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中国国际金融展:微信刷掌支付引领数字金融新潮流

2024-09-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为国内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金融科技展会,2024中国国际金融展(以下简称金融展)于7月19日开幕。今年金融展以“数字金融引领未来,创新构建金融新生态”为主题,集中展示前沿科技成果。作为微信支付的最新创新成果,微信掌上支付、虹膜识别技术在本次金融展上亮相。今年,微信掌上支付以更加成熟的姿态,向外界展示了其上线一年来在应用生态完善、产品功能拓展等多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时,微信支付也在展会上公布了其在助力实体经济惠民生、技术创新、社会价值创新等方面的最新探索。

打造零接触便捷支付平台,微信刷手掌应用生态不断拓展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捷性的意见》,强调关注不同群体支付习惯,统筹打通支付服务瓶颈制约,弥合数字鸿沟,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外籍人士等群体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支付服务。微信掌上扫一扫以其无介质、非接触等优势,结合创新技术,为民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服务。

一挥手,就能快速过闸进地铁,一挥手就能即时支付,再也不用担心没信号、没电、需要打断其他事情才能支付,老人数字化出行不便,微信掌上刷卡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生活痛点,大大提升了生活效率和安全性。

自去年5月以来,微信掌上支付已经覆盖办公、校园、健身、零售、餐饮、交通等六大生活领域,在国家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西安奥体中心、杭州奥体AT中心、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超级猴子、7号线等场景落地。功能上拓展到掌上刷卡、存储、借电、支付、证件验证等多种模式。在合作上,更多品牌和服务商主动加入,将微信掌上刷卡融入自身链条,让微信掌上刷卡应用生态越来越完善。

高精度生物识别潜力巨大,微信支付拓展XR领域沉浸式体验

2010年以来,国内移动支付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持续释放金融科技普惠效应的重要路径。作为首款通过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认证的掌上刷卡产品,为了实现个人信息更高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微信掌上刷卡支付创新性地采用了红外和彩色摄像头双摄技术,结合定制可控补光能力,不仅能精准识别每一个用户的掌纹+掌静脉,还能克服湿掌、油性皮肤、弱静脉掌的成像难题,有效区分人的生理差异,解决了以往困扰大家的双胞胎辨别难题。

在识别速度方面,微信手掌滑动通过本地识别、私有部署等识别方案,克服了网络通讯带来的耗时、波动性大的问题,同时扩大了识别角度,加入了防运动模糊技术,将整个手掌滑动识别时间控制在10秒以内。这些微信独家创新技术,已被收录于7篇顶级会议论文、35项相关专利。

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拓展,国内已探索出不少不受硬件限制的个人身份识别应用。其意义和价值不仅体现在支付领域,其背后的识别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和想象空间。除了掌心扫描,此次亮相的微信虹膜识别技术在XR领域进行了方向性的探索,让用户可以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助力实体和公益数字化,微信支付持续践行公益

此外,微信支付还在金融展上展示了减费降利、便利外国人来华支付、服务实体经济、便利民生等创新探索。

在推动便捷无忧的入账支付方面,微信支付在产品中简化了“外卡内绑定”流程,探索“外包内用”等更便捷的服务功能,实际覆盖全国67个城市,提供超过100万份宣传单、标签、标识等中英文指南,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全场景,得到外籍人士的广泛认可,让他们在中国继续享受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支付服务体验。

同时,微信支付通过“分钟捐”公益项目、微信支付慈善餐慈善计划、AED推广应用等方式鼓励用户参与“指尖慈善”,用科技创造可持续价值。其中,截至目前,微信支付慈善餐已累计使用超过237万份,微信支付慈善水已累计使用超过220万瓶。

下一步,微信支付将继续注重产品优化升级,依靠科技和创新连接更多用户,传递科技普惠的价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