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今天又有四大新发明:高铁、网购、共享单车、二维码支付。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大部分生活场景的需求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来满足。
随着“嘟”的一声,支付成功。回顾我国网络电子支付的发展历史,从现金支付发展到手机扫码支付,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如今,移动支付平台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目前,以支付宝、微信为首的移动支付市场“两强格局”已经坚如磐石,即便后来者绞尽脑汁从各个角度切入市场,也未能撼动现状。
不过,众多有着强大背景的公司显然不会轻易放弃移动支付市场这块大蛋糕。
近日,中国电信旗下移动支付平台“易付通”因给2020年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月活跃用户超过6500万,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引发热议。但在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易付通”虽然有中国电信的支持,但它真的能打破5G时代移动支付的行业格局吗?
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激烈,两强格局或难撼动
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移动支付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移动支付规模达202.93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率达181%,移动支付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涌入移动支付市场的玩家也很多,各大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巨头、银联等都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平台,构建了自己的生态系统,希望打通产业链上中下游。
自2004年支付宝推出以来,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开始蓬勃发展,电子货币得到广泛普及和发展。随后,微信支付、百度支付、京东支付、移动和卡支付、电信翼支付、银联云闪付、华为支付、苏宁易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相继上线。
随着移动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政策密集出台,监管日趋严格,行业进入审慎发展期。虽然仍有众多玩家入场参与行业竞争,但支付宝、微信支付的领先优势难以撼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宝以53.21%的市场交易份额位居移动支付行业第一;而微信也依靠各类春节红包,将个人交易规模维持在高位,并通过微信流量优势不断向生活场景渗透,以39.44%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二。
虽然其他多家移动支付平台也使出浑身解数,推出各种补贴政策争夺用户,但其市场份额均不超过7%。
从支付终端安装量来看,目前整个行业安装量约9.6亿,支付宝、微信支付安装量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两强鼎立的格局也极为稳固。
在此行业背景下,尽管易付支付近两年推出大量补贴政策、不断丰富支付场景争夺用户,但效果却并不是十分理想,最新数据显示,易付支付的市场份额仅在5%左右。
义富治错失良机,前路坎坷
其实,2011年推出的易付支付并不算晚,当时微信支付尚未推出,支付宝独霸一方,当时人们对易付支付也寄予厚望,认为其有望超越支付宝,成为市场主流支付软件。
随后,微信支付加入移动支付战场,依靠自身的流量和生态链,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占领了40%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成功成为与支付宝比肩的行业巨头。
显然,错过了行业发展先机的易服智只能远远地望去,造成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高调宣扬“巨头自带流量”吗?
这里我们来看看易付宝的发展策略。早期易付宝的主要应用场景是电信运营商商城,但消费者在这个场景下使用易付宝的频率并不高,一般只在充值话费或者办理特定业务时使用易付宝。支付宝和微信也很早就上线了话费充值功能。
在这种低频消费场景下,易付支付无法提升消费者的使用粘性,已经成为消费者手机中可有可无的支付软件。
同时看支付宝,其通过淘宝商城拓展用户群,进而打通生活场景、公用事业缴费等B端业务,并通过二维码迅速占领C端市场。这一系列操作让用户对支付宝的依赖度逐渐提升,从而拉开与其他移动支付平台的差距。
如今,意识到差距的原因后,易付智醒悟过来,开始不断拓展消费场景,以民生服务场景为切入点,已接入全国水、电、煤等1800多家民生业务,成为国内最大的民生支付移动支付软件,但其月活跃用户数与头部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网上也有用户反馈,易付支付作为移动支付平台,并不支持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众所周知,信用卡是大多数人的消费手段之一。易付支付未能与交通银行等银行合作,相当于拒绝了大量使用相关银行信用卡的用户,也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
此外,有用户反映,易智付平台上的金融产品服务较多,服务种类繁多,服务质量难免出现问题,产品质量往往参差不齐,与支付宝平台的优惠推荐相比,易智付还存在较大差距。
现在移动支付行业的巨头效应已经非常明显,在支付宝、微信的眼皮底下抢占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需要强调的是,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站稳脚跟的小玩家很可能会被巨头蚕食,连喝剩汤的机会都没有。
在此背景下,随着巨头生态场景的扩大,易付支付依托B端商户构建的生态链成本也将不断上升,若没有其他业务的更强势拓展,易付支付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想要站稳脚跟的易付支付注定前路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