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823字,阅读需要8分钟。
———— / / ————
在这波小程序创业浪潮中,制作产品的方法,尤其是裂变方法,与制作APP时代的方法有很大不同,甚至已经到了难以理解的阶段。
拼多多的模式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现在上市了,我想会更好。然而,更多的人批评它,仍然无法理解。而且,产品裂变的方式确实很低,属于网络时代的牛皮癣。
拼多多的火爆,吸引了一批快速进入市场的学习者——微选、唯品会、好东西满仓、好衣服店、有好东西等。
社交电商主要有两大群体,一是以拼多多为首的2C平台模式,二是以云集为首的分销模式,其中分销模式玩家最多。
先说模型的裂变:分布。
在电商流行之前,传统渠道都是批发和代理级别,从总代理到省级代理再到乡镇代理。
每个环节都要有盈利,所以每个环节都要提高售价。一件工厂成本10块钱的衣服,只有最终零售价达到100块钱,才有可能盈利。
电商到来,省去了一切中间环节,让品牌直接销售,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
但随着电商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商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最终,很多商家都转向了电商平台。
这时,微商应运而生。微商从2013年开始发展,如今大量正规军进入市场,大量分销模式涌现。
电商消除代理商,直接销售商品,将利润直接返还给消费者和品牌;微商模式重新激活代理商,让代理商获得利润。
只不过这次代理商没有线下店铺,通过社交关系销售商品。
所以,这次的核心就是激活代理商,给代理商分配利润,增加分配模式,让利润更加激烈和刺激。
我们来说说拼多多的裂变:逐利。
拼多多把利润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成为传播节点并传递给亲友,取代代理商,实现裂变传播和信任传递。
谈到盈利,拼多多使出了无数的招数,我们要感谢拼多多是第一个这么做的。
低价进团,砍价0元,天天开红包,帮忙享受面单,转盘拿现金,一分抽礼物,签到领红包,唤醒红包,帮忙有免费游览,多多果园,边购物边赚钱,产品形态真多。
拼多多在盈利的事情上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
只要您登录拼多多APP,您就会收到各种福利和奖金。任何界面都会有金钱诱惑,而且很可能很多,退出时会有亏损提示。
不仅这样还不够,他们还会通过公众号给你发各种金融诱惑,而且一天会给你发多条消息。
最重要的是:标题里写的任何好处或者诱惑,你都太天真了,以为自己可以免费得到;你必须分享才能得到它们,很多分享需要几十甚至上百人。
我把拼多多的这种裂变形式称为网络时代的牛皮癣——就是各种木马弹窗插件满天飞的时代,你连删除都删不掉,一不小心就中了毒。 ;你当时上网肯定是很谨慎的。
除了社交电商,还有各种工具、场景小程序的裂变,都是利益驱动的。
上半年掀起了一波宠物小程序热潮,比如狗卡、猫卡、宠物秀、猫星球、猫日记等,裂变方式让用户分享帮助获得各种宠物产品奖励。谁能给予,如果多了,谁能赎回,谁就会受欢迎。
与此同时,上半年带有问答、猜歌模式的小程序很受欢迎,出现了一批追随者:模式被完全复制,但仍然很受欢迎;日活用户可达百万,达成目标即可获得奖品或红包。
可以比较的有加减法大师、加减乘除大师、猜歌大师、猜歌名大师、猜歌名奖金、猜歌答案王、高级思维、疯狂的拼音等等
小程序问世后,出现了一批体育类小程序,但均不冷不热。直到布布换和哇乌多的出现,其模式直接让用户用步数换取奖品,而且获得难度并不高,让用户很容易获得奖品。
紧接着,一批步数兑换的小程序出现了,比如卜数宝、运动步数兑换商城、365步步赚等,有的日活跃度较高的可达数百万。
咕咚的SPC运动宝在小程序发展上是比较早的。长期以来一直在利用APP时代的分享形式来实现裂变。虽然有咕咚原有的流量,但日活跃度并不是很高,直到遇到盈利驱动。
现在,更多主流小程序已经使用了这种裂变套路。
京东豆、相物说、礼物说、蘑菇街等等,还有无数的非主流小程序,比比皆是。
为什么不同的小程序最终都变成了直接盈利?
做产品需要流量,小程序的流量必须来自裂变。
没有裂变,就是APP的推广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小程序的优势。
首先我们来说说创意裂变:能否复制创意本身是一个难点;一旦屏幕被刷过一次,再使用就没有用处了;如果天气热的话,你将无法及时跟进。
比如圣诞帽、西瓜脚印、高考录取通知书、七夕租房等;你只能看着他们,绝望地叹息——我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再说说利益裂变:不劳而获、贪小利是人之常情;利益驱动的裂变可复制、可操作性强、不受时间限制。只要砸钱就能获得用户。
那么为什么APP时代没有出现如此疯狂、低裂变的计划呢?
首先,APP的受众主要是年轻的城市青年。这些人的收入比较好;他们很忙,没有太多时间;他们上网时间长了,经历了无数套路,所以变得非常谨慎。他们注重形象,不会成为一个人。花一点钱就毁了你的社会形象。
其次,沟通成本高,需要专门打开APP,分享链接到社交平台。让用户单独打开一个APP是一种成本,激励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也是一种成本。关键是观众用户如果想成为传播节点,可能需要下载APP,传播节点很容易中断。
三是使用成本太高。即使是共享的,新用户也需要单独下载APP并注册才能使用。这个阶段不仅有运营成本,还有学习成本。例如,很多中老年人不知道该怎么做。
第四,城市年轻人的精神疲劳和麻木是另一个巨大差距。首先,他们每天都很忙,也很累。他们下载了无数的APP。当他们看到一个新的APP时,首先觉得麻烦,其次觉得不好玩。
小程序寄生于微信生态,释放出几波新红利:
第一,一大波新人来了,四六线城市的人来了,中老年人来了,这是新一波的力量。而他们一定是这次小程序裂变的主力军。
这就涉及到裂变成本的问题。他们裂变一个用户可能只需要1毛钱,而现有APP用户群体裂变的成本可能是几块钱。
你可以简单地想一想:如果你被要求与你的朋友分享一件羊毛制品,你会花费几美元才愿意分享。
其次,这波人群的特点完全不同——一是收入不高;二是收入不高。其次,他们有很多闲暇时间;其次,他们上网时间短,没有体验过太多的互联网产品,所以很容易上当受骗。其次,他们的接受度很高,分享后让大家赚钱感觉很自然,也没有什么错。
三是沟通门槛低。大家都生活在微信上,你在微信上传播基本没有任何成本。
第四,使用成本低,点击即可使用,用完即可走开。无需下载或注册。
最后,还有社交属性。你的社交关系自然地存在于微信中,裂变和沟通是独特而自然的。
难道在PC网页、APP时代,贪图小利的心态没有导致裂变吗?
答案肯定是可以,但成本较高,效果较差;到最后计算收益的时候,很多都无法计算。
比如,拼多多只需10块钱就能吸引几十个用户,但APP可能连一个都拿不到。
这种裂变有什么风险?
在APP时代,做一个APP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即使达到10万日活用户,也是一款极其优秀的产品,而达到这一成就的周期通常要以年计算。但对于小程序来说,如果一周完成开发,下周就可以拥有数百万日活用户。想想有多少人能抗拒如此巨额的流量红利。
但我认为这些小程序大部分都已经消亡了。为什么?
第一,因利而聚,利尽而散。这群人来这里只是为了一点小利益。如果没有什么收获,他们就会立即解散。不可能通过金钱来筛选用户,因此用户群体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一旦你通过这个机制吸引了几十万的用户,你仍然会不舍得放弃。您必须继续供应以维持保留。
其次,由于小程序门槛低,开发、传播、使用成本低,逐利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你能做,别人也能做。你得到1分钱,其他人得到2分钱,还有一些人得到5分钱。当你一天晚上醒来时,许多模仿者会突然出现。
第三,小程序的生命周期短,尤其是娱乐类产品。还没来得及建立完整的业务闭环,这股洪流就过去了。
因此,逐利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你就会花很多钱,白白享受,最后什么也得不到。现在的宠物小程序和换步小程序风险很大。
关键点是什么?
计算得失,我们想要什么,我们能给予什么,才能实现商业闭环。
既然是免费给用户分钱,那就是把你最终赚到的钱一部分分配给用户,一部分给你,一部分给用户——其实就是利润分成的过程。你本来可以赚100,分给用户50,但随后他们给你带来了新用户。如果你赚的钱少于你付出的钱,这件事就不能成立。
电商ARPU值高,生命周期长,你可以这样做,但其他小程序可能做不到。
做裂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第一,既然是盈利,那就越直接、简单、粗暴越好,所以很多裂变活动直接给钱,可以通过微信红包或者找零来收。而且它频率短、速度快、特别短路。直接有效的刺激,一招就能赚钱。
第二,第二步就是重复再重复,在不同环节设计诱惑点,学习拼多多,教科书式的培训材料。你一次不上钩,两次不上钩,我就不信你三次不上钩。
第三,控制羊毛党。通过李来吸引用户,肯定会吸引一批专业的追随者。不能说羊毛党完全没有价值。他们是活跃的一群人,发挥着巨大的激活和传播作用。有了他们,传播速度会非常快。但他们可能会把你的毛剃掉,只留下鸡毛。良好的机制和控制程度是关键。
四要关注黑天鹅事件,防范风险。因为直接就是钱,所以黑客和灰色行业就来了。这比羊毛党更厉害,是科技党,随时都可能让你破产。
最后,因为距离金钱太近,有诱导分享之嫌。裂变和感应之间只有一层封印,所以要小心。
总结:
1、原则上所有有价值的行业都可以使用这个裂变方案来实施,并且有很大的机会可以规模化。
2、停业、壁垒必须考虑在内,否则欢乐就白费了。
3、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对这种裂变的控制肯定会越来越严格,增量用户会越来越少,那么裂变的成本必然会增加。
4、4-6线城市和中老年人一定是这波红利的核心用户群体,开发下沉渠道的产品会有优势。
- - / 结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