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前副总裁离职搞 AI 创业,聚焦儿童群体研发智能硬件

2024-09-27
来源:网络整理

原美团副总裁加盟AI

大公司高管离职创业人工智能正成为大趋势。

最新消息显示,原美团副总裁、美团金融CTO(首席技术官)包塔正在重点关注一个新的创业项目:北京奇点灵智科技有限公司。

据Boss直聘平台信息显示,奇点灵智的核心业务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其研发产品主要针对儿童,开发搭载大机型的AI智能硬件。

天眼查信息显示,起点灵芝成立于去年7月,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为宝塔。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以及人工智能硬件的销售。等待。

奇点智慧 图片来源:天眼查

今年2月,美团旗下北京钱袋宝支付进行工商变更。宝塔不再担任钱袋宝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由李志远接任。

离开美团后,宝塔继续推进自己的AI创业。据老板直招透露,目前正在高薪招聘AI相关人才。

从他的个人履历来看,宝塔进入AI领域并不是一时兴起。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工程院积累了丰富的图像处理、搜索等方向的技术研发经验。这些经历无疑为他后续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第16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

在美团工作期间,包塔担任美团金融副总裁兼CTO,不仅负责美团金融整体技术能力建设,还重点关注金融系统架构、金融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这让他对AI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深入地了解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挑战。

奇点灵智的成立,标志着宝塔将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专业经验付诸实践。这不仅体现了宝塔对AI技术发展趋势的洞察,也展现了他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此外,奇点灵智的创始团队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中科院心理学系等专业背景人员组成。他们拥有互联网行业数亿用户的多个产品经验,这无疑有助于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提供支持。

AI时代才刚刚开始。宝塔创业只是这场人工智能淘金热的冰山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2月,前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牵头,投资5000万美元成立北京光年超越科技有限公司,试图打造中国版。

当时,王慧文的英雄招募令吸引了众多顶尖AI人才加入。但遗憾的是,王慧文后来因病就医,退出了管理岗位。光年之后,它就被美团完全收购了。

然而,王慧文的AI创业之路并没有就此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王慧文重回AI创业赛道,并于今年年初投资了AI初创公司慧荣科技。

硅科技 图片来源:天眼查

此外,美团还有多名前高管投身于AI领域。比如,前美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军在AI应用层创业,成立了海港城科技;

有报道称,原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也投身于AI大模型的创业领域,并已开始接触投资机构。

大厂高管步入同一条河流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从知名大公司辞职的博主。他们凭借大公司背景轻松吸引流量,将离职经历转化为流量红利。

对于那些选择离职创业的大公司高管来说,他们的愿景更加深远。

他们将人工智能视为挖掘新时代红利的关键。在他们眼中,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引领行业变革的驱动力。

这些大公司的高管都踏入了同一条河流——AI创业。

从行业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带来的投资热潮进一步带动了更多创业者的涌入。资金流向往往直接反映市场走势。

据飞凡产研发布的《2023全球AIGC行业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AIGC行业融资总额已达1902亿元,融资笔数共计282笔。

来源:非凡工研公众号

其中,年内B+轮融资达705.8亿元,约占全球AIGC行业融资总额的37%。

据飞飞产研最新统计,2024年一季度,共记录融资事件142起,累计融资金额607亿元。

其中,国内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累计完成融资事件65起,累计融资金额飙升至137亿元,是2023年同期的14.73倍。

大量真金白银的流入将为AI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我国也高度重视在政策上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人工智能创业热情。

AI蓬勃发展,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高管无疑是最热衷、最先涌入的人群,他们凭借在各大厂商积累的经验、资源和洞察力,更快抢占AI赛道。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美团高管之外,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也相继加入了AI创业者的行列。

贾扬清(昵称:杨清),原阿里云智能计算平台事业部总裁,现为AI创始人。贾扬清在AI圈做出了很多贡献,被誉为AI框架领域最优秀的中国人。

贾扬清 图片来源:阿里云

他创立和开发的AI是一个云原生AI平台,提供各种工具和服务,帮助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在.AI的官网上,有一句朗朗上口的话:“AI The Way(以简单的方式构建AI)”。

原阿里巴巴集团安全技术团队负责人吴汉清(昵称:刀哥)还与前阿里巴巴共同创办了杭州云路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杭州半宇宙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陈冬白等人去年)。

“半个宇宙”致力于发明一种新型AI PC(人工智能个人电脑),为所有普通用户提供帮助,协助处理数据。

京东前高级副总裁、技术委员会主席周博文早在2021年就创立了先源科技。2023年2月,他还发布了《AI英雄帖》,招募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中国版。

来源:周博文朋友圈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上个月有消息称,周博文不再负责仙源科技的公司事务。与此同时,合伙人兼营销副总裁宁宁、解决方案负责人谢伟、京东销售人员张欣等人相继辞职。此外,算法负责人陈华清疑似离开公司,目前由一位名叫周的博士接管算法部门。

前抖音集团视觉技术负责人、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王长虎去年创立爱视科技,进军AI视频生成赛道。

今年1月,爱视科技推出了文声视频网页版产品,月访问量过百万,得到了创作者的广泛使用。 4月,爱石科技获得蚂蚁集团领投的过亿元A2轮融资。

AI创业似乎已经成为大公司退休高管、尤其是技术专长的高管的重要归宿。

动荡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

AI时代正在带来新的风口和机遇,创业浪潮仅仅是开始。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应用不断推广,人工智能的边际效益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从各大厂商辞职加入AI赛道的人,大部分都是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因此,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和人脉资源,打造出更强大的团队,才更有可能产出研发成果。然后推动落实。

资本市场也往往青睐这样的顶尖团队,对他们的投资回报有更大的期望。

在AI前沿技术领域,这些大公司前高管和AI专家正在携手并进。

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业门槛越来越高,竞争也更加激烈,可能会让一些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国盛证券分析指出,要开发大标杆模型,至少需要10亿元资金作为起点。

巨大的成本压力促使初创公司迅速走上商业化道路。无法盈利的玩家注定会进入寒冬。

同时,随着投资热情降温、融资难度加大,初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和支持。

人工智能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并不仅仅依靠资金和人力资源的积累。更关键的是其技术研发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具有实际商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商业价值的实现是技术研发的最终目标。仅仅将人工智能添加到产品中并不一定能赢得市场。

今年1月,一家名为“”的初创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R1的设备。该产品的AI语言交互功能引起广泛关注,一度被认为是今年最热门的AI硬件产品。

然而R1上市没多久就遭到了全网的嘲讽。糟糕的电池续航时间和类似 Siri 的迟钝交互让许多用户感到失望。

这个配备AI功能的小盒子被市场扔进了垃圾桶。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公司首先是一家商业公司。如何聚焦场景和用户体验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