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一早,记者从新街口打车前往长途东站。他打开支付宝钱包,点击快的打车。出租车来得很快,30分钟后到达车站。他扫描了司机递过来的二维码,支付完成。从支付宝钱包收到10元后,司机高兴地收到了15元奖励。
当银行还在为互联网金融分流储蓄存款而苦苦挣扎时,他们没想到另一大蛋糕——线下支付市场——也开始衰退。突破点是打车软件,诀窍是免费打车。
2013年12月5日起,支付宝钱包为北京5000辆出租车提供服务。 45天后,支付宝钱包宣布,自2014年1月22日起,将为全国40个城市的40万多名出租车司机提供服务。如今,快的出租车在全国拥有2300万用户,日订单量超过30万份。同时,微信还与滴滴打车APP合作,快速推出类似服务。继微信、滴滴宣布出资2亿元邀请全国民众免费打车后,支付宝、快的随即跟进,宣布再投资5亿元邀请全国民众免费打车。 “免费打车”已经成为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7天,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下支付市场有多大?央行最新披露的2013年第三季度支付系统整体运行情况显示,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增长,共完成交易4.98亿笔,金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增长300.97%和490.20%。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000万元,同比增速达707%。面对线下移动支付市场,银行最先谋划、先行行动,但发展滞后。他们“早起赶晚市”。
早在2012年,招商银行就开始与三大通信运营商、手机厂商合作推出近场支付产品“手机币钱包”,畅想手机刷卡时代。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也纷纷进军近场支付领域。 ,但效果并不理想。
打车软件只是众多应用场景之一。点击手机上的支付宝钱包即可管理财务、转账、手机充值、还信用卡、购买彩票、缴纳水电煤气费、住宿、机票、慈善捐款等,你都可以做用你的手指,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银行想到了,我愣了愣,但没有这么做。事实上,真正束缚银行手脚的是银行的思维方式。推出产品时,必须首先提交监管部门批准并计算利润。以最常见的转账汇款为例。同城跨行转账将收取手续费;异地同行之间转账也会收取手续费,而且金额还不小。那么支付宝钱包呢?全国各地银行之间的转账免费且快捷。
在银行,所谓“以客户为中心”仍然只注重产品推广,注重流程设计,弱化客户体验。互联网公司则相反,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技术支持和安全风险考虑都是后端的事情。没有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持,就没有用户面前的便利。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互联网公司巧妙地扩大了覆盖范围。 2013年12月底,微信在北京8家顶级折扣店推出免排队结账支付。除了与银泰等商场达成战略合作外,支付宝也开始拓展海外市场。 336家OK便利店、香港90家店、佐丹奴及19家核心商圈店,以及阪急百货台北店已支持支付宝条码支付,并将于春季后进军韩国等区域市场节日。
如果生活中所有的非现金支付都可以使用移动支付来完成,那么银行卡将成为支付宝钱包或微信支付中的一个符号。谁来刷卡?他们不顾利润,反而烧钱抢占市场。互联网公司的这种“玩法”考验着银行的应对能力。记者 赵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