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支付商业模式设计与应用分析,助力业务发展

2024-09-17
来源:网络整理

移动支付商业模式设计与应用分析 研究生:范伟 指导老师:东南大学 摘要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进行现场支付活动,如交通刷卡、商场超市购物刷卡、购买电子票等。而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模糊,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导致业务推广缓慢。本文的目的在于设计合适的商业模式,为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本文从商业模式概念出发,结合移动支付业务的市场趋势、客户需求、涉及的技术、产业价值链、业务基础等相关分析,设计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基本框架:价值主张是推广现金储值卡、移动POS刷卡和移动商务终端;目标客户是大众低端客户和时尚高端商务人士;分销渠道主要是运营商直营和商务代理;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产品及设备的集中采购与更新、客户维护网点、传统金融支付系统、电子代币管理系统等;核心竞争力包括庞大的用户规模、移动支付技术、支付管理手段等;合作伙伴网络主要建设策略是通过运营商与银行合作,整合产业价值链、移动运营商托管电子代币管理平台等;成本结构主要以产品、设备成本和业务运营成本为主;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快捷支付方式带来的增量消费、电子代币的流动性收益。

其中价值主张、合作伙伴网络和盈利模式最为重要,多种技术与业务的结合最大程度满足目标客群的价值需求。电子代币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是手机移动支付重要的业务基础,它的充分流通将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产生流动性收益。银行将电子代币委托给运营商管理,有利于对客户和实际业务的有效管理,同时银行将电子代币的部分流动性收益让渡给运营商,从而为两者之间的合作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巨额增量消费与电子代币流动性收益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合理分配成为盈利模式的主体。最后,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并对该商业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商业模式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 手机; 移动支付; 商业模式; 电子代币;产业价值链移动支付商业电子模型设计与分析研究生:范伟支持:李东东东南大学摘要当今移动产业已经充分发展,用户规模惊人,使用手机支付交通、购物等已经遍布全球各个地方,成为一种时尚。无论如何,我应该说这不适合中国 OW。另一个原因是让这个行业慢慢向前发展。在这个项目中,首先,我将分析中国和海外市场的移动支付行业的机会和发展。它还包含这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其次,我将使用相关的商业理论和工具来分析这个移动支付行业,以找到成功的关键点。 . Burn S. 换句话说,我试图找出如何将 Set 技术应用于实际商业领域。第三,本项目对国内外移动支付行业进行了对比,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中国移动支付的关键点。最后,我将运用相关的商业理论和工具来分析研究我的解决方案和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商业框架的可行性。关键词:手机;移动支付;商业模式;虚拟货币;价值链东南大学论文原创性声明我声明所提交的论文是我个人的研究工作和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注明和承认的以外,本论文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用于获得东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位或证书的材料。我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和承认。 研究生签名: !Z 发表日期: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留存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并可以采用影印、减量打印或其他复印方式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内容与纸质论文一致。 除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论文允许查阅、借阅,论文内容全部或部分可以出版(包括发表)。论文的发表(包括发表)工作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签名:::2 导师签名:东南大学硕士论文引言引言移动支付,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手机作为客户端,进行刷卡、购买电子票等支付活动。通俗地说就是用手机可以实现电子钱包、现场刷卡的支付功能,例如:公交车、地铁刷卡,超市商场购物刷卡,POS机刷卡,购买电子票等。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手机刷卡消费,在日本、韩国较为流行。近年来我国也逐步尝试开展相关业务,但移动支付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障碍,进展缓慢。

商业模式是描述和指导具体商业活动走向成功的理论工具,而我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较为模糊,不能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无法指导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推广。本研究旨在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框架,为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本文将首先从商业模式的基本理论出发,引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其次,结合当前形势,对移动支付业务从市场、需求、竞争、技术、产业价值链、商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获得商业模式设计的基础;再次,依据商业模式框架所蕴含的九要素理论,对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客户关系、资源配置、核心竞争力、合作伙伴网络、成本结构、盈利模式等进行逐一详细论述,从而勾勒出我心中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框架;最后,对作者提出的商业模式框架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描述,并指出了商业模式成功实施的积极影响。商业模式九要素理论是本文使用的主要理论工具,该理论由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提出,并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此外,本文中的很多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外关于商业模式、价值链、企业价值、顾客价值、盈利模式等的文献。

移动支付的移动运营商模式_移动支付运营模式_运营支付移动模式有哪些

本文主要讨论以手机为工具的移动支付业务,本文中可能简称为“移动支付”。本文中提到的“电子代币”概念类似于电子商务中的虚拟货币,是一种虚拟的货币形式,可以双向等价地兑换成实物货币。“电子代币金”是指兑换后用来兑换电子代币的实物货币。东南大学硕士论文第一章移动支付现状第一章移动支付现状1.1国内外移动支付现状目前,除了现金支付外,各种银行卡、信用卡应该是使用最广泛的支付工具。移动支付的作用就是把人们钱包里的众多支付工具整合到手机终端上,让人们只带手机就可以出门在街上。作为移动通讯最成熟、普及的工具,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必需品,出门携带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同时,手机用户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用户群体,显然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也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光明的市场前景。移动支付因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公司投入其推广活动。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移动支付发展尤为迅速,日本、韩国是移动支付最为发达的国家。在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 Co Mo已将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进行发展。NTT Do Co Mo通过股权收购取得商业银行的控股权,利用商业银行的金融支付和信贷手段,为移动支付提供支付手段保障。

用户使用具备NFC功能的手机,可以在各种场合便捷地进行现场支付和POS卡支付。在韩国,商业银行已成为移动支付的积极推动者,人们几乎可以在所有零售场合使用手机支付,用户还可以将手机当做信用卡使用,用户使用手机通过红外传输与商户的设备终端交换特制存储卡中的信​​用卡信息,实现现场刷卡支付。这种存有信用卡信息的存储卡由银行统一发行,现在韩国每月有30多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选择可以安装这种存储卡的手机。在我国,现场移动支付尚未发展起来,而作为远程移动支付的“手机银行”虽然也走过了几年历程,但用户规模仍不尽人意,“手机银行”只能通过短信方式进行一些基本的银行业务和远程非即时支付。显然,现场支付方式的缺乏不足以支撑移动支付业务的普及和推广。从去年以来,中国移动、银联也在我国厦门、广州、上海等地进行现场移动支付的商业试点,让用户在公交车、地铁、超市、车展等场所可以用手机便捷地刷卡、购买电子票。2东南大学硕士论文第一章移动支付的现状1.2国内移动支付滞后的原因分析为什么我国直到去年才进行现场移动支付试点?移动支付的发展为何至今仍未起步?很多人说是受国家政策限制。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意味着移动运营商侵入金融业的领地。

是的,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但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移动运营商只能通过侵入金融业的业务领域来推广移动支付,那么移动运营商应该如何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呢?同样,更多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比如,用什么技术让手机具备支付功能;向用户推出什么样的业务;谁会成为移动支付的用户;如何协调产业链上的企业;产业链上每个企业如何赚钱。诸如此类的问题,似乎都在问我们,有谁知道在我国如何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吗?笔者想到了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一个描述如何进行具体商业活动的框架。移动支付缺乏一个能够明确定义如何实施和推广的框架,也缺乏商业模式理论的支持。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商业模式的模糊性。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要想快速、成功地发展,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作为业务执行的指导。本文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移动支付设计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框架。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居世界第一,移动支付在我国有着扎实的用户基础,但缺乏相应的业务基础。用手机进行现场支付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把它当成一张预付的储值卡,可以方便地进行小额支付,比如交通刷卡、便利店刷卡购物、校园食堂刷卡、高速公路收费站自动收费等。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正在发展城市一卡通,其实就是现金储值卡。香港的八达通就是最成功的例子,可以在全香港使用,非常方便。移动支付的基本任务就是能够作为现金储值卡,供大规模商业使用。现金储值卡的本质是将现金转换成电子代币,储存在卡中,供消费者支付时使用。电子代币要想大规模商业化,这里的大规模是指跨省、跨市、乃至全国,跨各个行业、跨领域,那么电子代币就必须统一发行、统一管理。这也是移动支付大范围普及的商业基础。目前我国的电子代币还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阶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