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阳生,互联网存款产品集体下架,你的钱袋子缩水了吗?

2024-09-19
来源:网络整理

支付宝、微信、度小满、京东……互联网存款全部下架!或因“非法金融行为”

作为证券行业的专家,事实胜于雄辩。

欢迎留言,如同意,请传播正能量。

据说冬至是吉祥的日子,因为太阳升起来了。然而专家遗憾地发现,你的钱包可能会缩水。

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前各大平台随处可见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如今已难觅踪影,监管部门甚至造谣称其为“非法金融活动”。

对于那些还没有购买此类产品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永远失去了机会。

互联网托管平台“集体下架”

此前凭借“收益较高”和“存款保险”两大卖点而备受欢迎的互联网存款产品,近日遭遇“集体下架”。

专家整理信息发现,支付宝下架速度最快。

早在12月18日,就有媒体报道称,支付宝理财页面已将银行存款产品下线。此外,已经持有银行存款产品的用户可以看到自己此前购买过的产品。

12月18日上午,腾讯理财直销银行营业区推荐了一款互联网银行的存款产品,当晚,页面显示“更多产品正在陆续上线”。

据悉,腾讯理财已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银行产品不再是其稳健理财的选择。

12月19日,百度度小满旗下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据悉,产品下架后仅对购买过产品的用户可见,已经购买过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专家发现,截至目前,度小满平台已不再为未购买产品的用户列出银行存款产品,但已购买产品的用户仍可以看到同类产品在售。

继BAT之后,更多互联网巨头旗下的金融平台被“下架”。

12月20日,滴滴金融旗下滴滴理财停止新增银行存款产品,新客户无法再购买银行存款产品。

陆金所表示,为响应互联网存款行业相关监管精神,陆金所平台已停止上线新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已经购买的产品不受影响。

同日,京东金融还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业务,据悉,相关产品仅对购买过产品的用户可见,已经购买过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由此来看,包括支付宝、腾讯理财、度小满金融、携程金融APP、京东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在内的互联网巨头APP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几乎全部消失。

曾经对普通人“友好”的产品

作为普通投资者,专家们在多个平台上发现了“互联网存款产品”。

近两年,不少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存款产品,加大存款吸收力度,拓展获客渠道。

据悉,这一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一些地方性银行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从全国范围内吸收存款,而这也成为一些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网上银行存款产品有很多优势。

首先,50万元以内的存款有保障,这是很多投资者看重的。

京东支付金融怎么还款_京东金融京东支付_京东支付金融机构网点名称

其次,收益率普遍较好,如某平台热门产品的收益率“秒杀”同期限存款。

三是最低入金门槛很低,部分产品最低只需50元即可购买。

四是操作简便。基于互联网,首次开户等操作均可在手机上完成。对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的投资者来说,“一键购买”模式极为便捷。

或与监管“说话”有关

当然,网络存款除了门槛低、利率高、存取灵活等优势外,也可能暗藏风险。

12月15日,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琪发表题为《网络平台存款:数字金融与金融监管的产品案例》的演讲。

正是这篇广为流传的演讲提到了互联网存款的一些风险:

首先,互联网平台并不具备相关业务的金融牌照,不在金融监管范围之内,本质上是“无证驾驶”开展金融业务,属于非法金融行为。

其以展示存款产品信息为主,采用利率奖励、发放购物券等营销方式,本质是通过第三方中介吸收存款的存款营销行为。

二是采取分段付息等方式,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扰乱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

一些银行通过缩短付息期限或发放利率券、现金奖励等方式变相提高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利率,直接突破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的上限。

例如,一款五年期定期存款产品的付息周期为三个月,利率高达4.1%,而三个月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仅为1.1%。该公司向客户强调,相关产品在50万元限额内享有存款保险的全面保障。

三是地方法人银行业务发展定位出现偏差,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存款业务拓展到全国,成为全国性银行,部分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的存款规模已经超出了其风险管理能力。

四是高风险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饮鸩止渴,流动性风险凸显。

这些高风险银行利用看似稳定但实际上不稳定的资金来源维持高风险的资产运作,进一步加剧了自身风险。同时,平台存款的跨地域性也增加了风险的溢出效应和处置难度。

第五,以高利率吸收存款的中小银行必然会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加大。

六是互联网平台存款的独特属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挑战,引发风险应对的新问题。

七是账户管理、资金进出等方面可能存在合规风险。

八是在个人信息保护、产品推广等方面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一些互联网平台在未取得客户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实际获取了客户个人身份认证信息和财务信息,相关信息可能被平台与银行共享,侵犯了客户隐私。

此外,部分平台的产品分类展示不规范,存在误导性宣传。例如,某平台界面使用分类术语“定期精选”,但实际上,除了定期存款,相关栏目还包括理财、基金、保险等投资产品。将“定期”等常用术语用于存款产品,将存款与其他投资产品混为一谈,容易使普通消费者产生混淆。

面对监管趋严的消息,互联网巨头们想必也早已察觉到了危机,纷纷采取措施,通过下架产品等方式,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和监管要求。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几乎唯一的低风险理财渠道已被堵死,手上的闲钱还能去哪儿呢?

这里我们提供经纪合作广告位

证券行业专家,服务证券公司二十年,携手行业顶尖精英,汇聚国内一流的商业智慧,与您一起:

探讨财富管理行业的变化

解析未来证券业务转型“新赛道”

探索创造差异化优势“新机会”

数据来源:贝塔理财经理首页、中国基金报、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栏

证券行业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高金财富论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