可以享受岗位级别的待遇。

2、技能型薪酬体系包含两个维度:纵向,不断培养直至达到专家级;横向,掌握更多不同技能,成为通才;同时也可以体现在工作中管理技能的丰富,成为优秀的管理者。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定位,可以对不同技能角色支付不同的薪酬等级。

能力薪酬体系中的能力,主要是指能力和为公司贡献价值的能力,如知识、技能、素质、影响力、沟通、协调等。

3、目前大多数公司越来越重视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好的公司可以有效提高个人和公司的经营效率,也可以实现公司内部的工资公平。无论是晋升、淘汰、选拔,绩效考核都有很好的参考依据。另外,绩效的构成也是千变万化,灵活多变。计件、提成、承包都可以形成绩效晋升的有效手段。

三、关于拖欠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按月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劳动者,不得无故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按月支付”是指工资以月薪制支付,也包括按月支付。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后30日内结清工资,超过30日的,构成拖欠工资。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影响资金周转不能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与本单位工会协商,可以在一个月内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支付工资的时间应当告知全体劳动者,并报主管部门备案。无主管部门的,应当报市或者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以上就是招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劳动法工资支付规定、工资支付表格及欠薪规定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欢迎访问招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