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在中国发展多年,从最早的淘宝到拼多多、抖音等新兴电商平台的崛起,这标志着中国电商行业不断发展和竞争。
电商购物作为小额高频消费的典型场景,与第三方支付息息相关,近年来,关于“电商与支付”的讨论文章颇多。
不同的作者和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行业情况和体系框架,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行业对于“二次清结算”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各个解决方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
首先电商主要分为两种,自营和平台型,自营就是企业自己搭建销售平台,自己卖商品,比如大疆。
平台型是指企业负责搭建电商平台,提供商家入驻、商品展示、支付系统对接等服务,但平台本身并不直接销售商品,商品的所有权归商家所有。由于两种类型的差异,整个链条上的“信息流”、“资金流”、“账单流”也存在差异。
所以只有平台型电商才会有“双清”问题,自营电商则不会。
目前业界有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基于支付公司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基于银行的解决方案。基于支付公司的解决方案,以微信支付为例,推出了一个名为“平台支付收款产品”的解决方案,针对平台商户的支付结算进行了优化。
该方案支持电商行业特殊需求,比如联合支付、平台账号共享、营销补贴等,使用该方案至少会涉及到平台、商户、支付公司三类商业主体。
具体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向请参考微信官网的相关说明。
基于银行解决方案,以平安银行建账宝为例,为电商平台建设支付结算网络,提供综合资金管理服务。
该方案需要平台与银行合作,银行会开设一个监管账户,并为平台和商户开设不同的子账户,对资金进行拆分管理。使用该方案至少涉及平台、商户、银行和支付公司四类商业主体。
具体的角色关系、信息流、资金流可以参考平安银行官网的相关描述,两种解决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基于支付公司的方案在合规性上更加严格,但运营成本也更高,用户体验更好,但对于存入的资金并没有任何好处。
银行型方案灵活性更强,对接服务更好,扩展支付工具也相对简单,但用户体验稍差,且银行需要管理存入资金,但能获得一定收益。
总之,电商行业存在双重清算的问题,但支付行业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平台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保证资金安全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