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版人人网——朋友网近日强势回归,此次腾讯将四叶草标志从网页端移植到App端,新产品名为“朋友”,目前正在App端进行较大规模内测。
“朋友”应用程序界面的随机截图
前不久,腾讯相继上线了多款社交APP,包括视频社交产品“猫狐”、爱情社交产品“青聊”、生活记录产品“有记”、虚拟形象社交产品“卡扑”等。好友的“复活”也被视为腾讯重建新社交产品矩阵的计划之一。
但如今,社交产品的创新思路和矩阵策略已越来越清晰,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已经不多。对于《老友记》而言,最大的悬念是“在新型社交产品的竞争中,它能坚持多久?”
“混乱”的“朋友圈”
好友APP的“前世”——网页版“好友网”于2008年8月上线,曾用过“QQ校友”、“腾讯好友”等多个名字,是一款继承了QQ社交关系链的熟人社交产品。
九年过去了,该产品却陷入了困境。
“好友网”界面,注意几乎一模一样的四叶草标志。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2017年8月,腾讯官方宣布“朋友网”停止运营。其实,早在2013年7月,朋友网官方微博就停止更新。自媒体“语研科技”报道称,自2013年7月起,朋友网团队已解散,“只维护,不运营”。目前,朋友网在百度上仍可搜索,但其域名已无法打开。
朋友网上线之初,腾讯交给它的任务是与当时正处于巅峰期的人人网竞争,减少其核心产品QQ/QQ空间的用户流失。但这款产品却被外界批评为“不如人人网”,更像是一个植入在QQ空间里的QQ空间:不仅网页设计与QQ空间高度相似,用户数据(相册、文章)也来自QQ空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实名注册。
当时,腾讯依托QQ的熟人社交链,“赋能”好友网,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熟人社交产品,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而后来爆红的微信,正是借助QQ现成的关系链,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朋友网”失败了。它什么都有,用户、关系链、内容都有,但它的倒闭似乎来得太快了。一个明显的缺陷是,这些资源不是朋友网自己积累的,而是几乎全部从QQ上分流过来的。虽然朋友网的“复制粘贴”发展是立竿见影的,但QQ的馈赠已经在它的命运上打上了代价:
朋友在网上没有朋友,用户也不愿意使用“重复”的产品,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腾讯选择放弃实名社交的尝试,转而专注于微信和QQ。
《老友记》瞄准绿洲、脉脉、探探
但近来,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七麦数据显示,2019年是社交产品上线最多的一年,今日头条、阿里、百度、京东、微博等巨头均相继上线5、6款产品;巨头投资的社交产品更是众多,涵盖校园社交、语音社交、图片社交等多个细分赛道。
临近年底,社交巨头腾讯通过产品矩阵做出了“集中应对”,这批产品也瞄准了年轻一代独特的社交偏好,希望用这种“广泛”的方式,贴近各种小众场景,扎根其中,与其他针对Z世代用户的社交新锐产品正面较量。
腾讯也一直在为这一天做准备。在过去的一两年里,QQ一直扮演着腾讯社交实验田的角色,很多社交产品的新玩法往往都是先在QQ上进行测试和验证,比如QQ群里的+1刷屏按钮、群友匹配、猜谜游戏、成语连环红包等,都可以在近期上线的社交产品中找到踪影。
“朋友”APP不仅拥有QQ成熟的玩法,同时在主体功能设计上也体现了绿洲+脉脉+探探的多重性格。
“朋友”应用程序界面的随机截图
“好友”图片信息流的展示模式和微博此前推出的“绿洲”十分相似,都采用了单张大图模式,而非类似朋友圈、微博的九宫格模式,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更加直观的用户体验,就像一个腾讯版的“清爽社交圈”。
此外,“好友”的智能匹配与探探十分相似,用户选择性取向、兴趣爱好等标签后,即可进入用户池,探索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并可以“直接聊天”。
“好友”App个人信息认证界面
但想要参与智能配对,必须经过腾讯官方认证,学生需上传校园卡,企业员工需上传工牌照片,否则无法进入配对流程。如果想完整体验“好友”功能,必须以实名社交身份进入。
这种上传身份证认证的方式,比之前的实名制社交产品人人网严格得多,更像职场社交产品脉脉,用户必须提交能够证明自己职场身份的材料,才能完整体验其主要功能。
当用户上传真实的职场身份时,腾讯也获得了完整而庞大的职场网络,“好友”也可以通过实名社交网络打造一个包含职场社交功能的产品。
这次的“四叶草”会是幸运草吗?
一个不准确的统计数据是,每万株三叶草中,仅有一株幸运的四叶草。在强者为王、弱者为寇的社交赛道中,《好友》APP的四叶草标志能给它带来多少好运呢?
从产品完成度来看,“朋友”App 比过去的“朋友网”要好很多。虽然“朋友”App 刚刚上线,用户量不大,但都是“蹭热度而来”,内容全部是用户原生的,而非简单移植的数据。即便有部分拼接其他社交产品的痕迹,但“朋友”App 已经形成了各个场景之间相对顺畅的衔接和闭环。
《老友记》官宣
但“朋友圈”并非像“实名探探”和朋友圈那样,独立于微信之外,进行深度整合的创新社交工具。腾讯这次将成熟的“架子产品”进行排列组合,将各种社交模式聚合在一起,但整体上并没有太多新意。
“朋友”App面临的另一个劣势是,虽然它是腾讯旗下的一款“天生贵族”产品,但却并不像之前的实名社交巨头人人网那样拥有更强的“群众基础”。
2019年10月下旬,刺猬社区(ID:)报道人人App新版上线,不久后,人人App新版下载量一路冲到App社交榜前五。《朋友》缺少这种“情感牌”可打,需要像微博“绿洲”一样经历一段用户增长缓慢的时期。
“朋友”类应用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国内社交市场的整体规模已经达到顶峰。
据数据显示,2019年Q3国内社交用户规模达11亿,行业渗透率达97%,但用户规模增速仅为2.3%。这意味着,国内获取新增用户已经很难。社交领域的争夺战已经进入瓜分存量用户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细分场景抢占用户,开发更具发展潜力的Z世代年轻用户,已成为社交巨头和创业者的共识。腾讯“不甘落后”,显然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坐稳阵脚”,保持领先地位。
目前,以四叶草标志、“重新开始”为主题的《朋友》是否是真正的“幸运草”还难以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朋友》不会是腾讯社交矩阵中的最后一枚棋子。腾讯的入局,也标志着Z世代社交战的玩家基本到齐,不久之后,更多精彩大戏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