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做设计的面条( ID:做设计的面条)
虽然我是设计师,但我很喜欢拍照。以前用单反相机,现在用手机比较多,因为方便。这几年拍了多少张照片,都数不清了。所以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生活记录者,眼睛和大脑一旦触动,就会记录下那一刻。如果想的话,我会把照片设计成海报。纯粹是自娱自乐的设计练习,我觉得很好玩。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6张照片和海报。
不用多说,我直接看图片吧
照片 1
首先这张照片是2017年夏天在老家的院子里拍的,那时候在武汉这种闷热的地方呆着很不舒服,可能是因为当时心态不太好,前所未有的压迫感,让我很想逃离,总之想去别的地方一个人呆一段时间。
但突然间,什么都顾不上了,出国旅游也不现实了,毕竟还有事情要处理。于是就给爸爸打电话,说想回老家待一段时间,然后收拾好电脑回家了。
回家之后发现我们院子里种的枣树已经长大了,绿植也多了起来,整个院子看上去很有田园风情,坐在院子里闭上眼睛,听着小鸟的歌唱,感觉风轻轻地吹着头发,空气很清新,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会很放松,于是就上楼把相机拿下来,拍了一张这样的照片。
这张照片看起来很普通,但让人感觉很舒服。为什么?因为它有层次,有情绪。
然后我把它制作成了海报,并且我还做了字体的运动模糊效果来配合主题,使得整体看上去更加清爽,如下图:
照片 2
其实这张照片是前段时间拍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2017年拍的。
因为当时买了很多水彩笔和彩色卡纸,所以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只是单纯地在尝试构图+色彩的练习,跟上面说的情绪化思考没什么关系。我也觉得当时的心路和思维还不够开阔,想不出这么深奥的东西。但为了让画面不那么单调,我把每支笔的笔帽都换了不同的颜色,并让它们前后错开。
所以如果我用这张照片做海报的话,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动态的色彩,所以在标题的设计上我也遵循了这个想法,要有动态,要有节奏。不过因为我的背景是竖条纹,所以我没有倾斜,以保持一致,于是就出来了下面的海报:
照片 3
因为喜欢花,2017年买了近万元的鲜花自学插花,不过这些都是自己剪下来不要的小花,扔了又可惜,就摆好姿势拍了照留作纪念。
我是一个喜欢花的人,至于为什么喜欢花,其实和舒缓情绪有关。
我以前其实是个很内向,很自卑的人,同时越来越意识到人是有善恶之分的,像我这种内心不坚强的人很容易受到伤害,自然而然地心里就堆积了很多不好的情绪,无处宣泄。我曾经尝试用摄影来宣泄情绪(两年前我在上发表过一系列手机摄影作品《哭泣.忧伤.枯竭》,比较虚幻和模糊,因为都是我为了宣泄情绪而创作的,关注我很久的朋友可能对此有印象)。坚持了几年,慢慢好起来了,摄影的题材和手法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虚幻和模糊,变成了踏实和真实。
后来,我又开始尝试写作,然后我意外地发现,原来花儿很神奇,它们长得那么美丽,只要你耐心地修剪、换水、打扮,它们就会回报你最美的一面,这比直面人的内心舒服多了。久而久之,你原本只是贪婪地想要独占它们的美丽,但最后你发现,它们不仅给了你它们所拥有的一切,还影响了你,让你看世界更温柔、更坚定。
对于2017年,我的感受有很多,有好的,也有坏的,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所以觉得不妨用这些即将被抛弃的花,做成一张海报,来纪念即将过去的2017年。
花朵跟丝带之类的搭配起来,会显得更加有女人味,所以我的设计也往这个方向发展,最后做成了海报,如下图:
然后大家在看下面这张图,是我无意中关闭了好几层后得到的。图片很残缺,但让我感觉更真实。就是在那些看似美好的事物背后,其实还有你看不到的努力和贡献。很贴切,所以我也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另一张海报:
这两张海报恰好是一个正面和一个背面,非常逼真。
照片 4
记得这是2017年入冬以来我第一次看到有草莓卖,就买了一些。吃完饭回家的路上买的,看了看价签,大草莓18元一斤,小草莓21元一斤。老板说小的是奶油草莓,比较甜,就买了小的。
不知道买回家后怎么想的,就是觉得堆在一起的小草莓挺可爱的,就拍了一张全家福。拍完照就全部洗干净,边干活边吃。吃完第一个就想,“天呐,好甜啊!”这出乎我的意料。买的时候没抱太大希望,吃完之后感觉很满足,哈哈哈。
人类真是奇怪的动物,难过的时候想表达点什么,开心的时候也想表达点什么。那要怎么表达呢?我就想着做张海报。当时小伙伴们已经在纪念2017,迎接2018了,所以我也顺势做了下面这张海报。
我给它取名为《爱情》,我理解为一种外人看来粗糙苦涩,但其实尝起来却很甜蜜的感情。也许就像有些人对爱情的不同感受。所以为了配合意境,我把画面稍微模糊了一下,并且在标题部分,为了呼应2018年的迎接和2017年的送别,我把文字剪成了碎片,让2017落下来。最终的海报如下图所示:
题外话,正是因为觉得这次买草莓很成功,才让我一直怀念草莓的味道,所以这个冬天吃了好多草莓(后来奶油草莓变成30块钱一斤,而且个头也比较大),结果吃多了感冒了,更惨的是现在一想到草莓就恶心又害怕。
所以我有一个经验:
无论多么美味的东西,都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吃,而不是一直吃。
无论一首歌有多好,也不要连续几天重复播放它。
无论你有多爱一个人,你都不应该总是执着于他们;
否则美好的感觉就会被破坏。
照片 5
原始照片很暗,所以我在手机上调整了颜色:
这张海报我在朋友圈和公众号都发过了,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还有印象吗?
事情的经过是,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日,我跟妈妈说我想喝豆浆,妈妈就给我挤了一杯豆浆,端到书房的桌子上给我喝。当时我觉得很温暖,然后这个场景勾起了我很多回忆。想起小时候,父母经常忙于生计,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我和我的两个妹妹,我真的很少感受到这种细微的关怀。
而且在90年代的时候,我亲眼看到,尽管父母那么努力,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还是无法改善,真的太难了。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现在的幸福和小时候的艰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很感恩现在的生活,感恩拥有的一切。我也非常感谢妈妈,所以我做了一张海报,取名为《母爱》。
之所以用日文,其实是当时觉得这张照片很有日本风情,所以干脆就做了一张日文海报,又希望画面温馨可爱,所以在元素设计和排版上就往这个方向靠拢(不过大家不要管这些日文单词是什么意思,反正我也不知道,只是随便打出来的,不管是什么语言的单词,在我眼里都只是符号,所以只要好看就随便排版就行了),最终出来的海报如下图所示:
然而,虽然我在文章中公开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但妈妈却说她上次看到了我的文章。我能明显感觉到她很开心,但我却感觉到自己的脸瞬间红了!我不敢看妈妈的眼睛,因为我觉得很害羞,很尴尬,哭了……
大概是因为连我都觉得自己太矫情了,所以我终于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不好意思当着父母的面说“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却勇敢地在朋友圈或其他方式上表达,因为他们真的不好意思。
所以大家不要再取笑那些在朋友圈里表达对家人感情的人了,而是要试着去理解他们,毕竟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有时候你觉得一句话很简单,但当面说出来却很难。
照片 6
这张照片是我在过年前几天拍的,画质不是很高,估计几乎没有人能猜出我拍的是什么。
其实这是我用维生素C泡腾片泡制的一杯水,当时觉得颜色特别好看,我又很喜欢红色,就拍了一张,一共拍了6张,发在了微信朋友圈。
当时有人留言说“等海报”。我心想:“哎,大家都上瘾了,怎么我拍个东西,人家都想看我做的海报呢?”当时忙着过年,没时间做海报,就没再理会。不过这件事情我永远都会记得,要是有时间,我还真会做海报的,毕竟我只是喜欢捣鼓而已。
后来前几天晚上正好有空,有点灵感,就立马打开PS做了出来。觉得这张照片也适合做日式风格的海报,于是,如下图:
之所以画这些圆圈,是因为我在吹泡泡的时候,水杯里有泡泡冒出来,然后就能听到噗噗的声音,这让我想到了漩涡,时空等等,嗯,总之就是那种狂野不羁的感觉,所以我就随心所欲地做了。
最后的想法
其实,每次我发照片或者设计稿到朋友圈的时候,都会有人问我:“婷姐,你的照片为什么看起来总是那么有趣、那么有情调?为什么要用那些设计元素?为什么要这样布局?你怎么看?”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所有的元素其实都是活的,它们没有固定的位置、大小、比例、颜色等等,它们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完全取决于你想表达什么,整体的感觉是什么,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什么。
所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讲述一个设计作品背后的动机和背景,比简单地画一个模板,告诉你这个元素应该放在哪里,那个元素应该放在哪里更有意义。
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你会发现以后分析别人的作品或者做练习的时候,会更加专注,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这就是你的竞争力所在,而不是一味的抄袭别人。
另一方面,当你意识到设计、摄影或者其他任何和艺术、设计相关的东西,其实都来源于生活;当你掌握了那些看似枯燥无味、最基本的设计原理;当你能对生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那么你也可以这样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任何你想要表达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