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表示,央行数字货币(CBDC)有可能颠覆国际支付体系,如果一国的CBDC被认可用于国际交易,那么发行国可能在融资成本和金融交易控制权方面获得显著优势,类似于美元目前所处的特权地位。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经济主管阿赫亚(Ahya)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混乱通常与央行无关,但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重大举措实际上可能会扰乱金融体系。
他说,CBDC 是一种新型的数字现金形式,旨在取代实物现金。它们将成为央行的负债,央行会将它们保存在中央账本中。CBDC 不应与加密货币混淆,加密货币要么与基础资产挂钩,要么由公共区块链支持。鉴于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的验证过程计算和能源强度高,加密货币不是大规模支付的可行数字现金形式。然而,它们将继续发挥其他功能。例如,投资者可能认为加密货币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存储手段(类似于贵金属),以对冲央行激进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
该行指出,引入 CBDC 的努力正在加速,全球 86% 的央行正在探索数字货币。中国已在多个城市启动试点,欧洲央行最近完成了关于数字欧元的公开咨询,并将于今年夏天推出数字欧元。一旦做出决定,波士顿联储将于今年秋季发布初步研究报告。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突然的一致兴趣呢?摩根士丹利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货币主权:私人支付网络正在迅速发展。随着它们获得市场份额,它们可以成为许多用户的主要交易手段。各国央行担心的是,货币将几乎完全在网络内流通,威胁到它们对货币体系的控制。
金融稳定性:任何一家私人数字货币提供商的潜在失败都可能扰乱支付系统并导致金融稳定性风险。尽管监管机构已采取措施缓解这些风险,但无法消除这些风险。相比之下,央行创建并维护 CBDC,其作为交易交换媒介的可靠性将得到保证。
金融包容性:私人、狭义金融网络的兴起可能会将普通公众(例如无银行账户者)排除在外,而 CBDC 可以像实物现金一样被广泛使用,甚至可能促进更广泛的金融包容性。
考虑到这些目标,该银行认为,中央银行将实施面向消费者的零售数字货币,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向公众提供,并在货币当局控制的中央分类账系统上运行。
该银行还表示,当用于支付的基本工具发生变化时,其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商业银行将面临脱媒风险,一旦开设CBDC账户,消费者将能够将银行存款转移到那里,但要受到央行的限制。此外,CBDC的技术基础设施将使新的非银行实体更容易进入支付领域。这些因素将增加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
在数字经济中,数据提供了竞争优势。摩根士丹利表示,消费者重视隐私,希望保持交易匿名,而金融科技公司将进行创新并激励消费,两者之间正在展开一场拉锯战。如果金融科技公司的努力取得成功,网络效应可能会激增,从而使金融科技公司能够从银行手中夺取市场份额。
CBDC 还可能扰乱国际支付体系。如果一个国家的 CBDC 被认可用于国际交易,发行国可能会在融资成本和金融交易控制方面获得显著优势,类似于美元目前享有的特权地位。欧洲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一些央行将向数字货币的转变视为提升本国货币国际地位、增加其在跨境支付中使用率的机会。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则希望限制外国数字货币在其经济体中的使用(去美元化)。
人们通常谨慎地看待创新,其颠覆性潜力也常常被低估。尽管各国央行的 CBDC 举措并非旨在颠覆银行体系,但它们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颠覆性后果。颠覆的速度将取决于网络效应如何发挥作用。CBDC 体系的形成速度。数字货币的接受度越高,创新的机会就越多,颠覆金融体系的范围就越大。(编辑:英超联赛)
长按二维码下载资产管理云APP,助您赢得投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