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假印章事件引热议,商业活动中假印章风险如何防范?

2024-09-30
来源:网络整理

近期,腾讯遭遇的“假印章”事件频频登上热搜。 “又傻又甜”的鹅厂成了大家笑的焦点。不得不说,这波公关实在是太“抢眼”了。此外,字节跳动副总裁李亮与腾讯互相吐槽,成为商界新大事。但谈到事件本身,仍然存在不少疑点:腾讯在“多次催办无果”后催促了谁?如果对方不是生意很大、现金流也很健康的老干妈,而是一家普通的中小企业,突然冻结1600万是不是意味着危机?一份价值超千万元的广告营销合同的签署和执行涉及诸多流程,却被三个骗子隐瞒,他们利用假封条从腾讯获取游戏礼包码?风控环节是否存在严重缺陷?此次事件是否暴露了商业活动中假印章难以辨别的风险?

这起事件除了引起吃瓜群众关注外,还遭到了百度、哔哩哔哩等多家“吃瓜群众”的嘲讽。万网记者注意到,支付宝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相关微博,称“希望世界上没有假邮票”(见下图)。

支付宝在微博上发布的新闻图片正是万网多次报道的支付宝利用区块链技术消除供应链金融胡萝卜印章的事件。

2019年1月4日,在蚂蚁金服ATEC城市峰会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同网络蚂蚁双连通正式上线。试点期间,双链科技连接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省去了产业链最后一个供应商原本需要的3个月的账期,仅需1秒就获得2万元融资; 2019年7月30日,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宣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蚂蚁区块链“双链通”已全面升级并开放。蚂蚁金服表示,“双链通”将有助于防止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胡萝卜印、假合同”,让小微企业享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那么,蚂蚁金服如何防范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胡萝卜印、假合约”问题呢?据了解,目前保理、应收账款质押等业务主要依靠发票、合同等材料来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但发票、合同本身的真实性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降低操作风险,保证合同等材料的真实性,蚂蚁双链大会要求买卖双方确认权利,实行严格的电子签名和身份验证,签署更多合规合同,避免合同条款存在缺陷和争议。据蒋国飞介绍,蚂蚁区块链已经在40多个场景落地。在金融领域,主要应用于跨境汇款、汇兑、票据、保险、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在区块链火热的现状下,其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一直受到市场的看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尤其是在防范欺诈风险方面,区块链的优势凸显。回顾“胡萝卜章”,其实是一起利用虚假信息引发商业欺诈的事件——这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并不少见。

此前,裁判文书网发布了一份刑事判决书,揭露了一起中小银行分行负责人诈骗银行数十亿资金的大案。判决书显示,浙江民泰银行瓜沥支行原副行长倪克峰在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利用空壳公司捏造贸易背景,开具无资金担保的商业承兑汇票,并使用伪造的银行业务单据和官方文件背书印章涂改汇票,以民泰银行瓜垒支行名义贴现转让商业承兑汇票,骗取银行票据贴现金额近44亿元,造成实际损失25亿元。本案揭露的是“真人假印”的骗局,但实际情况往往比本案更为复杂。诚兴事件中伪造的京东合同并不少见,甚至还有“真印章”,但真印章只是众多企业印章中的一张,导致合同纠纷。

因此,从根本上讲,供应链金融中对合同的审查不仅仅是对公章真实性的审查,而是对真实贸易主体、贸易背景和贸易事实的审查——区块链、实物商品的重要性互联网等技术尤为突出。一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仓单质押等支付场景中对质押物实施更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区块链可以从双方权利确认到对接方、严格的电子签名、身份验证等方面完善交易流程。 、合规合约等来确认整个链条的所有权。据万网记者询问,市面上的科技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区块链对企业印章使用情况进行在线审核和记录的服务。技术的开发和整合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合同纠纷。

当然,金融风控、供应链金融风控并不能完全被技术所阻止。只要这个过程有人参与,就会存在道德风险。区块链等技术有助于防控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企业自身也必须通过加强自身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贸易背景审查等方式来降低风险。仍需警惕的是,本次事件暴露出的腾讯风控问题不容小觑。彻底调查事件原因,澄清腾讯内部问题,远比“愚蠢”地进行危机公关重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