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转型生活服务:slogan 改变与改版之路

2024-09-14
来源:网络整理

美女 | 云中余宇

对了,除了疫情之外,最近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没有想到本来想走社交路线对抗微信的支付宝,最后却在与美团的斗争中越走越远。

这在支付宝的改变和修订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曾几何时,支付宝只是一个支付工具,口号是“既然是信任,就简单”、“支付宝,懂得信任!”。2016年,因转型社交产品引发巨大争议,支付宝回归金融,更名为“用支付宝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底,支付宝更名为“美好生活支付宝”,这也是支付宝转型生活服务的重要标志。

今日,支付宝宣布支付宝App将全面升级,强化生活服务思维。首页将新增外卖配送、果蔬超市、医药等便捷生活板块,并基于智能算法推荐用户喜爱的服务,让每个用户都能拥有更贴心、专属的支付宝。同时从“人找服务”走向“服务找人”,提升商户服务的分发效率。

据说修改后的页面是这样的(这个是网上泄露的内部测试页面,我的支付宝还没有升级到这个)。

嗯,是不是有点像美团?

今年1月,有消息称蚂蚁金服CEO胡晓明还担任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就在日前,也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宣布一轮组织架构调整,调整为三大事业群、三个事业部。

其中,口碑和饿了么将合并调整为到家、店配送、商户中台、创新三个事业群;另设物流事业部(即时配送事业部)、新零售、生活服务三个业务单元。不过,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对此消息拒绝置评。

嗯,如果这是真的,这个组织架构跟美团没什么区别,目前美团的组织架构大致是这样的,主要分为门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和用户平台,同时还有LBS平台、负责2B供应链的快的事业群、生鲜零售事业部以及AI和新技术平台。

不管怎样,如果这次组织架构调整属实,也算是阿里向曾经看不起的弟弟美团学习了,毕竟在组织架构和公司管理上,阿里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领头羊的老大哥。

当然,在收购饿了么近两年、成立本地生活公司近一年半之后,阿里突然做出这样的架构调整,甚至借助支付宝的力量来扶持“饿了么+口碑”,这或许表明了阿里高层对本地生活的焦虑甚至不满。

2018年4月,阿里巴巴斥资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同年7月,在美团上市之前,饿了么发起夏季攻势,并在全国代理商大会上宣布一年内要占领至少50%的市场份额,与美团平起平坐。

然而一年之后,饿了么和美团的差距就拉大了。我做了简单的对比发现,到2019年第三季度,美团外卖收入约为饿了么的2.28倍,而一年前,美团外卖收入约为饿了么的2倍。

阿里巴巴对饿了么和口碑的投入是巨大的,斥资95亿美元收购了饿了么,随后在2018年夏天,饿了么又斥资30亿与美团争夺市场。2018年底,饿了么和口碑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公司一共融资4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应该来自阿里巴巴和蚂蚁。

在流量方面,阿里对饿了么并不吝啬。饿了么在淘宝、天猫首页的关键位置都有布局,支付宝也为饿了么和口碑导入了不少流量。但即便如此巨大的投入,饿了么和美团的差距还是越来越大,这或许也让阿里高层感到不满。

支付宝群组在哪找_支付宝怎么找群_支付宝群聊在哪

当然,从阿里巴巴近期内部的人事调整来看,阿里巴巴高层对本地生活负责人王磊还是比较满意的。3月6日,张勇宣布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CEO王磊升任M7/P12高级经理,级别跟集团高级副总裁差不多,和有阿里巴巴“太子爷”之称的蒋凡是同一级别。

这或许也因为张勇等人认为,本地生活这个游戏确实很难玩,能玩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同时,已经花了这么多钱,本地生活确实重要,阿里巴巴能不做吗?只好硬着头皮做了。

看来,支付宝已经成为了饿了么最好的载体。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巴巴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中,曾披露饿了么新增消费者48%来自支付宝App。这或许表明,支付宝+饿了么的主要联动其实在去年四季度之前就已经确定了;而阿里巴巴想向外界说,支付宝确实可以带动饿了么所代表的生活服务。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会看到,除了饿了么、口碑之外,支付宝或许会在生活服务领域走得越来越远。

支付宝给自己定下的基调是:打造支付宝开放的数字生活平台,专注于服务业数字化,并设定了“未来三年携手5万家服务商,帮助4000万服务业商户完成数字化升级”的目标。

简单来说,支付宝不仅要囊括阿里体系内所有的生活服务类产品(飞猪、淘票票、盒马、大润发等),还要争夺服务业的商家。

当然,支付宝从支付平台转型社交平台,再从社交转型金融支付,如今又押注生活服务,这其中的过程并不容易,这背后或许是支付宝用户的焦虑。

支付宝的用户粘性、开通率、使用时长无疑高于微信等社交工具,而单纯作为支付工具,支付宝基于场景的开通率与美团等相比也较低。

有朋友说,作为产品,支付宝肯定不满足于只做支付工具、金融工具,因为不进就会退步。在微信等高频应用的降维攻击下,长期来看,支付宝的用户增长和活跃度或许已经到达了天花板。

作为一家想要上市的公司,蚂蚁金服也需要寻找更好的故事。去年年底,我就听说蚂蚁金服在和投资机构、二级市场重要基金沟通IPO事宜,计划今年上市。

蚂蚁金服讲的故事是这样的:技术服务+全球化。这个故事现在看起来还不错,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已经快超过支付收入,明年会占到总收入的2/3。全球化也有利于解决用户增长瓶颈。同时,蚂蚁金服2019年的盈利情况也不错,前三季度盈利116亿元,基本已经超越了2017年现金贷的辉煌一年。

但这个故事也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联贷仍占技术服务收入的绝大部分,这是否还有政策风险?第二,在最关键的国内市场,支付宝在支付笔数上已经落后于微信,如何实现长期的用户增长,保证粘性?

现在看来,支付宝给自己找到的新故事,就是做下一个美团,搞“数字生活”。

当然,不管蚂蚁金服能否实现新的故事梦,这波操作对于很多服务商来说或许都是一件好事,毕竟这或许是一波难得的流量红利。

比如此次,胡晓明宣布:“支付宝首页平台的流量将全面对外开放,同时推出DT数字时代商业转型计划、小程序扶持计划两大政策,让商家和服务商的数字化商业力度和支付宝平台的盈利能力紧密相关。”

至于这是否会让美团感到紧张,甚至会不会再一次引发电商式的“二选一”局面,哈哈,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