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与康爱公社:模式相似,收费不同,谁更胜一筹?

2024-09-22
来源:网络整理

很多朋友都对公社表示关心,我在这里回应一下。

我先说一下我对相互保模式的看法。

相互险采用了我们康爱公社很多独创的玩法,比如0预付、后付、39岁年龄段、30万目标等等,这本身就是对我们康爱公社团队能力和眼光的肯定(有这么优秀的团队,公社才能走得更远)。

从我对其规则的理解来看,相互保险不能保证赔偿,条款中设定了暂停运营的条件,这和康爱公社等网络互助方式本质相同,成员权益的风险等级也一样。但用保险公司的牌照这么做,也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是一种降维攻击。

相互险收取10%的服务费,这个费用由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决定,但对行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引导。康爱公社也在研究收费问题,当然我们和保险公司庞大的运营成本不一样,基本上收取少量的费用就足以覆盖成本了。

相互险对市场的真正教育,还要等到大规模理赔平息之后,在此之前,它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当大规模理赔爆发时,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正如越来越多的人对共同体产生质疑一样。

支付宝水滴保_水滴保支付宝自动扣费怎么关闭_水滴保支付宝怎么取消续费

我来讲一下我对支付宝做法的看法。

支付宝的举动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当市场明白了这一点,大家就会蜂拥而至,BAT等公司迟早也会这么做。我在2014年发表过一篇关于阿里举动的文章,也是当时的一个预测。

对于网络互助行业来说,短期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是心理上的。由于支付宝的影响力巨大,足以盖过康爱公社辛苦打造了7年多的影响力,甚至超过数倍。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资源在那里。但和很多事情一样,短期影响可能没那么小,长期影响可能也没那么大。既然我们一直着眼于长期,就先忽略短期影响吧。

康爱公社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类似的冲击,2014年e助残上线的时候我们很紧张,因为是上市保险公司运营的,资本实力比我们强;2016年清顺筹和水滴互助上线的时候我们也紧张,因为他们是腾讯旗下的,但康爱公社现在还在健康发展。

创业这几年,见证了O2O、互助金融、共享经济等几波创业热潮的起起伏伏。我发现,一件事物要想长久,必须回归本质。不管它有多轰轰烈烈,如果对本质判断不正确,那它肯定不会长久。所以,如果说竞争,那么竞争的就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而在这个层面上,一切互助都从同一起跑线开始。回顾这几年的得失,我意识到,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自己。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句话:焦虑是一个哲学观点的问题。我觉得很有道理。我经常问自己: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想,一切都明朗了。当我们回到初心这个根本问题上,一切都是必然的,都是可以接受的。康爱公社只要坚守初心,追求本质,力求极致,克制贪婪,保持自律,就将无往而不胜。从初心回头看这件事,支付宝推行互保,本身就是康爱公社的一大成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