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将熟知形象变为商品的波普艺术家

2024-09-23
来源:网络整理

说实话,在直播间待了一个多星期后,我对自己的艺术水平又恢复了信心,尤其是几位高手对Andy的演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您听到安迪·沃霍尔这个名字时您会想到什么?

▲安迪·沃霍尔的自画像,1978年

安迪·沃霍尔博物馆藏品

这是一罐金宝汤吗?

▲ 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

可乐瓶?

▲《可口可乐》安迪·沃霍尔

或者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他最擅长的是把这些我们熟悉的图像变成货架上的商品,整齐地复制、排列、印刷出来。

但坦白地说,看了那么多的解读与分析之后,我们心中还是有一个疑问:这种不断复制图像的行为真的能被称为艺术吗?

针对这个问题,现场嘉宾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戴金华教授给我们的答案是:安迪·沃霍尔的复制其实证实了一个时代的到来。

▲戴锦华老师解读安迪·沃霍尔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变化,并用他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真实。

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20世纪中期的美国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前所未有的消费主义浪潮到来。

人们的物质生活一下子变得极其丰富,商场里那些批量生产的商品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蔚为壮观,色彩缤纷,竭力吸引人们的眼球。

商品突然而悄无声息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

面对这一现象,戴金华教授给出了如下定义:

“这是一个媚俗的时代。”

这个时代,只要一个东西足够吸引眼球,能够俘获消费者的心,那它就是正确的、好的,哪怕它空洞而毫无意义。

▲安迪·沃霍尔展览现场直播

那么安迪·沃霍尔在这样的时代做了什么?

他做了同样的事情——因为消费主义痴迷于大规模生产和再生产,所以他在艺术中重现了这种再生产。

美元、易拉罐、可乐瓶,当我们看着这些作品的时候,感觉就像在超市买东西一样,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升华。

▲安迪·沃霍尔展览现场直播

借用戴金华教授在直播开头的话:

“安迪·沃霍尔通过他的作品、他的人生故事和他的个人形象创造了启示的时刻。”

揭秘、曝光秘密,安迪·沃霍尔想用这种赤裸裸的方式,把时代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每一位观众面前:看,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这就是戴锦华教授眼中的安迪·沃霍尔,他探访了“当代艺术开启的时刻”,用自己的方式见证了一场时代的变迁。

在东北艺术家王拓和作家双雪涛看来,安迪·沃霍尔的抄袭其实是一种无人意识到的进步。

▲双雪涛(左)王拓(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洞察力本身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能力。

在直播间里,王拓分享了一次淋雨的经历:

“下雨天开车回家的时候,我以为雨会小一点,但实际上我只是从一个下雨的地区开到一个无雨的地区。”

生活中所谓的变化,其实身处其中的人并不容易察觉。

但在那个人人都为消费而疯狂的年代,安迪·沃霍尔却一眼看穿:眼前的繁华不过是表面的表象——匹兹堡的工业越发达,货架上的商品越丰富,人们的内心却越发单调和疏离。

既然无法改变,他就加入其中,接受现实,简单地用不断的复制,把艺术带入商品的世界。

但似乎还是有些不对劲。

即使我们能够理解安迪·沃霍尔为什么热衷于复制,但问题是:这种“复制”能称为原创吗?原创性难道不是作品被称为艺术的首要条件吗?

抖音直播提现扣多少_抖音直播提现怎么提_抖音直播怎么提现

艺术家葛宇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应:

“如果我们以视觉作为定义艺术的唯一标准,那么当两件作品在视觉上无法区分时,我们能说它们不是原创吗?”

▲葛宇璐

我们总以为艺术是用眼睛和手来创作的,但安迪·沃霍尔用投影仪和手来画画,那不就是艺术吗?只不过一个用投影仪,一个用眼睛作为工具而已。

“你可以有创意,但这不是必须的。”

这是葛宇路的观点。因为重要的不是作品的原创性,而是思想的原创性。

还有嘉宾CiCi和尤洋,在直播间里探讨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其实在安迪·沃霍尔之前,没有人想到艺术作品可以如此轻松、快速地进入商业世界。正是在他的推动下,艺术与大众才得以联姻,并走到了现在。

▲尤阳(左)CiCi(右)

这次“网上展览”从3号持续到7号,连续5天,感觉就像和几个不同的安迪·沃霍尔进行了15分钟的对话。

你说我的疑惑全部都解开了?可能没有完全解开,但这绝对是我第一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密集地听到对同一位艺术家的如此多不同意见——而且重要的是我全部都听懂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艺术与普通人之间存在着隔阂,艺术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这是因为我们早已被艺术展览上各类看不懂、欣赏不了的作品“劝阻”了。

小便池怎么能被称为艺术品呢?

▲ 马塞尔·杜尚的《喷泉》

在一张画纸上画一堆“表格”,就是杰作??

▲《百老汇爵士》蒙德里安

“…如果你坚持认为这些作品是艺术,那我也可以成为一名艺术家!”——你是否曾在心里不屑地想过这一点?

现代艺术太过抽象和深奥,相比过去“只要画得好就是大师”的艺术,如今的艺术常常给我们“只要让人看不懂就是大师”的感觉(并非事实)(捂脸哭泣)。

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艺术家的目标从“我要好好画画”变成了“我要用我的作品,告诉大家我在想什么!”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开始变得比作品本身的美丑更为重要。

所以,如果我们对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他所持的观点没有足够清晰、深刻的了解,我们很可能就无法理解他的作品,这不是艺术家的错,也不是我们作为观众的错。

我们该怎么办?抖音给出的答案是,用“线上展”为我们搭建一座桥梁。

去美术馆不知道从何下手?那就把美术馆搬进直播间吧。

不解释就听不懂?那就请专家来到镜头前给你讲解吧。

听完解释还是不明白?那就直接在评论区问吧,也许你能得到其他网友的帮助!

▲ 图片来源:网络

每个人都有欣赏和评价艺术的权利——即使你以前对艺术一无所知。

美术馆不应被视为高高在上的宫殿,而应被视为图书馆,成为无条件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共阅览室。

安迪·沃霍尔打破了商业与艺术的壁垒,抖音的云展览“保姆级服务”也打破了艺术与大众的隔阂,哪怕我们身处二三线城市,只要点进直播间,就能被带到一线美术馆。

这次“线上展”最让我惊喜的其实是直播的方式。

安迪·沃霍尔曾经说过:“未来的百货商场就是博物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如今连直播间也变成了“云博物馆”。

当我们面对屏幕,看着屏幕上的老师对着镜头说话,想象着与此同时,还有千万人和我一样坐在屏幕前聆听、思考、评论时,我仿佛重新找回了线下看展览的感觉,在作品前驻足,思考,甚至​​和身边的人讨论——这就是交流的感觉。

而且我认为,如果安迪·沃霍尔还活着,他肯定会在直播行业取得巨大的成功。

比如在电影《帝国大厦》中,他架起摄影机,连续拍摄了8个小时,在这8个小时里,帝国大厦只有一个固定的画面。

这部“电影”至今仍饱受争议,很多人甚至认为安迪·沃霍尔并非真正的导演。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直播吗?

▲ 帝国大厦

正如戴金华教授在直播中评价的那样:“他是这个世界上一个成功的人。”我想,他的成功就在于看透了这个时代的面貌,然后投身其中。

如果说在安迪·沃霍尔的时代,艺术表达生活的方式是大规模生产,那么现在的方式则是直播。

但直播并没有那么单调无趣,有着不同风格的表达,不同角度的细致解读,把大家接触艺术的关卡设置成了简单的模式,让我们轻松愉快地通关,无阻碍升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