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中有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得到什么样的巧克力。
这句话完美地概括了最近流行文化的热潮——盲盒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和兴奋。
12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泡泡玛特市值突破千亿。
图片来源:
人们不禁好奇:为什么盲盒会让人欲罢不能?盲盒经济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今天阿言就带大家走进盲盒这个平庸的吸金专家,探秘盲盒及其背后的成瘾机制。
无处不在的盲盒经济
2019年8月,天猫国际发布首期《1995年后玩家排行榜》。其中,数字位居榜首。
《1995年后球员名单》|来源:
以盲盒为代表的销售方式,让手办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榜单显示,近20万消费者每年在盲盒上的花费达2万元。
《1995年后球员名单》|来源:
网友们不禁感叹: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有钱啊!要知道,还有无数的盲盒玩家,他们的时间还不到两万年,并没有被列入这个名单。
盲盒经济,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狂欢,不仅为泡泡玛特等商家带来了数亿利润,还被各界效仿,成功离开行业。
书籍盲盒
图片来源:
套装中书籍的主题完全是随机的,但因此也很有趣。这小子买了书盲盒后,兴奋地录制了一段开箱视频,上传到B站。
生鲜盲盒
生鲜盲盒有多种类型。
有一则其内容不明。消费者根据价格选择自己喜欢的盒子,里面装着各种蔬菜的组合,比如玉米、青豆、小白菜、海带等,不仅比单独购买划算,更重要的是,这个盲盒可以解决“今天吃什么”的百年难题!
图片来源:
还有抽奖式的生鲜盲盒。上图中的生蚝盲盒是指每20个生蚝中,可以随机挑选出蛏子或蚝肉。一旦中奖,相当于以18.8元的价格购买了价值数百元的海鲜产品。这种盲盒打击了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群体。
校徽盲盒
图片来源:
上海大学2020届新生录取通知书内附有盲盒,上面印有新生纪念版校徽。每个人都会用不同颜色画出 9 个校徽中的任何一个。在开学后的新生活动中,收集九枚校徽即可兑换礼物!
衡水盲盒
图片来源:
双十一前夕,衡水一所中学,老师们准备了一场盛大的“盲盒拆箱”活动。有薯片、饮料等零食,还有一张写着“不许做政治作业”的纸条,当然还有——一张英语卷子,一本练习册,还有熟悉的“5月3日”等各种学习资料!
真是“一切都是盲盒”,创造惊喜,创造利润。小小的盲盒里似乎蕴藏着无尽的魔力。
历史盲盒
盲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福袋(ふくぶくろ)。
明治后期,为了刺激消费,日本百货公司会在新年前后出售多种纸袋商品。消费者无法提前知道商品的内容。这样的袋子被称为福袋。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会高于福袋的标价。
既划算又惊喜,福袋至今在日本仍然是非常常见的促销方式。
图片来源:
后来,类似的商业模式出现了——扭蛋机。产品的随意性让消费者用少量的钱获得无限的快乐。
图片来源:
这种营销模式被世界各地效仿,中国也不例外。
20年代,无数青年男女在上海先市百货门前排队,只为花一元钱买一个福袋。里面可能是一支金笔(相当于今天最新款),也可能是肥皂、香烟等时尚洋货。
20世纪90年代,“集卡营销”上线。小浣熊、小主人这样简单的水浒英雄卡几乎成为了整个90后的集体记忆。
小浣熊水浒卡|来源:
2020年,“”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宠。这个蓝眼睛、金色卷发的小女孩在潮流玩具界占据了当之无愧的C位。
顺便介绍一下盲盒的英文:
盒子
示例:盒子是 的 。每个有 12 个,其中一个鸡蛋作为一个。
盲盒是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玩偶。每个系列有12个基本模型和1个隐藏模型。
由于福袋和盲盒有相似之处,我们也可以用福袋的英文单词来代指盲盒:bag,bag,bag。如果福袋里装有红包或对联,则也称为福袋。
示例: 包是一份礼物。
春节期间,福袋是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
盲盒背后的成瘾机制
虽然每个人都喜欢惊喜,但为什么人们会为自己不知道是什么的产品反复付费呢?
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研究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伯吉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 )
(1904-1990)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1938年,斯金纳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斯金纳箱。
盒子里有一个开关。按下开关,有一定概率食物会掉出来。将一只饥饿的白老鼠放入盒子中,观察老鼠按下开关以获得食物的行为。
斯金纳设置了多组实验:
鼠标每次按下开关,食物就会立即出现。
每按固定次数后,鼠标再按一次开关,食物就会出现。
每隔随机几次按下开关后,鼠标再次按下开关,食物就会出现。
固定时间后,鼠标再次按下开关,食物就会出现。
随机一段时间后,鼠标再次按下开关,食物就会出现。
猜猜哪种情况使老鼠养成了最持久的习惯并按下了最多的次数?
第3组
按下开关后随机获取食物的训练方法会让老鼠上瘾。
当斯金纳降低食物出现的概率时,即使按下开关60次才能得到一种食物,老鼠仍然坚持并痴迷于按下开关。
终于,停止了提供食物,但那群老鼠却继续不知疲倦地坚持,花了很长时间才最终放弃……
第三组之后,依次是第二组、第五组、第四组、第四组。
赌博、买彩票、我们用支付宝扫五福、玩游戏抽卡、叫外卖、赢幸运红包,这些都是这个原理的应用。
当奖励是随机的时,人们就停不下来。
盲盒也是如此。
盲盒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营销方式迅速吸引了大众的关注,进而引发了人们对盲盒的兴趣。
成瘾模型
购买盲盒的行为发生后,奖励是可变的——我们不知道自己在买什么。
从拥有盲盒的期待,到拆箱那一刻的惊喜和遗憾,再到收藏全套的满足感,盲盒让消费者投入了很多情感。再加上购买盲盒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人们逐渐对盲盒产生了迷恋。
盲盒会引发人们的成瘾行为。对于那些经济不宽裕的人来说,一定要慎重选择。不过,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上瘾机制”,制定学习计划,让学习像通关游戏一样有趣!
上周,我们开展了“填问卷、抽盲盒”活动。阿燕仔细阅读了大家的每一条留言,心里无比感动!恭喜以下朋友获得开启“国外研究盲盒”的机会:
@
9094
@孩子的话
133 xxx 3543
@浅夏清欢
7584
@
155×××5903
@哦哈哈哈哈
7526
@诗宁
5016
@九小饼
183 xxxx 2388
@跑步时跨步
8898
@猜测
183 xxxx 2880
@
181 xxxx 4020
@
178 xxxx 2551
@
135 xxx 3787
@小楼听雨
8297
@无山居巫山脚下
159 xxx 4740
@XYS
136 xxxx 0241
@白天
178×××5995
@哈哈哈小学霸
9097
@
5914
@飞翔的小胖子~
5351
@大头
150×××9137
阿燕将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中奖通知,请及时回复。
随机奖品将于近期发放,敬请期待~
你买盲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