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女主角
写在开头
在赤壁,有一群女性,她们闲暇时爱钻进书屋,敲打着键盘,用细腻的笔触和感性的文字书写生活,编织着青春未竟的梦想。或许,她们的梦想只是梦想,她们的全力追寻,最终也只能换来天边一道美丽的彩虹。她们努力过,付出过,坚持过,尝过其中的酸甜苦辣,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值得赞叹!加油,沉睡在文学梦中永不醒来的女性们!
杰然,本名吴银燕,赤壁人,一名医务工作者。
早就想写洁然,一个“哪怕跪下也要走完自己选择的路”、孜孜不倦追寻“灵魂共鸣”之路却随波逐流、性格侠义柔情却自称“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风化残骸”的女人。
我对洁然的第一次印象,是在赤壁女作协的微信群里。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20年12月,鼠年除夕,她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写的一篇作文《相见》。吸引我的,不仅是那些清新脱俗的文字,还有作者的介绍,让我很惊讶女作协群里居然有这样一位自信直言的写作高手。随后,当时很少在群里发言的我,就tag了她,给她发了求文。
时间慢慢向前,作为一个年少离家、年迈归来的人,口音依旧,头发花白,对家乡、对那里的人、对那里的事,还在适应中,保持着距离。后来,虽然我们互相加了好友,偶尔聊聊天,但从没想过要见面,只是一群熟悉又陌生的“网友”。当时,我加入女作家协会、当编辑后,这样的“网友”不下两位数。
奇怪的是,我本来对其他人心存敬畏,不敢贸然打扰,但会在临近半夜时分,突然和杰然视频通话好几次。我没考虑杰然是否觉得失礼,只知道我解决了问题,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就很满意了。一两次之后,他越来越有自信了。从此,我完全可以断定,杰然是一个值得信任、值得交流,不挑剔细节的“文友”。
我曾在洁然的朋友圈里随意留言:“见到我,你会惊艳到我。”后来得知她把这条留言分享给了部门同事,我也没当真。不过那是后话了。半年后,我从浙江回来,终于在欢迎宴上见到了她。是否一见倾心,还不得而知。应该说,这次见面成了分水岭。从线上相识到现在,我敢于畅所欲言,写“我对洁然的看法”。
一个热爱写作的孤独者
洁然是一位资深文学“女强人”。1990年上中专时,她开始学习写作。2006年底,她尝试在网络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她听从网络老师的建议,专心写散文、小说。2008年,她开始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在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江南梦文学网、杨柳青文学社等文学网站上发表小说、散文近200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两生缘》、《阿云》、《岁月如歌》;中篇小说《爱你却伤你》、《爱你,我不后悔》。其中,长篇小说《两生缘》签约起点中文网,被十余家文学网站转载。
洁然的散文充满情感,文笔流畅如流水,她对人生的思考凝结成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绽放在她动人的字里行间。读她的散文,就像欣赏中国画、聆听绿色小夜曲,令人心旷神怡。但她对写小说有着狂热的热爱,她的小说充满情节张力,你可以从头到尾看上八遍、十遍。小说语言独具个人特色,就像在和你聊天,自然而然,毫不做作。
她说:“我擅长散文,但更喜欢小说,因为散文只是展现当时的心境,而小说更能诠释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一部小说往往代表着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感悟和动态。虽然散文可以有无限的发散空间,可以引发无限的遐想,但小说可以写出几段长或短的人生。写长篇小说的人,心里一定有万千个故事,一定能布局周全。俗话说,心胸宽广,才能写出万千篇。”
为了“爱”,她可以抛弃物质,做个纯粹的作家。在繁杂的情事之后,她可以做个夜舞者,与小说不眠不休。在她看来,写小说不仅是自己的爱好,更像给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让你不忍心停下打字,不忍心停止每天上网写4000字。
作为一名网络写作者,她愿意写《我们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因为“想让十指在键盘上翩翩起舞,想把藏在心里的牵挂打出来,想记住自己在这世间留下的痕迹。”而她“爱上文字,是因为岁月的永恒,因为淡淡的忧伤,因为模糊的心跳。”
有人曾说,你们中年女性写作,是为了实现年轻时的梦想。对我来说,确实如此。黄昏时分,人生的命运基本尘埃落定,拥有年轻时实现梦想的激情、勇气和精力,是另一种圆满和修养。对洁然来说,写作比吃饭睡觉更重要。为了写作,她可以通宵坐在电脑桌前;为了写作,她愿意放弃大有可为的前程;为了写作,她大量阅读,从前辈、名家身上汲取营养……你或许不理解她那疯狂的爱,却不禁为她的热情鼓掌——她年近五十,写作生涯近三十二年,有过一些辉煌,但更多的时候,她以自己的方式埋没。就像网络上无数的写手,面对屏幕,背对着光,双手不停地打字,一只手打字梦想,一只手打字孤独。
当然,她也有对写作生涯的忧虑,因为“我想让我的十指在键盘上飞舞,想把心里隐秘的牵挂打出来,想把我在这世间留下的痕迹铭记在心,可是因为思维的停滞,停留在键盘上的指尖不愿落下,屏幕上永远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原来,我的灵感,我的文字,最美的时光,都随着时光的流逝,悄悄老去。”我想说,你的忧虑,是因为你太爱文字了,爱得越深,情意越浓!
闲散、寂寞、孤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洁然有过“灵族”、“蒋梦萍一起下海”、“洁然”、“静谧故乡”等不同的ID,她用了多年的网名“洁然”,据她说,这个名字来自她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洁然孤身一人,无所依靠,我在这个世界上无所爱,我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孤独的人,我又何必沉迷于世俗的快乐?”
据百度介绍,“筑然”意为孤立、孤独、杰出、整体,出自范仲淹《唐遗诗序》:“观隐士之作,独一无二,无尘无碍。”
她说,自己的“孤独与凄凉,不是因为世俗中没有同伴,不是因为生活不如意,不是因为世俗的不快乐,而是因为缺少灵魂的共鸣”。
红尘之中,难觅一位能“心灵共鸣”的知己,你的世界我去过,可你却不懂我的世界,才有“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人群喧闹,我却依然孤独如狗”的说辞。
身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总想抓住一切可能,摆脱孤独的困扰,摆脱隐藏在灵魂深处的未知的孤独。挣扎就是徒劳的代名词,飞蛾扑火般的两边奔波的欲望,才是更大的伤害,最后只能用厚厚的棉布裹住破碎的心,一个人哭着疗伤。
洁然在文中写道:“我本性冷漠,但世上无人相信我,因为世俗生活迷惑了人心,蒙蔽了双眼,让信任变得薄弱。”相信会有人明白,洁然的冷漠,不是看不起一切,更不是无所求。洁然的孤独,只因文字的孤独。一定有一个人“能透过她平庸的外表,看到她优雅的灵魂,与她同在一个频道,用指尖触碰,用文字相互取暖。”
我也相信,正如洁然所言,“无论何时,我们无需焦虑,更无需灰心。有缘的人,总会相遇;相似的灵魂,总会在冥冥中互相吸引,最终相守相知,产生共鸣。”
侠义无拘无束的孤独
人是多面的,在不同的场合或时空都会呈现出不同的人生,并不是人心善变,每个季节的风景都不一样,更何况是血肉之躯。
洁然说她很孤独,她的孤独是建立在灵魂得不到共鸣的基础上的。但我想,她的孤独是佛性,有求必应,得之为幸,失之为命,势在必得,顺其自然。
洁然身上有着女骑士的侠义精神,她的侠义精神是了解她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为了朋友,她可以舍身为朋友;为了友情,她愿意无私牺牲。她的侠义精神是一种不羁的本性,释放着她率直的本性,超凡脱俗却不落俗套,融入世间却不入尘埃。
独处是自发的,这种自发是真诚的、真实的、开放的。
她的散文作品中,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的篇章数不胜数,细腻的笔触、直击心灵的私语、令人心碎的情感描写,不仅写得随性流畅,而且毫无掩饰地表露无遗。
她写过自己的婚姻家庭,分析过情绪的起伏,用很直白的语言说“我想你”,回忆起一生、一年、一个月、一夜里因为想你而产生的孤独、失落和无助。她谈过《酒与我的淡淡人生》,详细描写了喝酒的过程。在《我的2021》中,她写过女作家协会的女性,写过她们相识相知的过程,写过她对名单上每个人的感受。关于朋友之间的友情,她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朋友之间总要坚持亲不亲,分钱分米,分得越清楚,关系就越亲近,再好的朋友也要好好区分钱和米。”读她的文字,就像在品味一篇白话文,不需要去猜测、去揣摩,可以有意识地放下戒备,沉浸其中,延伸自我认知。
写在后面
这个春天,静夜里仰望星空,多希望有一颗流星从天而降,落在我的眼前。我想问流星,有没有一种神叫“灵魂共鸣”,拉弓射箭,放马驰骋在平原。我想问,能否再造一个云淡风轻,雪白如雪,溪水潺潺的地方。
其实,我只是在想象,我设想,如果一个热爱写作、闲适寂寞、性格侠义无反顾的独行侠,不再为了“心灵共鸣”而分时间写小说,不再因为缺乏“心灵共鸣”而自我质疑,她的世界是不是会更加洒脱,过上喂马、砍柴、游历四方、心胸开阔、处处春暖花开的生活?
祝福热爱写小说的杰然早日一切顺利!
在那之后
这个春天,随着暖意渐浓,我仿佛正走向一条未知的隧道,与其说是写孤独,不如说是在她的文字里寻找出口。
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事实,所以我只能用似是而非的言语,如同沉默的行为,去抗议我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今夜,我埋花吟诗,不让红尘散尽,芳华凋零。我怀春情,锄花开,满怀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