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免密支付”、“快捷支付”、“二维码支付”、“手机支付”等,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些比较模糊却又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之间具体有哪些区别,哪些方式更安全呢?
事实上,“小额免密”的说法不仅在银联闪付中得到运用,支付宝、微信等二维码支付方式也都运用了这一说法。另外,银联“闪付”功能的载体也不限于银行卡,还包括手机、可穿戴设备等。
银联、微信、支付宝均有小额免密码支付
微信、支付宝都是通过扫码支付,小额免密码支付限额一般为1000元,且该功能一般无法关闭,也无法自行更改限额。
若支付宝支付金额小于等于1000元(在境外商户消费时,支付宝将根据客观情况对单笔支付金额小于等于5000元进行支付密码验证),无需验证支付密码。
对于微信支付码支付金额在1000元以下(在商户列表内的商户消费时,单笔支付金额在3000元以下)的交易,无需验证支付密码等交易指令验证要素,商户列表内包含部分境外商户。
银联的支付产品包括“闪付”和“二维码支付”,均对小额无密码支付有一定的限额。
银联闪付包括银行卡闪付、Pay、华为Pay等手机闪付以及可穿戴设备闪付功能。小额免密码支付初始限额一般为1000元,用户可通过各银行手机银行关闭该功能或修改限额。另外,不同地区的免密码限额可能有所不同,如新加坡免密码限额折合人民币960元,香港、澳门免密码限额约为人民币850元。
银联二维码支付设有小额免密码支付开关,关闭开关时,每笔小于等于300元的交易无需验证支付密码,开启开关时,每笔小于等于1000元的交易无需验证支付密码。
如何防范各类小额支付风险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不同的“小额免密”渠道其实存在不同的风险点和防范措施。
二维码支付
在二维码支付方面,银联、微信、支付宝目前都采用“动态二维码”,手机屏幕上的二维码每分钟都会更新一次,减少了不法分子通过截图或者复制等方式盗取资金的可能性。
因此,现在二维码支付的安全风险其实就是手机丢失,如果手机没有开屏密码、支付APP开屏密码等,手机被不法分子捡到后,可以很轻松地在无密码的情况下进行额度内的小额支付。如果给手机或APP设置密码,可以降低此类欺诈交易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你在支付宝APP中开启了“指纹/手势解锁”功能,那么在启动支付宝时需要先验证手势和指纹,才能进行后续操作。微信支付也有“钱包锁”功能,也就是说一旦开启,进入微信钱包前必须验证操作。此外,对于具备生物识别功能的手机,微信和支付宝都支持“指纹支付”功能。开启该功能后,无论是小额支付还是其他支付方式,都需要验证指纹后才能支付。
银联闪付
而对于银联“闪付”,近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广东一个犯罪团伙利用POS机和银行卡盗取十余万元的案件。据悉,只要POS机和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行卡在10厘米以内,就能支付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作案手法针对的是具备“闪付”功能的银行卡,但不包括手机闪付。银联闪付、华为Pay等手机闪付功能也属于银联闪付家族。只有具备生物识别功能的手机才能激活手机支付功能,而且通常需要指纹验证才能完成支付。因此,手机支付不会出现“异地刷卡”的情况。事实上,具备银联闪付功能的POS机可以同时支持具备“闪付”功能的银联卡和手机支付。如果对银行卡“异地刷卡”不太清楚,可以选择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功能,同样便捷。
如果消费者对“快速支付”功能仍不确定,有三种保护选项可供选择:
一是关闭银联闪付小额免密码功能。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基本都通过现场网点柜台或远程电话渠道实现了小额双免功能的切换,部分银行也可以通过短信、网银、手机银行APP等方式操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均支持持卡人通过手机银行APP管理小额双免功能。
此外,银联正通过“闪付APP”开展多张银行卡双免功能管理。目前,中信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可在闪付APP安全中心开通、关闭小额双免功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等13家商业银行已启动系统对接改造工作,未来将有更多银行的持卡人享受到这一便捷服务。
二是降低小额免密交易限额。二维码支付通常无法改变小额免密交易限额,但不少银行已针对“快捷支付”推出该功能。例如招商信用卡掌上生活APP中支付小额免密限额可在0~1000元之间任意设置。操作路径为“卡金融-管理-卡片设置”。
三是直接为信用卡设定消费限额。即使不考虑小额免密码功能,各大商业银行基本都在手机银行APP中推出了信用卡交易转接功能。用户通常可以设定境内/境外、线上/线下各类交易的单笔/单日限额,将可能发生的欺诈损失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同时,使用信用卡还可以在储蓄卡上保留少量余额,储蓄卡内的余额可以转入现金管理或其他理财产品,只留下极低的活期余额,也能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
本文来自金融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