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赵动量创投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牢牢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每次陪同一些外国朋友访问中国时,他们都惊叹于中国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近年来,中国移动支付企业逐渐开始加速海外扩张,瞄准国外市场。其中,东南亚是主要瞄准的海外市场之一。
新加坡的许多出租车都打着支付宝的广告。
经常去东南亚旅游的朋友一定会觉得可以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地方越来越多。现在新加坡街头贴满了“体验新加坡,用支付宝支付”的广告。打开客户端,就会出现全城15折的促销广告。除了针对出境游客,支付宝也逐渐开始撬动本地用户。
这几天的大新闻之一:蚂蚁金服与印尼集团联合推出的“印尼支付宝”DANA已经上线,将为BBM(印尼第二大聊天工具)提供金融服务。微信也是第一个在马来西亚拓展新生态的海外国家。除了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巨头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市场参与者,比如在泰国势头强劲、由前华为团队领衔的公司。
那么支付企业出海为何选择东南亚呢?
人口优势
综上所述,东南亚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长快、人口年轻化三大特点。拥有6.5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6%。而且东南亚年轻人占大多数,其中70%以上是年轻人。这样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市场,会相对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比如最近流行的海外版抖音,也会有更大的机会成为移动支付市场的消费者。
互联网与支付场景的潜力
东南亚现在也是世界第三大互联网用户地区,其在线用户数量比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根据谷歌和淡马锡2017年发布的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到2025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规模将达到每年2000亿美元。其中,电商和网约车增速最高。这两个领域也恰好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支付场景。
资料来源:谷歌等发布的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
同时,东南亚也是全球移动通信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过去两年,智能手机在中国已经饱和,但在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尚未完全渗透。它们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非常强劲的增长,为移动支付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地理和文化相似之处
更何况东南亚一直是中国人出国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中国人巨大的购物热情为海外移动支付创造了极好的突破口。就当地市场而言,东南亚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海外华人群体,总人数超过3000万。虽然很多中国年轻一代的中文并不熟练,但地理、文化相似,信息沟通成本远低于其他地区,这给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很大便利。
顺便说一句,不要忘记“一带一路”倡议。
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征服东南亚会一帆风顺吗?当然不是。
百花齐放无霸主
近两年,东南亚移动支付市场玩家不断涌现,极力复制中国的成功,各类Pay百花齐放。以新加坡为例。除了针对中国出境游用户的支付宝和微信之外,打车软件Grab去年也正式推出线下支付功能,当地银行也推出了!还有第三方平台Fave Pay、Fomo Pay、CC Pay,以及一些名称类似 Pay的第三方平台,例如的Dash和UOB等。
不过,虽然百花齐放,不少玩家也经历了多次尝试,推出了各种烧钱激励(比如、),但目前还没有人敢说成功。根据调查,90%的新加坡人仍然表示现金是他们的首选支付方式。
为什么?
中国移动支付的成功与中国的独特国情密切相关。支付宝依托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从最初的出口贸易到后来淘宝的崛起,都为支付场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微信作为中国人最常用的社交工具,日活量巨大,用户粘性极强。借助微信红包,极大促进了支付的增长。
在东南亚,主要国家没有像微信这样单一的高频聊天软件,也没有覆盖范围特别广的电子商务平台。即使在网上购物的用户中,大多数用户目前也更喜欢货到付款 (COD) 付款方式。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原来的货到付款。
也许烧钱可以帮助改变用户习惯?然而,对于很多当地的家族企业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稳定现有的业务,而没有勇气创新或教育市场,而且还可能涉及当地的利益集团。印尼本土最大的手机终端制造商的老板曾说过,“你们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的钱是从地里捡来的”。每投入一分钱,你必须清楚地看到两分钱的结果。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申请许可证是一个非常缓慢且痛苦的过程。
为了促进电子支付的发展,中国央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但东南亚各国政策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目前支付宝和微信的交易主要针对中国游客,不涉及当地的交易结算系统。
微信马来西亚牌照申请据说已经取得突破,但目前还没有最终上线。支付宝这几年兜兜转转,最终选择了与当地有牌照的公司合作。能拿到当地牌照的企业,大多要么是大财阀,要么有背景、有后台。许多本地大公司多年后都没有申请。据说,申请网络支付牌照也花了两年时间。东南亚旅游独角兽Grab去年也在印尼被变成“黑账户”,并暂停其电子钱包。后来通过与OVO合作恢复了充值功能。
那么它还能成功吗?
认为,虽然当前挑战很大,但市场仍存在巨大潜力。目前无统治者的局面也给很多中小玩家带来了机会。只要你能在这个市场上选择最适合你的方式,你仍然有机会分得一杯羹。动力就在这里抛砖引玉,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对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
因地制宜,合作伙伴很重要
东南亚国家众多,经济环境和政策各不相同。适合中国的不一定适合新加坡,适合新加坡的不一定适合印度尼西亚。选择出海之前,一定要分析各个国家的优缺点,以及相关的监管政策,选择突破口和适合的“落地”模式。
收购或合资、引进海外资产是目前常见的进入市场的方式。蚂蚁金服应该是典型的买买买卖的例子,通过并购、合资的方式来解决牌照、人才等问题。当然,不用担心,只有巨头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两年也与一些中小玩家进行了合作。在当前的市场上,任何玩家都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