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大家好,今天我继续跟大家讲解《产品经理如何打造微信小程序》。
本系列适合从业1-2年,有一定产品基础,但从未接触过微信小程序,希望进入微信小程序产品设计领域的产品经理。
整个文章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如下表所示。上一篇文章讲解了【实现】。今天是我们整个系列的最后一篇【总结与改进】。
整个系列将以一个真实的“微信活动报名流程”作为案例,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实际产品设计中运用的相关理论与产品方法进行产品分析。
完成学习后,你将熟悉产品分析方法与实现策略,掌握从0到1构建微信小程序的产品技能,同时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举一反三,在新产品的设计和实现中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在讲解产品之前我先给大家展示一下微信活动报名小程序,以便大家对产品示例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当然,这个例子是我自己的实验产品,将来的产品功能还会发生变化。
由于微信小程序的政策限制,个别小程序无法具备信息发布功能,产品的最终呈现效果会与本文描述的原型有所差异。
2. 知识复习
2.1 入门
在小程序入门篇中,我们讲解了小程序的定义,让大家知道小程序是干什么的,让刚接触小程序的产品经理对小程序有一个宏观的印象,大家也大致知道小程序能实现什么功能,不能实现什么功能。小程序的功能还在不断的增加和完善中。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要经常关注微信小程序官网,获取第一手权威信息。另外多参加官方关于微信小程序的活动或会议,也是和高手交流知识的好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软件产品的实现都离不开好的IDE(集成开发环境)的支持。对于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来说,只能使用微信提供的IDE,别无选择,虽然不是特别好用,但基本够用了。同时微信小程序的IDE还集成了云端开发环境,方便大家直接在云端环境部署开发出来的小程序。如果产品经理有技术背景,用好IDE,掌握常用的快捷键和调试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在小程序配置章节中,我们重点讲解了小程序的全局配置、页面配置、配置等。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了解各个配置文件的作用就够了。知道哪些功能配置在什么地方。在以后,随着你对小程序的不断学习,你需要使用的小程序功能会越来越多,你只需要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哪些配置,在哪里使用这些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的详细内容是什么。用得越多,你就越记得住。
相信大家对小程序中涉及到的WXML、WXSS、JSON、JS文件已经不陌生了,如果有兴趣可以专门看一些CSS、JS、JSON方面的书籍。这样一来,想要完全理解和掌握微信小程序产品并不容易,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另外,对于我们文章中提到的微信认证、用户信息、下拉刷新等常用接口,大家一定要掌握,理解这些接口的逻辑,对以后的小程序产品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2.2 分析
在解析部分我们主要从产品经理的通用技能出发,讲解产品定位、产品使用案例、产品功能、产品流程等涉及的相关产品知识。产品定位无论对于新手产品经理还是资深产品经理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话题,即便是行业的大佬们,也有在产品定位上失败的,比如曾经辉煌的诺基亚,就是因为管理层对诺基亚的产品定位没有清晰的认识,误判了产品方向,最终导致诺基亚产品的没落。所以有时候作为菜鸟产品经理,不要过分迷恋大佬,大佬有大佬的优点,但是也有大佬的缺点,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很多大佬把潮流的力量误认为是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大佬对市场缺乏敬畏之心,不值得一提。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掌握一整套完整的产品方法论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知识是相通的,比如产品用例,适用于PC软件、APP、微信小程序,即使以后出现另一种产品形态,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用例来抽象产品功能。这样可以让大家少走很多弯路。就像是破茧而出,把一个产品所涉及的内容一层层剥开,仔细分析,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提取出功能点,并进一步细化这些功能点,通过流程的衔接,理清功能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打造出一套完整的产品。产品流程是产品的精神和思想,代表着产品的理念。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产品分析是展示实力的最佳时机,分析的全面性和正确性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败。产品到底该不该做,怎么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产品经理应该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这些问题。这时候产品经理的基础知识、经验、技能、世界观就凸显出来了。就像当年淘宝推出“白领日记”,引发众人反对,产品最终下线,在产品上投入的各项人力、财力等资源打了水漂。这都是产品经理在产品分析阶段格局不够造成的。通过产品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能赚到钱,有的不能赚到钱。产品经理应该知道,变现产品的技术是中性的,但产品不是,产品经理给产品赋予的概念,总会有一些激励作用,把人引向某个方向。
2.3 实现
在实现部分我们讲解了小程序产品的原型设计、交互设计、功能实现以及异常处理等。原型设计是产品经理打造产品的基本功,原型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刻画产品。产品经理在负责产品工作的时候,第一手的产品需求往往来自于上级领导或者公司的CEO,现实中上级领导或者CEO也会一时兴起想出一个产品想法,往往没有经过更深入的思考,这个想法不能称之为需求。往往在把想法变成需求的过程中发现,想法往往在逻辑上并不自洽,用这样的想法做出来的产品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最终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最终导致产品失败。
因此,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原型时,必须将领导或CEO的想法转化为有形的“实物”,将想要的产品以原型的形式呈现给领导或CEO,以便领导在这个范围内增加或修改进一步的需求。这就是产品经理的价值所在。产品原型设计的过程蕴含着产品的核心逻辑,体现了产品的定位和风格。原型明确了,设计师就知道该怎么设计产品的UI,交互设计也就水到渠成了。此时产品的输出一般包括PRD(产品需求说明书)、设计资源文件(包括剪纸图、产品方案等)。
到了功能实现阶段,主要就是研发人员介入,把产品需求变成真正可以使用的产品,这涉及到系统架构、代码开发、测试等环节。PRD是产品实现的指导性文档,明确告知整个产品团队产品实现的范围。同时,对于产品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产品异常,开发人员在产品实现阶段也要做好相应的产品异常处理。产品异常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体验的印象。我曾经认识一位被大家高度赞扬的产品经理,她的主要优点就是把产品做成了天衣无缝的层次,也就是产品中的各种细节、异常问题都处理得非常恰当。
3.总结与改进
在产品经理的世界里,时间永远都是宝贵的。《产品经理如何打造微信小程序》系列文章也即将收官,从写第一章到现在已经持续了近两周的时间。写产品文档很容易,但要把产品文档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全部提取出来整理成文章,确实很费时间。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要把打造微信小程序这个产品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感受、感悟穿插到文章中,提炼成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尽量少走弯路。
不同的产品经理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所以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几年,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意难做,钱难赚。即便如此,市场上各个行业仍然不断涌现出优秀的独角兽产品和公司。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产品赚钱的逻辑可以总结如下:
(1)通过产品创新吸引用户。
(2)通过持续营销和获客扩大产品的用户群
(3)通过运营扩大产品规模,降低成本,这就是战略管理里提到的成本领先战略。
(4)产品具有持续的现金流,通过产品现金流的变动获取利润。
(5)多方受益。这是产品的平台化思维。
很多行业,在趋势好的时候,管理者误以为自己比较有能力,变得有些虚高,导致对产品缺乏深入的思考,经常不屑于专业产品经理给出的意见。当趋势没了,再发现已经晚了,由于已经到了管理层,所以他们不断跳槽,继续当管理者,继续给下一家公司惹麻烦,但并不影响他们更高的收入。产品经理就惨了,他们负责的一个产品成功,往往被认为是管理层领导有方,最后的失败则被认为是产品经理的无能。如果跳槽到其他公司,由于没有成熟成功的产品,他们往往继续做一个默默耕耘的非常草根的产品经理。
作为产品经理,尽量避免上述情况。产品经理在选择职业方向时,跟随的人也很重要。现实生活中,优秀的领导很多,但各种奇葩的领导却随处可见。这些奇葩领导心胸狭隘,喜欢踩着下属往上爬,将下属的工作成果占为己有,遇到问题善于甩锅推责,是 PUA 的高手。
我一个做产品经理的朋友曾经跟我聊天,说他当年写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案,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但他的直属上司在公司沟通群里直接说,这个方案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遇到这样的领导,不管工资多高,产品经理也要尽量远离他。
产品经理的成功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要跟随对的人,做对的事。产品经理单纯地成为别人的工作机器是没有意义的。工作除了挣薪水,更多的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结交优秀的人。这样你的事业才能走得越来越远,而不是目光短浅地看着眼前微不足道的薪水。
在最早的汽车发明之前,如果你问用户想要什么,他们只会告诉你,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产品经理如果要质的提升,就要把自己变成有思想、有温度的人,敢于对不合理的要求、不合理的职场规则说不。拒绝内卷化。站在用户的角度,提高同理心,善于挖掘需求背后真正未表达的需求,加强对用户及其需求的理解。
做有温度的人,做有温度的产品。不用担心前路没有朋友,全世界都知道你。今天就到这里,感谢阅读。如果你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和我们交流~
#专栏作家#
王嘉良,微信公众号:嘉嘉原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专注于互联网产品、金融产品、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理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