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户模型:让账户设计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标准方法

2024-09-17
来源:网络整理

什么是账户设计?它的使用和效果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下面是笔者对账户设计中三账户模型的分享,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经常会有朋友问“钱包产品该怎么设计”、“虚拟账户产品该怎么设计”、“老板要做一个一账通的产品,怎么办?”的确,不同的场景对于账户的使用要求是不一样的,账户体系本身也比较复杂,设计一个好的账户产品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没有一种标准的账号设计方法,可以让你设计的账号产品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优雅的扩展?这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三账号模型”。

三账户模型是“客户、用户、账户”的缩写,用这种方法设计的“账户”产品,设计和使用起来都非常舒服,就连十几亿用户的“微信”、“支付宝”都能轻松管理。

[和往常一样,如果你觉得它太简单或者太冗长,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一章阅读摘要]

1. 三户概念介绍

好的“钱包”或者“账户”产品,并不是直接展示原有的金融账户,而是经过层层包装后呈现给你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客户、用户、账户”的原则设计的,这方面比较优秀的产品就是“支付宝”,下面我们来看看支付宝是如何通过“三账户模式”来设计产品的。

1.什么是三胡?

三和客户之旅

1)客户

客户是“你的真实身份”,是个人或企业在社会和生产经营中的唯一身份,对个人来说,身份证信息是个人身份信息,对企业来说,是“营业执照号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伴随个人或企业一生的信息。

当你第一次使用支付宝时,它会要求你进行实名认证。目的是确认你的唯一身份,让你成为它的客户。无论你如何在其系统内转换角色,它都能识别你。

2)用户

用户就是“你的用户身份”,是个人和企业使用产品和服务时的身份,一般叫登录账号,常见的有操作员账号、管理员账号等,用户身份是整个三账户模型的重头戏。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人可能有多个手机号、邮箱等,为了让客户可以用多个身份登录,将用户的概念分离出来,可以让你用很多身份登录,体验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上图中,不同的用户可以分别管理自己的零钱、理财、融资等产品。

用户身份在企业账户场景中比较常见,因为管理账户的人一般不是企业法人,而是公司的员工、出纳、管理员等角色。

3)账户

账户是“您的用钱身份”,是指客户存放资金、债权和收入的身份,可以是您的存款、借款、投资收益、或积分等。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用户使用的每一个产品都需要绑定一个账户,或者使用其他账户进行支付,所以每个账户针对不同的用户身份和客户身份提供了支付服务。

2、三户人家有什么用呢?

从前面对支付宝案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概念就像三块“积木”(标准叫法是“数据实体对象”,但是这个太过技术性,所以我们就用“积木”来代替。你可以理解这是一张张存储着你“数字身份”的数据库表),可以任意拼装,实现灵活的产品组合。

根据组合不同,三户型又分为“两户型”和“三户型”两种模式:

三家庭模型的概念图

1)双户模式

①双户模式:

在一些监管要求较高的场景,会采用“客户+账户”的双账户模式。双账户模式的开户门槛相当高,基本要求用户一次性提交全部注册和实名信息,再提交审核。这种模式适合合规和风控要求较高的场景,主要原因在于可以统一管理用户,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用户通过多重身份进行套利或从事风险业务。

②三户模式:

对于希望建立“统一账户体系”或者“一个账户”,让用户能够以多个身份登录,签订不同产品的合约,实现跨产品营销和交易场景的渠道,则会采用更为灵活的“三账户模式”。

三账户模型,就是从客户这个“积木”模型中分离出一个“用户”模型,专门负责管理客户“不同身份”、“多种产品的使用”、“多角色操作账户”的需求。

三账户模式开通起来更舒服,用户可以先注册一个账户使用产品,需要时再去实名认证开通账户,适合对用户体验要求高,需要对用户进行营销的场景。

2)四种组合

两种模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种组合关系”。

①客户+账户

最典型的双账户模式就是银行,因为银行账户显然不是随便注册试用的,如果有多个登录账户(比如手机号),它就会识别,要求你合并(见下图)。不过近年来银行的一些生活类APP逐渐完善,允许你先注册,再考虑是否开通账户。

客户+账户模型

②双户+共享

双账户模式下典型的共享是“集团现金管理”场景,其所有客户都属于一个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管理,这就需要与集团公司共享账户(可以通过密钥授权,也可以将UKEY交给集团使用),进行统一的支付结算、资金归集和划转。

此外,“多级分销体系”、“平台商户收单”、“交易资金监管”、“虚拟账户体系”等也都采用了这种“双账户共享模式”。

双账户模式账户共享(企业现金管理)

③三户模式

这种我们经常使用的账号体系,比如微信、支付宝,都是让用户先注册账号,然后才能使用。当你对某款产品感兴趣时,会引导你完成实名认证和产品签约。如果你是已经实名认证的用户,体验会更加出色,刷脸即可激活。

三家庭模型用户旅程

④三户+合租

这种模式就是多人共享​​账户,比如支付宝的家庭卡,可以把账户共享给没有支付账户的父母、子女、亲属等。还有医保的“互助账户”,可以让家人共享医保福利,减轻看病住院费用压力。

三户共享模式-家庭卡

二三户家庭能做什么?1.以客户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

我们现在常说产品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服务,在金融领域,这被理解为需要“渠道、组织、产品、账户、交易”五大要素,其转化过程则遵循营销中“海盗模型”五步(获客、激活、流程、转化、沟通)的特点。

1)渠道:渠道起到吸引新客户、获取新客户的作用,根据渠道来源,用户分为“自营用户”和“联营用户”(又称引入客,即通过外部服务商、代理商获取的客户)。

2)组织:组织的概念比较宽泛,站在客户的角度,组织的主要目的是监控客户的运营和风险。获取客户之后,需要有相应的内部客服、业务、运营、风控等部门,才能有效触达客户,保持客户活跃(利用客户),形成真正的合作。

3)产品:产品是提供给客户的商品和服务,客户只有签订产品合同才成为真正的用户。在金融产品服务过程中,通常有实名认证、征信审核、合格投资者审核等认证审核流程。其实这些流程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难的,只有完成这些才能真正留住客户。

4)账户:完成实名认证后,会开通相应产品账户,只有开通账户后,用户才算真正完成转化。(在金融领域,开通账户和实名认证结果几乎是同时完成的)

5)交易:有了账户,客户就可以愉快地进行交易,用户消费越多,交易对手就越多,从而实现传播和裂变。

2. 客户内部关系

三户模式的内部关系

整个转化过程在三户模式中是如何体现的呢?上图是完整的三户模式设计。这个模式由四个“积木”组成,每个“积木”都代表了你在互联网上的“数字身份”。而每个“积木”之间,都会有对应的“配置”,来标识你四个“数字身份”之间的关系。

①商家是特殊用户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三账户模型设计,是由四个“积木”组成的,而额外增加的就是“商户”。之所以增加这个额外角色,是因为支付对于商户有特殊的合规要求,他们的结算场景要单独管理。

如果是电商公司,就要提供收款结算服务;如果是消费金融、小额贷款公司,就要提供贷款、扣缴服务等;如果是理财公司,就要提供申购、赎回结算服务。

②客户服务历程

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客户的开户流程来说明各个“构件”之间的流程关系。

客户服务历程

支付宝结算周期_支付宝结算费率及结算周期_支付宝的结算周期

3. 三户模型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以“钱包+交易+商户”的三方支付场景为例,介绍三方模式的场景应用。如下图所示,我们常说的钱包,和支付产品一样,属于“支付端”或者说是买家,而我们常说的商户,属于“收款端”或者说是卖家。

钱包交易场景

从这个场景我们可以看出,钱包和商户是分开管理的,钱包主要是自有资金,所以管理上有更大的自由度,而“商户账户”只有向他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后才能收到款项,所以必须分开管理,管理起来更加严格。

1. 钱包账户

1)钱包业务架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钱包的业务架构,整个钱包业务架构分为“接入渠道”、“钱包服务”、“支付平台”、“合作资源”四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支付平台如何支撑整个钱包服务的使用,需要接入哪些资源。

从整个钱包系统的业务架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客户系统和用户系统都是通过“会员体系”进行管理的,但是“客户”信息和“用户”信息在逻辑上是隔离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不用重复登录不同的系统,用户操作体验会更加完整,可以通过不同的用户权限设置来限制数据操作,如修改客户信息、分享实名信息,用户使用的“产品”也可以进行定制。

个人钱包业务结构

2)钱包注册流程

个人钱包注册流程

从钱包使用情况来看,流程也十分顺畅。

3)钱包账户模型

①个人钱包模型

个人账户数据模型

了解了流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你的数据身份在支付系统中是怎么存储的,这里的客户身份和账户是比较固定的。

②企业钱包模型

企业帐户数据模型

企业钱包的模式与个人钱包类似,只是审核内容更多,审核流程也更加严格。

2. 商户帐户

1)商户业务结构

之前我们介绍过,商户是一个特殊的用户,只是在用户层面针对商户的“交易结算”场景做了特殊处理,允许其在监管下开展对外支付业务,因此商户系统需要独立登录和操作。

企业商户业务结构

从上图可以看出,商户账户最大的特征就是其商户域,其中商户信息和结算信息是唯一的,而客户信息、开户、钱包产品等其他信息基本相同。

2)商户注册流程

商户注册流程

商户注册流程和钱包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实名认证”流程更加严格。不仅需要实名认证,你的“入驻卡、签约产品、复印件信息”等信息也需要审核,审核不通过则会被拒绝重新提交,通过则会开通相应账户供你交易。交易过程中,账户的收款、拆分也会受到严格监控,确保交易与场景匹配。

3)商家账户模式

商户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用户”的基础上增加了商户信息,包括“签约产品、结算信息、结算银行卡、密钥证件”等与支付业务相关的信息。

商户数据模型

在这个模式下,商家针对不同的顾客身份,会有不同的审核材料和要求。

四、账户模型

最后我们来看看账户模型,账户模型是三种账户模型中最独立的,它记录资金和记账结果,让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花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余额。

1. 账户结构

账户结构有多种形式,包括三户型、两户型、单户型等,其功能也各有不同。

三种类型的账户

2. 账户属性

帐户属性

账户属性用于记录和管理你的资金,决定你开了什么账户,账户里有多少钱,每天消费多少钱,消费限额是多少,级别是多少,以及账户信息等。

这里比较硬核的是记录账户和资金变动的“会计属性”。当然,要实现会计,可以用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这个我们后面会单独介绍,这里就不展开了。

3. 账户生命周期管理

帐户生命周期

帐户生命周期管理可让您从用户联系您到用户关闭帐户的整个过程中提供服务,让您能够非常方便地向客户营销。生命周期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帐户管理能力:

角色细分:将账号对应的角色细分为“客户、用户、账号”,并根据场景提供服务。例如从访客联系、注册开始,通过手机号验证的弱实名认证方式让访客成为自己的用户,再引导完成强实名、账号级认证,并进行交易。实名认证过程并不那么困难,从而实现用户体验与合规要求的平衡。

完善状态:全周期管理账户状态,包括接入、实名认证、交易、风险管理、销户等节点,在最大程度降低用户体验影响的情况下,保障用户资金安全。账户状态说明请参考下表:

分级管理:根据实名制情况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等级,并赋予支付限额和交易权限,这一般是监管要求。

账目清晰:通过合理的账户及会计科目规划,账目清晰,用户可灵活使用资金。

五、结论

三账户模型是“客户、用户、账户”的缩写,是一套标准化的账户设计方法,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客户:是个人和企业在社会中的唯一身份,用于存储客户的实名认证信息,客户信息只能与多个用户共享,减少用户重复实名认证。

用户:即产品的使用者,是三账户模式的最大亮点,很好的解决了“个人有多个登录账户”和“企业需要多个员工管理账户”的需求。

账户:账户意为“您的金钱身份”,是指客户存放资金、债权和收入的身份。

商户:商户是按照监管要求延伸用户角色的特殊用户。

三户模型的内在关系是三户与“渠道、组织、产品、交易”的结合。

账户设计分为“双账户模式”和“三账户模式”两种,并有四种组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