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从电子通信到化妆品,明通数码城的转型之路

2024-09-20
来源:网络整理

如今,取代那些来华强北倒卖手机、配件赚钱的背包客的,是“在华强北卖化妆品的90后,一年买宝马,一年买福田区房子”的新神话。

明通数码城成立于2005年,总建筑面积达㎡,曾是华强北最大的电子通讯产品大卖场之一。如今,商场西门面向华发北路的“明通数码商城”大字已改为“明通化妆品市场”。

2015年,明通数码城就已开始寻求转型。随着电子通讯行业市场营收的下滑,明通数码城转型做手机配件市场,但经济效益依然不理想。2017年3月,明通数码城瞄准国产化妆品市场,开始引入进口化妆品商户。去年9月,明通商业城在官网上发布了一条简单的动态信息,“公司将把明通数码城转型做化妆品市场。”

“一米柜”变“隔断”,明通数码城成为华强北首个转型美妆行业的商场。从最开始只有一层卖化妆品,到如今,整栋楼5层500多个商铺都在卖化妆品。“明通进口化妆品市场已经成为深圳最大的化妆品批发市场,销售产品已覆盖十几个省市。”明通数码城官网介绍写道。

这次转型,受到包括央视财经在内的多家媒体的关注,转型的故事、淘金的故事,都表明,如今的华强北已不再是昔日的华强北,但有一点没有改变。

“保证发货时为正品”

商店是微信商家

小编观察发现,明通化妆品市场里,有很多店铺名称为“XX国际”的跨境化妆品商家,此外,很多店铺都声称自己是正品、有海外仓,还有很多店铺标明是电商*、微信批发,支持无缝对接一件代发。

这里的“一件代发”是电商、微商行业很常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代理商不用自己备货,没有仓储费用,等客户有需要的时候,上游商家就会发货。“无痕代发”大多是指代发商家可以在发货人那里帮代理商填写代理商信息。

集市里很多店铺下午才开门,但每家店铺门口都贴有微信二维码,来逛街的人们,通常会打开手机拍照功能,或者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摊位间穿梭,不断拍照或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所售化妆品以进口为主,品类齐全,有东南亚、日韩的非处方化妆品、护肤品、生活用品,也有欧美一线品牌化妆品、护肤品、香水等,也不乏国产的医美化妆品、品牌小样,甚至还有日本、澳洲、美国的保健品。

很多门店都摆放着兰蔻粉嫩水,笔者咨询的门店售价在283元/瓶-290元/瓶之间,比日上免税店的售价贵10元到20元,普遍比海外代购价格低10元左右,在兰蔻天猫旗舰店这款产品的售价为420元/瓶。

此外,芙丽嘉医美面膜售价在65元/盒-70元/盒不等,芙丽嘉官方店日常售价为148元/盒,市面上部分淘宝商家、微代购售价在70元/盒-80元/盒左右。

便妞妞向明通化妆品市场一楼一家店家询问,对方告诉便妞妞,店家主要给电商、微商、实体店等供货,个人销售量比较少。代理商以批发价销售,另外加收3元代销费和6元邮费,没有小票。店家对于货源地讳莫如深,并未正面回答。

另一位自称保证正品的店主表示,他的货是保税仓的平台货,但并未提供任何收据,代理商也无需签订合同或协议。他表示,销售商品的价格可能每天都不一样,如果当天需要,微信上问价就可以了。他还表示,做销售代理商并不难,“只要你有很多朋友(客户)资源”,而且可以先“搬”他的朋友圈,他的朋友圈除了产品图片外,还有详细的文字描述。

(商家微信朋友圈)

此外,一位可以提供发票的商家表示,该店的产品均来自韩国免税店,除了免税店常见的一线品牌和韩国本土品牌产品外,一些港台地区的非处方产品也可以供应。对方称:“只要你想要的,我都可以供应给你。”同时,为了方便代理商,商家每天都会提供更新的报价单。

记者走访期间,看到不少店铺用箱子的形式运来货物,有的箱子上没有收货地址,有的箱子上印有天猫全球购、网易考拉的标签,记者观察到,这里只有部分商品贴有一般贸易标签。

今年7月左右,明通商城要求商家签署《不经营无合法来源商品、假冒伪劣商品责任书》,不少商家将其贴在门店门口。然而,11月21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明通商城进行突击检查时,当场查获29箱涉嫌无合法来源的化妆品,并立案2次。

一位化妆品零售行业人士表示,华强北很多商户的货品都是由韩国免税店的销售团队通过香港渠道批发给这些商户的,距离香港较近也是他们的成本优势,国外的商品可以通过快递在香港中转。

化妆品利润蛋糕

一些人退出并转型,而另一些人认为“这都是生意”

明通商城还没有完全丢掉往日电子数码手机配件商场的形象,在商场不起眼的一角,还保留着二手手机、电池等手机配件的销售区,不过与隔壁热闹的化妆品区相比,这里不少商家都放下了卷帘门,顾客寥寥无几。

销售监控摄像头、数码配件的商家,依然会邀请路人进店坐下讨价还价,化妆品店则很少主动接待顾客,大部分顾客都坐在电脑前盘点商品,或者在微信上与买家交流。

化妆品销售区过道狭窄,人来人往,大多是商户拖着货品进进出出。偶尔来买东西的顾客中,会有两三个外国顾客。有店主告诉《边域时报》,大部分顾客都是国内顾客。

这和过去卖数码产品、手机配件的局面已经大不相同了,不过从明通化妆品商场出来,往北边的街道深处走,还是能看到卖电子产品、数码配件的商场,大批国内外客户前来采购,那时候,这里可谓是数码生意的天堂。

边雨诗问一位相机卖家,对于转型做美妆有什么想法,会不会考虑。这位卖家表示,相机很赚钱,自己做这个行业很多年,有渠道资源,美妆是自己需要重新学习的领域,所以暂时没考虑转型美妆。“都是生意,有钱就行。”

华强北一直紧跟消费市场的变化,卖手机的店铺越来越少,卖显示器、运动相机等数码产品的店铺越来越多,有人卖比特币矿机,年初的时候,卖电子烟的也蜂拥而至。现在,化妆品商家正热火朝天地占领商场的摊位,其他变身化妆品商场的还有远望数码城、曼哈顿广场、华联发广场等。

化妆品真的能赚钱吗?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市场线上销售占比由2016年的24%提升至2018年的28%。而2018年,智能手机消费中纯线下交易仅占29%。

品牌方面,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容量为1.03亿台,同比下降10%。手机市场继续向头部品牌靠拢,马太效应加剧。销量排名前六的品牌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在今年小米9周年庆典上,雷军也表示,小米仅用9年时间就消灭了中国山寨手机。

山寨机、二手手机市场不再繁华,商家瞄准化妆品市场。据智研咨询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美妆个护市场规模约4105亿元,同比增长12.3%,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214亿元。

线上渠道的触角已经遍布下沉市场,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对美的重视,让更多人对美妆个护产品有需求和要求。在化妆品市场,进口品牌一直比较“吃香”,在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跨境电商平台上,进口美妆个护产品占比较高,增速较快。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美妆护肤品超过20万吨,同比增长75.6%;进口额99.214亿美元,同比增长70.5%。

国际品牌的利润也更高。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的毛利率都在70%-80%之间。而且,化妆品作为快消品,一般比手机等智能硬件更新频率更高,订单量大,能带来更高的整体利润。

这样的利润空间,为代购、代理以及各类进口化妆品销售、转售商家提供了机会。据介绍,这些华强北美妆商家中,有一部分人以前就是在这里做手机、数码的商家。有商家透露,一部二手手机的利润可能不到10%,但现在美妆个护产品零售的利润能达到50%,批发也能达到30%左右。

下游微商代理市场需求有多广阔?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微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微商行业交易规模为3287.7亿元,预计到2019年这一数字将扩大到1万亿元。而根据微谷中国的数据,截至2017年,微商从业人员规模达3000万。

在华强北周边,邮政、顺丰等快递公司都设立了站点,明通化妆品市场商家告诉便牛市,最晚晚上11点就可以发货。

商家来华强北“淘金”的本质从未改变。在不同的时代,“淘金”有着不同的变化方向和速度。对于这里的商家来说,从一米柜后面倒卖港版手机、翻新机,到格子间里倒卖化妆品,只是在换个淘金场而已。他们讲究人气,在意代理商是否及时对账。在利润面前,产品和模式是否可持续并不重要,因为无论是化妆品还是其他商品,对于商家、商场乃至整个华强北来说,都只不过是途中的一站,“做生意而已”。

【本文由投资界合伙人:边牛石微信公众号授权,含信息存储服务】如有疑问请联系()投资界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