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姐说
十多年来,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努力向寡头的终极形态进化:金融寡头。
如今,两大巨头都瞄准了年交易额已超过120万亿元的移动支付市场。
文:星空
春节前几个月,支付宝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码发红包活动。
有一天买早餐的时候,我用支付宝扫了个红包,得了十多元。几天后,我又试了一次,得了1-2元。虽然此后金额一直在下降,但考虑到支付宝有6.5亿月活跃用户,这个金额还是相当可观的。
相比之下,微信支付并没有提供类似的扫描红包功能,而店内购物时摇动手机给的红包也大多只有几毛钱,这简直就是对消费者的嘲讽。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得不到好处的人总是心神不宁,而得到好处的人却无所畏惧。
数据说明了一切。
根据监管要求,支付机构近日公布了2018年风险事件及客户投诉处理情况,并计算得出:
2018年财付通交易笔数约4665亿笔,由此可以推算,微信支付和QQ支付日均交易笔数约12.78亿笔,其中微信支付占据绝大部分。
2018年支付宝全年交易笔数为1975亿笔,日均交易笔数约5.4亿笔。
不难发现,从频率上看,腾讯遥遥领先。
虽然在移动支付的金额上支付宝还占有一定优势(支付宝占比55%左右,微信支付占比40%左右),但如果按时间对比,那就恐怖了:支付宝2004年上线,微信支付2014年上线。
支付宝用了十五年才做到这点,微信只用了五年,再过十年又会怎样?
所以,马云疯狂烧钱,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焦虑。
在支付安全方面,微信支付的口碑比支付宝差很多,但从公告中的数据来看,却是另一番景象:
2018年,支付宝发生与财务损失相关的风险事件,涉及客户1746个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数万个,金额占比0.44/百万,赔付比例100%。
2018年,财付通发生财务损失风险事件8,451起,涉及客户8,451人、银行账户5,221个、支付账户3,230个。除放弃赔偿的客户外,对符合赔偿条件的客户100%及时赔偿,赔偿资金占全年交易额不足0.%。
星空先生认为,数据与认知的差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支付宝的宣传力度比较好,给人的信任感比较大,二是微信支付没有PC版,手机上小额支付比较多,技术上窃取难度较大,发生风险的概率较低。
那么回到刚才的话题,微信为什么不跟进?过年期间可以用支付宝,但是微信支付能用吗?
过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各个群里发红包和收红包吗?
那么,微信还有必要培养用户习惯吗?
腾讯的社交属性让它的使用频率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从来往开始,马云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进入社交领域,但是难度实在太大。
从产前检查开始,妈妈们就通过微信联系医生护士;宝宝出生,加入新妈妈群;上幼儿园,加入幼儿园群;上学,加入班级QQ群;从小学到大学,加入所有QQ群和微信群,在群里发作业;工作了,加入工作群(马云只在禁止使用QQ的公司推行钉钉应用,但有多少人用钉钉发红包?)……
可以说,腾讯做到了从生到死的全方位陪伴。
幸好马云还有淘宝,孩子长大了,还是会一直在网上买东西的。
然而星空先生看了一下2018年的支付宝账单,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两年淘宝购物金额一直在减少,而京东的账单金额却一直在增加。
以前买东西都是直接打开淘宝,现在买东西就先打开京东,京东没卖的才去看看淘宝。
十年前,星空先生参与过一个预付卡项目,合作方是支付领域的大公司,系统上线后,他和对方技术总监聊天,对方说,一个公司做大了就会实现垄断,垄断的极端就是寡头垄断,寡头最终会去做金融。
事实上,过去十几年来,阿里巴巴和腾讯一直在努力向寡头的终极形态进化:金融寡头。
如今,两大巨头都瞄准了年交易额已超过120万亿元的移动支付市场。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曾经的支付老大银联也想重振雄风,不断砸钱搞活动。可惜银联是纯工具,除了支付没有其他应用场景,很尴尬。一旦停止优惠,开卡率就接近0了。
此次春晚的大赢家无疑是百度。据百度官方公布,春晚期间,百度共发放1000万个20.19元红包、100万个88元红包、10万个小度AI音箱、1万个2019元红包以及多个幸运红包。由于百度需要用户下载APP才能领取红包,因此吸粉效果相当可观。截至2月5日凌晨3点,百度APP成功位居免费APP总榜第一名。
百度钱包不指望能有支付宝、微信支付那样的地位,但能分得120万亿的市场份额,已经很满足了,李彦宏也很满足。
问题来了,你平时用支付宝多还是微信支付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