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手机回收:实现规范处置、高效利用的关键路径

2024-09-24
来源:网络整理

核心阅读

我国是手机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旧手机综合利用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海量旧手机的规范处置、高效回收再生利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手机产量将达到15.6亿部,国内市场手机总出货量将达到2.72亿部,与之相对的是,废弃手机数量却在逐渐增加。

废旧手机是处理难度较大的电子垃圾之一,废旧报废手机数量增长迅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估计,近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产生废旧手机4亿多部。同时,该协会的研究显示,手机废弃后,约有54.2%被消费者闲置,仅有约5%能进入专业的废旧手机回收平台和“以旧换新”等新型回收渠道。

资源价值与环境风险并存

一个手机配件包含60多种元素和材质

一部手机能用多久?

一般来说,手机的平均寿命为3至5年。但对于很多追求“新潮”体验的用户来说,手机的寿命可能随着下一款新产品的出现而终结。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估计,目前手机的平均寿命在2.2年左右。当手机达到使用寿命或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就会被淘汰,成为废手机。

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废旧手机回收利用已成为循环经济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个手机配件含有60多种元素材料,包括多种贵金属、稀有金属,手机材料中也有40%-50%的塑料,这些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废旧手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矿产’。”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说,“据测算,每吨废旧手机可提炼出约200克黄金、2200克白银、100公斤铜,以及再生材料等各类资源。”

但废旧手机中也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刘建国说:“废旧手机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如果进入土壤、地下水,在生态系统中积累,将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相关业务经理解释称,手机材质主要为金属和聚合物材料,处置前后成分基本相同,且难以自然分解,若不规范处理将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刘建国认为,总体来看,废旧手机的资源价值与环境风险并存,经过规范化、现代化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发生污染物泄漏,带来负面效应。

新的回收模式不断涌现

隐私泄露与信息安全制约回收利用

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的旧手机回收行业正步入发展机遇期。目前,我国回收旧手机的新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厂商回收,如国内部分手机厂商推出的“以旧换新”活动;二是销售平台回收,如部分电商平台提供旧手机报价及回收服务;三是企业回收,如部分企业通过自建平台、与厂商合作等方式回收旧手机。

各种各样具有特色的回收模式的出现,使得旧手机“标准化回收”体系日渐健全。比如,一些手机回收平台提供线下门店、上门、邮寄、自助回收机等多种回收模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一些手机厂商也建立了完整的产品回收体系,确保手机回收的标准化、专业化、透明化。

对于想要回收旧手机的用户来说,旧手机的隐私保护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家住北京的马女士每次打扫房间,最头疼的就是那些旧手机。“不是我怀旧,只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我觉得扔掉或者卖掉都不安全,所以只能放在家里积灰。”

马女士也想过将自己的旧手机卖掉,但考虑到手机中存储了大量个人信息,一旦相关信息被窃取,个人隐私将得不到保障。加之马女士认为旧手机回收市场“太复杂”,回收价格与自己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相比库存手机数量和报废手机数量,我国手机回收率还较低。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废弃手机去向主要有三:一是消费者闲置;二是通过地摊等传统渠道回收;三是通过新型回收渠道回收。其中,家庭闲置占比超过半数,新型回收渠道占比最低。

隐私泄露、信息安全是制约旧手机回收的痛点。360集团手机安全专家葛建表示,目前清除手机个人数据的主要方式包括恢复出厂设置、清除存储数据,具体方法根据手机系统不同而有所差异。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安全厂商都致力于数据清除技术的研发。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手机品牌来说,恢复出厂设置只是系统恢复,存储的数据仍然存在。恢复出厂设置时需要勾选同时清除所有存储数据的选项。如果担心手机内的个人信息还能被恢复,可以采取反复填写数据的方式,彻底清除个人信息。”葛建说。

刘建国认为,应从法律层面、监管执法层面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回收行业发展仍需规范

面临标准体系不完善、综合处理能力不足等制约

近年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促进回收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相继颁布实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废旧手机回收行业发展逐步规范,非法拆解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但旧手机回收行业仍面临政策和标准体系不完善、综合处理能力不足、消费者回收旧手机意愿不高、回收流程长、回收成本高等不足。

政策制度方面,潘永刚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旧手机回收中隐私信息销毁的相关法律政策,明确废弃手机拆解作业指引、补贴标准等。

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刘建国表示,废旧手机回收仍主要依赖人工拆解,制约了我国废旧手机环保高效处理利用,行业内规模化企业相对较少,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行业规范方面,万物新生集团执行总裁王永良介绍,传统手机回收行业交易层级复杂,中间商众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长期缺乏正规回收渠道,导致回收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和定价标准。

如何进一步推动旧手机回收行业规范发展?王永良建议,应加强回收网络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回收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运营效率;加强产业链协同,促进生产商、销售商、回收企业、再生产企业联动。

刘建国建议,应加快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同时在垃圾分类推进中探索将废旧手机作为特殊类别垃圾进行专项回收的可行模式;加强对公众的废旧手机回收宣传教育,推动废旧手机库存处置和市场拓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