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本命年风波不断,转型之路在何方?

2024-09-28
来源:网络整理

⊙记者高翔○编辑陈宇

2016年,支付宝的第一个“诞生年”并不顺利。从年初的敬业福事件到年底的“圈子”事件,这家年轻的公司在一片风波中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你怎么了?

2016年底,即将结束“诞生年”的支付宝尝试推行班委会制度,并重申以商业和金融为重点。进入2017年,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宣布定位只做科技(Tech),帮助机构做好金融(Fin)。

今年4月底,在最新版支付宝App中,“记录我的生活”从主屏幕上消失了。小小的改变,却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支付宝不再刻意追求“高频”。此前,蚂蚁金服的另一款产品“蚂蚁聚宝”向基金公司开放自营平台,并自行退出,让基金公司直接触达客户。未来,花呗、借呗、芝麻信用也将进一步开放。

蚂蚁金服似乎正在退出社交和金融业务。哪里有退步,哪里就有进步。支付宝正在巩固业务布局,而蚂蚁金服则更加注重底层技术的沉淀和输出,国际化业务的步伐并未放缓。相比表层金融业务,底层技术的积累和输出或许更符合马云“中国不缺金融机构”的自信理念。对于金融行业来说,这当然更有价值,在资本市场上有更大的估值空间。

不要为了“高频”而社交

4月21日,支付宝发布了新版本App,其中最显着的变化有两个:一是原本位于主屏幕中央供用户发布更新的“记录我的生活”消失了,移至了“朋友们。”取而代之的是,原来的第一屏幕默认只显示两行,每行七个功能。新版本中可以通过用户自己的编辑设置扩展到三排11个功能。

其次,第一屏顶部的卡包进行了大幅修改。新版本中,商户会员卡、优惠券、电影票、机票以及各种凭证被分为“卡、优惠券、门票”四类,使其更像一个功能明确的钱包。

这意味着“高频”不再是支付宝刻意的目标。支付宝班委委员于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很多人都说微信支付的崛起是高频次和低频次的结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PC时代,QQ也是如此。”比淘宝频繁得多,为什么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比财付通高?”

上述两大变化体现了支付宝年初设定的目标:不再专注于社交,回归商业和金融。去年11月“圈子”事件发生时,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携一批高管正在美国考察。在美国的最后一天,蚂蚁金服高管召开了为期一天的战略会议。

2016年12月,支付宝事业群尝试班委制度。 2017年春节后,蚂蚁金服召开集团层面战略会议。几次战略会议的成果是支付宝决定回归业务和金融,并在业务层面确立“三做三不”的价值观。

所谓“三要”,就是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客户;只做别人不愿意做、做不到、做不好却不得不做的事;让数据成为决策的主要依据。商业中的“三不”是:不要牺牲信任和安全;没有上帝视角;别无选择。

“支付宝有自己的使命,就是处理与钱有关的事情。”于峰认为,“但前一段时间,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战略会议上讨论后,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只做一件事,支付宝应该做什么?结论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支付宝的主要业务将是处理与金钱相关的事务。”

“当然,用户在处理与金钱相关的事情时,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社交因素,比如线下产品‘借条’、‘AA收藏’。其实,‘蚂蚁森林’也是一种广义的社交产品。不过,这些都不是支​​付宝的主营业务,支付宝不能做脱离主营业务的社交产品。”于锋指出。

新版支付宝中,之所以将卡包与扫码、支付、收款一起放在主屏最显眼的位置,蕴藏着支付宝商业棋局的布局。据悉,支付宝已内部测试新版会员卡功能,首次尝试打通线上线下。例如,用户在某个品牌的线下店办理了会员卡,以后也可以在天猫旗舰店使用。这样,支付宝卡包的功能将得到增强,天猫会员体系也将渗透到线下。

新版支付宝首页的功能区依然默认有两行。是否添加三行取决于用户自身的需求和习惯。这个选择完全取决于用户。于峰指出:“我们不能再站在上帝的角度为用户做决定。未来支付宝也会模块化,用户应该有权利划掉、卸载不需要的功能。比如,如果你不想要‘悦宝’一个功能,没问题,可以卸载。”

如何理解“只做技术”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在1月份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公开表示,虽然“”这个词很流行,但蚂蚁金服更喜欢用“”来定义自己,未来只会做科技(Tech)。 、支持金融机构做好金融(Fin)工作。

此后,蚂蚁金服不断向外界释放这一信号。 4月22日,彭蕾在出席2017哈佛中国论坛时表示,蚂蚁金服并不追求用金融赚钱,而是致力于用科技让金融变得更加普惠。

蚂蚁金服自成立以来就将自己定位为“金融服务”而非“蚂蚁金服”,也从未宣称自己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但成立两年多来,蚂蚁将除信托以外的所有金融牌照纳入囊中,给一些金融机构留下了“竞争”大于“合作”的印象。

“我们想用Tech来帮助金融机构做好Fin,但客观地说,并不是所有的金融机构从一开始就买账,而且技术不离开实验室就无法优化,所以我们想播下试验的种子先自己实地考察,完成后再亲自说出来。但因为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一旦涉足就需要申请牌照。”于峰告诉记者,“当然,外界认为我们是一家金融公司,这也符合金融公司的事实。”我们对外发出的信号不明确,执行力度不一致。关系。”

在蚂蚁金服内部人士看来,定位本身并不是文字游戏。这一定位是通过各级战略讨论最终确定的。大背景下,Fin服务于Tech,做金融业务就是积累底层技术。在背景下,Tech只是一种资源,只有Fin提出需求后才被开发出来。

单纯专注于科技(Tech)是否意味着蚂蚁金服将彻底退出现有的金融业务?于峰强调:“蚂蚁金服目前申请牌照从事金融业务的目的并不是金融本身,因为中国并不缺乏金融机构。这不是蚂蚁金服的使命。我们想要利用这些实验田培育底层技术,这些技术也将用来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金融工作。”

全球互联互通进退

不专注社交,只专注技术(Fin),蚂蚁金服的业务似乎正在萎缩。在于峰看来,进退是相对的。有退,就有进。就像支付宝建立了班委制度后,看似决策缓慢,但执行不再是基于之前的说服,而是基于达成一致后的信念。从结果来看,可能会更快。

3月下旬,蚂蚁聚宝向基金公司开放自营平台,让基金公司直接接入用户,这是今年首次开放。记者了解到,花呗、借呗、芝麻信用未来还将有进一步的开放举措。

开放借钱等业务,有其业务层面的考虑,比如自有资金的杠杆率上限,但本质上符合蚂蚁金服用科技(Tech)帮助金融机构做事的定位。在金融领域找到一份好工作(Fin)。

与此同时,支付宝在“全球收款、全球支付”方面也没有放缓脚步,这也是马云倡导的eWTP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球支付、全球支付”并不仅限于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时使用支付宝扫码、退税、打车等。其本质是全球资本网络的互联互通。例如,这个网络还可以编织在美国和墨西哥、印度和菲律宾之间。

目前,印度版“支付宝”用户已超过2亿,蚂蚁金服也正在与泰国版“支付宝”洽谈技术输出和对接事宜。今年2月,蚂蚁金服投资了菲律宾最大的数字金融公司Mynt,随后宣布与印尼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开发移动支付产品。

在韩国,蚂蚁金服与即时通讯软件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是后者的股东。

蚂蚁金服国际业务部高级总监贾航透露:“蚂蚁金服的技术输出和投资版图将不断扩大。最终目标是互操作性。例如,到中国旅游的用户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在支持支付宝的商户进行支付。付款以印度卢比进行,商户以人民币收款。中国支付宝用户去泰国7-11便利店也可以直接扫码。”

进入【新浪财经股票吧】讨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