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通道业务模式:银行突破异地授信限制,降低资金成本的初衷与风险防控

2024-10-01
来源:网络整理

融资租赁渠道业务模式: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这种业务模式源于突破异地授信的限制,特别是通过上海自贸区FT账户系统,从境外注入低成本资金,通过融资租赁注册于上海自贸区。该公司将客户和项目与银行的兄弟分行联系起来。 “帮助当地分行降低资金成本,也为客户降低融资成本,是一个很好的初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兴业银行2015年12月15日发布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为有效防控兴业银行“渠道类”业务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一般金融租赁公司、各分行和一般金融租赁公司(经银监会批准的金融租赁公司除外)暂停开展各类“渠道型”银行租赁业务合作。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去年12月底也要求其分行严禁与民营等金融租赁​​公司开展业务,并尽快压缩退出现有信贷和渠道合作。中央企业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业务纳入中央企业统一授信管理。

据多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至少有5家银行全面收紧甚至暂停了类似业务。同时,当穿透融资租赁渠道,涉及异地授信时,审批权限下移至总行。

从酝酿到爆发,风险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一位接近e租宝事件的机构人士分析,如果不是e租宝事件导致相关金融租赁公司及涉案银行相关租赁资产受牵连,类似上述的禁令通知可能已经到来之后。 。

其中,金融租赁公司作为渠道的风险却被忽视。融资币种和期限错配风险受汇率和境内外资金价格变动的影响。

来自偏远地区?

去年12月,e租宝因涉嫌违规经营被立案调查。据接近事件的相关机构人士透露,其关联公司同属集团子公司宇城金融租赁公司因e租宝网贷平台出现财务问题,其资产被冻结,其中包括承租人的租赁房产。

这涉及到融资租赁行业的特点。传统模式下,融资租赁公司从制造商处购买设备,并拥有设备的所有权。但事实上,租赁公司往往不想要设备,承租人就会买回来。具体方式是按月向金融租赁公司支付本金和利息,到期后获得设备的所有权。

“本来,金融租赁公司只是一个渠道,但从法律关系上和事实上来说,租赁物的所有权都在它身上。银行为租赁公司向承租人应收的租金发放保理资金,因此融资租赁公司的债权人金融租赁公司“我们有权冻结这笔资产”,该知情人士表示。

风险的暴露有些出乎意料。

一位熟悉融资租赁渠道业务的银行人士表示,这项业务设计之初,在银行、租赁公司和融资方(承租人)三方中,银行更注重还款能力。金融家忽视了渠道的作用。租赁公司的风险点。

两位股份制银行公职人员表示,从银行角度来看,这种业务模式源于突破异地授信限制,特别是通过上海自贸区FT账户体系,引入低成本资金境外并注册于上海自贸区。区内金融租赁公司与银行兄弟网点的客户对接。 “帮助各地分行降低资金成本,也为客户降低融资成本,是一个很好的初衷。”上述一位银行人士表示。

在这种模式中,融资方的当地银行承担承租人的违约责任,而贷款分行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但令银行没想到的是,风险并非融资方,而是不承担还款责任的金融租赁公司。而且,这并不是金融租赁公司本身的经营问题,而是受到其关联公司的牵连。

货币错配,从优势到风险

2014年以来,融资租赁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有银行在内部文件中指出,部分客户已面临风险。

与此同时,上海银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此类融资租赁渠道业务中,银行几乎都会寻找民营金融租赁公司。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银行总行明确禁止与民间租赁公司合作的原因。因为。

年度以前租赁融资支付怎么算_支付以前年度融资租赁_融资租赁年初支付租金

一些熟悉这项业务的银行业内人士透露,某国有大行甚至已经全面停止了这项业务。 “国有金融租赁公司不干了,因为国有金融租赁公司本身就不缺渠道业务,而且要价比民企高很多。”据该人士介绍,民营金融租赁公司的渠道费约为千分之一至国有金融租赁公司的市场价格在千分之五至六之间。

俗话说“成功就是失败,失败就是失败”。融资租赁渠道业务兴起的背景是海外低成本融资渠道的开通;而其下降则与国内外价差缩小,甚至倒挂有关。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从香港、新加坡借人民币,利率大概在2.5%-3%,现在已经翻倍了。再加上去年国内降息,国内基金价格大幅下降,价差已大大缩小。”前述股份制银行 据公开消息称。

该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境内外人民币价差缩小甚至倒挂,部分原因是需求端的变化。

“本来做这项业务的银行比较少,资金有上百亿,境外融资人民币对离岸人民币价格影响不大,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供给就这么多了,价格就上涨了。”明显起来了。”上海自贸区某银行人士表示。

离岸外币融资也出现逆转。

“以前融资租赁公司只是充当渠道,在境外借美元,在境内还人民币,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有汇差可以赚,这个业务做的很多。”一位民营金融人士表示。上海一家租赁公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现在汇率波动这么大,人民币已经进入贬值通道,日子并不好过。”

金融租赁公司人士也表示,部分银行目前还不支持远期汇率锁定。在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的环境下,汇率风险暴露难以承受。

平台生意,是谁的肉,又是谁的毒?

e租宝事件虽然影响了融资租赁渠道,但被“断绝”的还是融资租赁渠道。但对于银行来说,融资端仍然是最大的风险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一线人士处了解到,80%以上的资金通过融资租赁渠道投向了平台项目。

“说实话,金融租赁公司还在争夺平台项目,其他好的项目并不多。”上海一家民营金融租赁公司人士表示。

上述熟悉业务的银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其接触的人士了解,东北三省和西北地区的平台项目来自上海银行业的资金较多。

某股份制银行在内部文件中直接将平台项目列为“敏感行业业务”,应重点压缩。

上述金融租赁公司人士表示,由于银行是资金的主要提供者,金融租赁公司往往要投资银行。他认为,银行总行发布了清理平台业务的通知,但对于地方分行来说,在资产短缺的背景下可能并不高兴。

“这里确实存在风险。”上海自贸区一位银行人士坦言,最大的风险在于期限错配,即“贷款短期、长期使用”。据他介绍,资金配套项目的期限通常为3-5年,但银行从国外借入的资金期限约为3-6个月。

上述股份制银行内部通知显示,融资租赁期限与贷款期限错配必须重点打压业务。现有业务要根据金融租赁公司及相应承租人的风险状况进行分类分级,建立金融租赁公司信用合作账户,并为每个账户制定退出方案。

但目前来看,银行不会轻易放弃平台项目。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银行无法直接对平台项目授信,结构性融资是一种替代方案。 “银行可以找金融租赁公司或者私募来嵌入交易结构,对接自己的理财资金。”该人士表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