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 C 端红利见顶,B 端市场潜力待挖掘

2024-09-17
来源:网络整理

2014年,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和4G网络的正式商用,移动支付进入快速发展期。经过6年的高速发展,移动支付C端的发展红利逐渐见顶。电商、社交、娱乐、支付、购物等移动互联网核心领域涌现出独角兽企业,用户规模动辄上亿。若要催生新的高潜力市场领域,必须不断细分现有市场,这不仅受限于技术和业务的升级,更取决于能否抓住市场机会。

在拥有线下实体营业点的B端市场,商户的行业细分更加复杂,同时由于行业类别、经营思维、技术支撑需求等不同,为B端业务的发展无形中设置了诸多壁垒,使得B端业务的升级迭代相对缓慢。

自2014年微信支​​付、支付宝加大线下B端商户二维码受理力度以来,商户端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历上述种种变化后,商户从最初满足消费者二维码支付、低费率、营销活动等需求,转变为对财务、销售、营销、商管等支持的需求。同时,支付成为后端并与订单高度融合,支付成为商户服务的基础环节。但无论B端需求如何变化,商户的核心诉求始终是吸引客户。在满足商户获客的前提下,提供完备、智能的服务是B端服务的发展方向。

在移动支付背景下,商户端交易模式和服务内容的变化,其实都是由后端一系列的技术和业务变化所导致的。这些变化因商户的需求而起,同时又不断与商户的商业模式融合,相互促进、交替发展。本文将围绕移动支付背景下B端的服务需求,从技术驱动、产品升级、市场参与者、监管环境等因素入手,通过案例分析,梳理B端综合服务的发展现状,阐释移动支付背景下B端服务发展的驱动力。

科技发展驱动B端综合服务升级

技术的发展使得商户的支付对账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最初的支付对账,商户服务理念也从传统的机械、封闭走向了高效、全面的服务,这是提升B端服务的内在驱动力。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为7.33亿,2020年将达到7.9亿。随着各互联网金融平台渠道进一步向低线城市拓展,未来移动支付用户总量仍将不断提升,但C端红利已见顶(图1)。

图1 国内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统计(亿人)

海量C端用户是移动支付商户瞄准的目标,同时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B端服务在移动支付的应用发展,推动B端服务向高效引流、全面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大数据技术在商户服务应用现状。首先我们来谈谈大数据的发展历史。“大数据”最早由托夫勒于1980年提出。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成长期、爆发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四个阶段。2019年9月,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与赛迪顾问联合发布《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为4384.54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8070.6亿元。我国金融、政务、电信、物流、互联网等行业大数据产业应用价值持续凸显(表1)。

表1 我国大数据技术主要发展历程

移动支付端是啥_什么是移动支付终端_移动支付端是什么意思

移动互联网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了C端用户的画像和B端商户运营的分析。在用户侧,通过掌握和分析用户在日常生活各方面留下的消费、访问、位置等数据信息,可以推导出用户的生活习惯、消费能力、兴趣偏好等信息,实现个人消费、金融、理财、保险等个性化服务的可能,并且通过用户群体的画像分析,可以为行业发展和业务拓展提供精准的信息。在商户侧,通过掌握商户运营、收入等数据,分析商户运营和收益,可以提供商户运营建议、金融借贷等服务。B端服务的核心价值是将B端和C端数据结合起来,通过推荐到C端,实现流量到B端的导流。

云计算在商业服务中的应用现状。首先,云计算的发展历史。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云”把庞大的数据计算程序分解成无数的小程序,然后通过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系统对这些小程序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其实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虽然大数据提出较早,但两种技术的发展几乎同时兴起,两种技术的概念在发展初期甚至被混淆。从另一个层面看,在推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因素中,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是相结合发展、共同推进的,随着发展,两种技术已经明显区分。云计算多指提供各种云服务和组件的软硬件一体化技术资源平台,是一个具有明确商业模式的综合载体;而大数据则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的方法论和实现,主要是一个技术体系。二者既独立又相互依存,例如各云计算厂商相继推出云端大数据分析服务,如阿里云的E-Data,本质上就是开源大数据技术在云端的实现和适配。

总体来看,近十年云计算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四个阶段。2019年起云计算进入繁荣期,据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美元,并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速。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市场渗透率不高,将有较高的增速。

第二是云计算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二者相互促进,既独立又相互依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云计算为移动互联网低成本、高速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又推动了云计算的发展。目前,大量的APP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各类APP可以说已经成为支撑云计算平台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

具体到移动支付领域,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消费者在购物、支付以及各类商业交易中都会产生巨大的流量,尤其遇到打折营销节点,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基础,服务器就会被堵塞、崩溃,传统支付方式存在系统效率低、维护成本高、内部数据共享性能低等弊端,而云计算具有高效、速度快、安全可靠、成本低等优势,云计算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让移动支付更加可靠、稳定。

云计算的发展也带动了B端服务的快速提升,当商户系统流量大时,系统会自动扩展服务器提供流量支持,满足用户高效、快速业务交易的需求。将数据存储在多台存储服务器上,不仅分担了存储负荷,还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云计算大大降低了对商户端软件和硬件的要求,收银机厂商和软件服务商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和升级商户系统,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第三是技术发展对B端服务的影响。总体来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和变革,使得为商户和用户提供稳定、便捷、安全、智能的服务成为可能。用户和商户的海量数据,可以存储在云端,通过云计算进行筛选、分析,然后服务于商户和用户。

以阿里巴巴为例,淘宝电商发展初期,根据线上C2C、B2C交易记录和评价记录对用户和商家进行评分,并根据不同的评分提供匹配服务。随​​着数据的积累和B2C模式的发展,2012年双11当天,天猫和淘宝合计销售额达到191亿元,其中天猫占132亿元。

随后,阿里巴巴逐渐将电脑端支付引流到手机端,2014年前后,支付宝、微信支付相继拓展线下商户二维码支付,依靠服务商的激励、营销推广以及C端大量用户的导流,迅速完成线下商户的受理拓展,实现线上线下消费的融合。基于用户数据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用户画像,支付宝在交通、政务、公用事业缴费等日常支付领域全面拓展。随着生态版图的拓展、支付渠道的输出以及线下受理的完善,支付宝可以完成对用户衣食住行出行的画像。同时,依靠商户端的交易数据,可以实现对商户经营情况的掌握。进一步基于对B端和C端的深入掌握和理解,支付宝可以支撑自身的战略决策以及商户和用户业务的发展。 2020年3月,支付宝由金融支付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标志着支付宝生态建设进一步拓展,同时也意味着其与美团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作为国内最早开拓和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之一,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崛起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