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愚人节,支付宝制作了一个恶搞视频,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满足附近的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今年10月初,这个愚人节“玩笑”竟然在网上成真了!
“大道”功能的定位是做国内首个基于实名信用的个性化生活服务匹配平台。服务商可以发布服务,设定服务内容及费用,通过提供服务赚取服务费;消费者或求助者可以发布求助任务,服务商或求助者提供帮助并赚取费用。简单来说,基于支付宝实名认证的用户,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发布服务信息、求助信息,双方达成共识,完成服务(求助)任务。
继9月29日“到到”功能在上海率先上线后,支付宝“到到”功能近日正式开通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四座城市。由于我人在深圳,所以在深圳一上线我就立刻开通试用了!
“入口明显,操作简单”
目前,位于上述五个城市的用户,在支付宝新版首页右上角都能看到“到到”入口,其他未开通的城市则显示为“秀一秀”。点击确认入口后,页面会根据位置信息展示相应的地图和服务,具体分类则会在图中展示“查找服务”“去帮助”“发现”“我的信息”“发布信息”等几项。
“找服务”顾名思义,就是附近会有各种(qi)服务(pa)。简单来说,就是花钱找一些服务。“去帮忙”比较容易理解,会有专门(yue)的求助(pao)信息,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就去帮助别人,赚点小费。
上图是可选的“服务类型”和“帮助类型”,我们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可以从上面的项目中进行选择。
“发帖求助”会以支付宝绑定的手机号作为默认联系方式,而支付宝明确规定“请勿发帖低俗、隐晦的内容和微信账号等联系方式,否则求助帖可能会被吊销、封禁”。这个封禁是不是有点像“此地无银三百两,发帖求助后有5分钟审核时间,但无法从根本上封禁灰色产业”的感觉,毕竟有实力的网民有无数种方式来表达自己隐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封禁微信账号也是支付宝社交功能的根本拓展。
“发布服务”除了服务描述外,还需要填写相应的价格、单位和服务类型,并注明是线上服务还是线下服务。这就像是标准的商户版微信朋友圈。当然,支付宝是根据地理位置展示服务,这与微信朋友圈有着本质的区别。
据小编了解,发布服务需要支付宝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而发布和预约应援任务则需要600分以上,当然,以上所有服务的前提都是“实名认证”。
“根据地点提供多样化的游戏玩法”
“到知”是基于位置信息发布信息和服务的,所以我们能够提供和享受的服务也来自于我们身边的人。用户提交需求——服务商响应——双方确认——服务完成,这个过程有点类似滴滴的打车服务。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功能,小编随机找了个人帮忙,体验了一下“助人为乐”的精神。
这个醒目的帮助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做爱,我忐忑不安地点击了它。
虽然价格不高,只有5块钱,但聊胜于无,权衡之后,小编决定帮帮她!
点击确认求助之后会生成订单,此时需要等待对方的回应,对方确认之后,求助服务才会正式开始!
当然,你也可以在等待期间取消帮忙,等对方确认后,帮忙才正式开始。帮忙完成后,点击确认,编辑的工作就完成了。不过,单方确认并不会立刻得到你的“佣金”,必须对方也确认完成后,钱才能打到你手里。需要注意的是,对方答应帮忙的时候钱就已经打到了,相当于一种预授权。最好的例子是,淘宝等商家也要求消费者确认收到商品后,才能收到付款。
以上就是简单的体验流程,具体玩法还有很多,除了各种服务信息,还有各种帮助信息,比如帮忙修电器,修灯泡,询问住宿,找工作等等。
结论
大家都知道支付宝想要拓展社交功能,从生活圈、首页信息流,到如今的生活服务,这样的改变也体现出支付宝在这个领域的野心。
微信红包的成功,让支付宝的社交之路更加艰难。支付宝推出的好友功能、信息流、生活圈并不成功,类似微信的UI界面也遭到网友诟病。这一方面和支付宝的支付基因有关,另一方面社交功能确实缺乏创新。这次“原地踏步”似乎让支付宝找到了新的方向,那就是弱化社交标签,向生活服务方向迈进。
“道指”更像是“大众点评”,但这只是表面的。“道指”的目的是让身边的人通过交易和服务建立联系,从而延伸出更多的社交属性。但社交关系最重要的不只是建立关系,而是维系关系。因此在我看来,这种简单的供需关系很难长久维持,因此支付宝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威胁微信的社交地位。不过,“道指”的想象空间很大,玩法也很多,其未来的发展仍需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支付宝不会止步于社交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