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宝这两个功能赶紧关闭,暗藏安全隐患

2024-09-16
来源:网络整理

请立即关闭微信和支付宝的这两个功能。

●●●

随着支付方式的日益多样化,

无论是外出购物还是就餐,

“扫一扫”支付方式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再陌生。

“小额免密码”、“快捷支付”等支付功能也悄然兴起。

这些支付功能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启用的。

安全隐患不小!

↓ ↓ ↓

免密码支付存在安全隐患

让我们看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天津一家快餐店的点餐柜台,张先生把手机放到收银台前,听到“嘟”的一声,整个支付流程就完成了。然而,让张先生疑惑的是,支付时并没有要求他输入支付密码。

在某国企上班的孙女士反映,她使用中国银行借记卡消费时,收款人就像刷地铁、公交卡一样完成交易,无需输入密码。

有媒体测试发现,无论是使用微信的“收付款”还是支付宝的支付功能,或是设有“快捷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在消费未超过一定金额时,都无需输入支付密码,也没有支付价款的确认流程。

这是因为您的“小额免密码”和“快捷支付”功能已开启。

业内人士表示,“小额免密码”和“快捷支付”是指在金额低于一定限额的情况下,用户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购买的支付方式。目前,不少市民在支付时已经开通并使用了“小额免密码”功能。虽然支付流程简单便捷,但也很容易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

通过网上搜索关键词不难发现,这一“隐患”并非孤例。此前媒体就曾报道过一起支付宝2000元无密码小额支付被盗刷的案例。在杭州某景区酒店上班的小徐,手机被盗,因设置了微信小额无密码支付功能,导致微信余额和绑定的银行卡内的资金全部被盗。

“当我丢了手机时,最大的麻烦就是丢失了联系人。现在我还要担心手机里的钱会丢失。”

如果你习惯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请直接看视频:

该功能默认开启,用户一无所知

有媒体从银联了解到,发卡机构往往将“小额免密码、免签名”功能和“闪付”设为默认开通方式,持卡人在一定金额(国内300元,国外当地限额)以下交易时,只需将银行卡靠近“闪付”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在此过程中,持卡人无需输入密码或签名。

据中行客服人员介绍,这项卡上带有“快捷支付”标识的“小额免密码”服务是默认开通的,支付时无需密码,每笔交易不能超过300元,每卡每日最高限额为2000元。如果觉得存在安全风险,需要携带身份证到银行网点取消该项服务。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移动支付方面,笔者用新号码注册支付宝账户后发现,支付宝的“支付码”功能是默认开启的,其使用说明中写明,1000元以下的订单无需验证支付密码。另外,微信支付用户服务协议中也写明,1000元以下(特定商户3000元以下)消费使用支付码支付时,无需验证密码或其他交易指令,丢失等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个人承担。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人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地使用“小额无密码”支付功能,但当被问及是否记得何时开通该功能时,得到的回答要么是“不确定”,要么并不是主动开通的。

微博免密支付怎么关_微博免密码支付取消_关闭微博免密支付

“刚开始用的时候好像不用输入密码,具体什么时候完成相关手续我也记不清了。”天津财经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告诉记者,“以前也没想过太多被盗的问题,但如果涉及到安全问题,我也不介意再输入一次密码。其实省掉这个步骤,也并不会让事情快多少。”

如何关闭小额免密码交易?

支付宝

1、登录支付宝客户端,登录账户,进入界面,点击右下角“我的”。

2.点击我们的头像,进入个人设置界面,选择“设置”。

3.我们会看到上面的“付款设置”选项,点击打开它。

4、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免密码支付”,然后我们可以选择开启或者关闭小额免密码支付,以及看看有哪些第三方软件使用了这个服务。

微信

1.打开微信-我的-钱包

2、点击右上角更多-付款管理-自动扣款,取消并删除所有免密码付款项目。

网友回应:

网友@蛋蛋女侠表示:“我研究了一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自动扣款’和‘免密支付’,我的支付宝关闭了小额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只在新浪微博有,我也准备取消;微信支付没看到自动扣款,不过在滴滴出行等APP开启自动扣款也能实现。建议大家扩散看看,有选择性的关闭、取消,安全第一!”

确实,有网友表示,自己使用的微信上没有这个设置。据中新网报道,微信对部分APP有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在微信中取消该功能,就等于与之前“意外”绑定的小额免密支付APP解除合约……如果你在微信支付设置里没有发现该功能,说明你之前没有绑定过类似APP。

专家:安全是支付便捷的前提 别忘了安全红线

该支付功能开启后,用户往往毫不知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专家表示,相关机构在开启此类功能时,应切实告知用户,追求便捷的同时不能忘记安全红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程华表示,支付机构在普及基础知识和相关信息方面做得还不够,很多消费者在未清楚了解某项功能的利弊的情况下,主动或被动开通了该项服务。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曹兴全认为,在开通“小额免密”支付等功能服务时,需要设置提醒、延时读取机制。相关机构或银行在开通时应充分征求用户意见,积极履行说明义务,不能简单地以“默认”的方式为用户开通某项功能。密码作为支付的最后一道“安全线”,不能轻易取消。

“必须加强对‘小额无密码支付’的监管,对于频繁进行无密码支付的账户,支付机构应建立预警甚至追踪机制,或延缓处理转账,避免用户资金受到损失。”程华说。

安全是支付便捷的前提。

曹兴权表示:“小便利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大风险,相关机构应尽快优化完善技术和系统,在支付这件事上,安全比便利更重要。”

额外的

“少年浙江全球粉丝俱乐部”正在招募中!

红包多多、福利多多、活动多多

小编就等你来撩啦!

想进群的话可以加我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