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值多少钱?携程花了约4.2亿元人民币。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携程获悉,该集团收购上海东方汇融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汇融)100%股权的申请已正式获得央行批准。这意味着,在付出巨额代价后,携程终于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填补了其在金融支付领域的空白。
作为国内最大的OTA(在线旅游公司),携程本质上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的运营重心在流量、在场景的使用上,因此多元化业务的拓展对携程而言是必须的。事实上,无论是从旅行、票务等产品起家,到后来延伸到租车等业务,产品版图的拓展都表明携程进军金融业务并非“偶然之举”。
不过,在该领域的拓展过程中,携程也遭遇了一些诟病,“旅游+金融”的故事能否讲好,携程仍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携程为何需要第三方支付牌照?
今年1月,东方汇融100%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根据当时的评估,其估值约为4.056亿元。8月,东方汇融股东新华传媒发布公告称,东方汇融100%股权公开挂牌转让,挂牌期间吸引了唯一受让方成都携程旅行网有限公司(下称成都携程),交易价格为4.168亿元。
尽管交易价格略高于估值,但业内人士认为,携程这笔钱“花得值”。
携程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全球旅游业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希望通过此次与东方汇融的合作,在推动文旅行业支付应用场景升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文旅行业支付便捷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携程此前“长期饱受支付牌照缺失之苦”,通过收购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可以弥补自身在支付方面的短板,使相关业务的运营更加合规。
启信宝数据显示,携程完成收购前,东方汇融为上海一家地方国企,成立于2011年5月,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2012年6月,公司取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俗称“支付许可证”)。
根据《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企业拟在省内从事支付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企业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此外,《办法》还规定,《支付业务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为5年,到期前6个月内,支付机构应向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请续期。值得一提的是,《办法》还对非金融机构的支付业务进行了定义,不仅包括从事第三方支付的网上支付,还包括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银行卡收款以及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业务。
从注册资本来看,东方汇融的支付业务符合全国的要求。但最重要的是,携程收购东方汇融,意味着其预付卡等产品的运营从此将合规。
携程的预付卡业务全称为礼品卡,据携程APP介绍,“携程礼品卡是携程独家发行的预付卡,全国有效,可用于携程各类产品订单的快捷安全支付。”其礼品卡类型分为“人我行”和“人我有”,两类产品在机票业务上的支付范围有所不同。
由于缺乏第三方支付牌照,携程的预付卡产品一直饱受诟病,2017年携程曾遭律师实名举报,因无证经营而被迫关闭预付卡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携程曾向央行申请过这张牌照,但第三方支付牌照经历了从“稀缺”到“泛滥”再到暂停发放的过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2011年至2015年,央行共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270张。2015年,央行在停止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同时,还撤销、取消、合并共计33张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持牌机构数量缩减至237家。
支付牌照暂停发放,掀起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并购潮,交易价格从之前的8亿至10亿元(最高30亿元)回归到3亿至4亿元。
携程的收购价格处于合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后,携程整个金融板块或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携程“旅游+金融”的故事
与其说布局金融领域是携程的一次“跨界”之举,更准确的说,这是其为了充分利用交易场景而进行的业务延伸。
2019年,携程全年GMV(交易总额)达到8650亿元,比美团同期高出近1800亿元。高GMV的支撑来自于携程的出行、酒店、机票、租车等消费场景。这让携程在做好旅游产品业务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想要加入金融属性。
携程涉足金融领域始于2011年,从成立保险代理机构开始,相继完成在保险、消费金融、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领域的布局。
事实上,在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之前,携程已经拿到了几张重量级牌照,其中就包括让人“羡慕”的消费金融牌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携程此前曾推出过“携程宝”等金融支付产品,但后来因未取得消费金融牌照而暂停运营。
2014年,携程等合资成立上海尚诚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诚消金”),2017年,尚诚消金获得上海银监局颁发的消费金融牌照。
相比第三方支付牌照,消费金融牌照更为稀缺。据统计,目前国内运营或在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7家(含地方银监会批准但尚未获得银保监会批准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最新一家“拿下”该牌照的公司是蚂蚁集团,可见拿下该牌照的不易。
前述分析人士认为,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后,携程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将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有分析称,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后,互联网企业有以下几种可行的发展路径:通过支付牌照获取存量资金;与供应商协商支付条件,拓展供应链金融;完善用户的信用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携程已推出“拿去花”等消费贷款产品。“以携程目前4亿注册用户规模来看,其‘拿去花’产品完全可以与京东的白条、支付宝的花呗相抗衡。”前述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携程金融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会考虑逐步向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不过该人士表示,获得支付牌照是携程金融牌照布局的重要一环,短期内仍将以集团相关旅游产业为重点,不会大规模拓展金融业务。
拿到全部主要金融牌照后,携程的竞争空间将从OTA领域拓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不过,携程能否将这些金融服务与自身业务场景融合,讲好“旅游+金融”的故事,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