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速运不仅为您投保,还可能为您支付保费,通过电话购买汽车保险的车主知道吗?
“电话推销汽车保险费预付款现在对一些保险公司来说压力更大。”一家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营销总监表示,电话营销汽车保险业务产生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预付保费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保险业务中“即期付款”的规定,以及保单由“两送”变为“一送”。
在“即期付款”的要求下,电话销售汽车保险必须首先确认已收到保费,然后才能签发保单。因此,以前一次电话销售汽车保险业务需要两次交付才能完成,一次交付保单和收取保费,第二次交付正式保单。但是,在“双发”下,客户体验并不好,因此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电话营销汽车保险都优化为“一次送达”,这涉及到在保单签发前支付保费。
目前,缴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保险公司向客户发送支付链接短信,客户点击链接支付保费;另一种是保费的预付款,通常由拥有支付许可证的机构完成。据记者了解,拥有支付牌照的顺丰速运已经与部分地区的保险公司合作,试行预缴保费。
从“两次配送”到“一次配送”。
汽车保险通过电话销售,保单会送到您家。很多车主已经习惯了通过电话购买汽车保险,而且折扣不小,而且不需要自己跑腿,非常方便。
在保险公司的电话代理与车主协商保险要素后,保单交付开始。一些大型保险公司成立了自己的保单交付服务团队,比如PICC,配送团队穿着统一的服装;也有很多保险公司与顺丰速运等快递公司合作。
在“自费计费”的要求下,保险公司的系统只有在确认保费全额到账后才能生成正式的保单。因此,在电话营销汽车保险诞生之初,就需要完成单一业务的“两交付”。
第一次,对于保险确认书、缴费通知书、保险条款等的送达,送货人员需要将车主的驾驶证和驾驶证拍照存档,代为收取保费。将相关信息返回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确认收到保费,签发正式保单,第二次是正式保单的交付。两次发货后,客户签字后退回给保险公司,整个过程通常需要两到三天。
在这个两次发货的流程下,虽然车主客户不需要跑去找保险公司,但对于一些客户来说,联系快递员两次的过程还是有点麻烦的。因此,努力争夺车主客户的财产保险公司将把保单和正式保单的交付分别简化为正式保单的交付两次。
第三方支付的需求
而一次交割,也是为了确保“付单”,意味着在正式保单交割之前,必须有保费到账户。
据记者了解,电话销售汽车保险较常见的缴费方式之一是电话代理与客户确认投保后,向客户发送支付链接短信,客户点击链接支付保费。支付渠道可以是银联或第三方支付机构。
一家大型财产保险公司的高级电话推销员王东(化名)表示,一些客户出于信息安全等考虑,不接受通过点击链接支付保费,因此还有另一种方式来支付电话销售汽车保险的保费。
这样,保险公司和客户就保险事项达成一致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垫付保费,然后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并交付给客户,将客户的文件存档,客户将保费支付给第三方账户。
此前,ePay 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宣布涉足保费预付款业务;一些快递代理机构,如顺丰速运,拥有自己的支付牌照,可以扮演第三方的角色,同时支付预付款保费。
因此,电话营销汽车保险量大的保险公司对预缴保费有一定的需求。顺丰速运告诉记者,保单垫付业务正处于试点阶段,使用顺丰金融自有的支付牌照,目前有20多家保险公司与该业务合作。
据中国保险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4月,共有32家财产保险公司开展电话营销保险业务。2017年1~4月,财产险电话销售保费收入累计341.70亿元,其中车险333.59亿元,占业务的97.63%。
一位财产保险公司的人士评论说,从两次交货减少到一次交货对多方都有一定的好处。对于客户来说,这种创新和改进增强了体验;对于快递公司来说,降低了单一保险业务配送的风险,提高了效率;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保险公司的信用很高,这种支付业务的风险很低;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虽然需要给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定的资金占用费,但签约成功率高,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
王东表示,保险公司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费用结算有周结算和月结算两种方式,保险公司支付的资金成本与客户缴费期限、保费金额和客户支付的保费缴费次数有关。
需要安排退款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财产保险人员的分析,一次性派送需要保险公司、快递公司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各种情况下提前安排,尤其是客户更换或退保时。
“根据规定,强制交通保险是不允许退保的,除非车辆报废或重复投保,那么一旦客户拒绝投保,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那个人问道。
“因为这种做法涉及第三方支付,所以需要向当地保险监管局备案。”王东告诉记者,向保监局备案后,作为特殊情况,如果保单最终被客户拒绝,一次性发货、第三方预付保费的保单也将给予交还强制交通险的“特权”。
因此,总的来说,在保单投递的配合中,保险公司应该在信息管理、保费收取、异常情况反馈等方面做好与快递公司的对接。在保费支付和预付款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应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就不同情况下的资金去向做出安排,尤其是退保资金的返还。
数百万用户正在观看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的新媒体,券商中国享有平台上发布的原创内容的版权,禁止擅自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编号:
温馨提示:在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页面输入股票代码和简称,即可查看股票行情和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和缩写以查看基金的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