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张姑娘返乡创业,用干劲在家乡土地上砸出个响儿

2024-10-02
来源:网络整理

用你的能量,在家乡的土地上发出响动

“90后”北票姑娘回乡创业,希望带动更多家乡年轻人扎根黑土地

张女士喜欢穿红色衣服,拍短视频。

爷爷去世后,张女士悉心照顾奶奶。

“我用了20年的时间逃离了这里,又奋斗了10年才平静地回来。我决定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强健自己的筋骨,就像我决心通过努力学习逃离这里一样。”这是“东北张小姐”颤抖音频平台发布的短视频中的一段话。

“90后”张女士出生于哈尔滨市延寿县农村。童年的经历和贫困的生活让她从小就梦想着飞出这个小村庄。长大后,她一边打工一边去北京读书并找到了工作,梦想着闯出一片天地。祖父的去世让她回到了小村庄。面对年迈的奶奶,只能种好米却卖不出去的局面,张女士决定回到家乡扎根创业,用自己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新的作物。她的家乡。一声响动。

过去只是进步的动力,我们要“活得热气腾腾”

“奶奶,对不起。”张女士的抖音视频中有这样一部作品。她讲述了自己7岁时被父母抛弃,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故事。张女士从小就懂事。她的祖父和祖母非常爱她。家里没有农机具。当她看到春耕秋收的时候,爷爷正拿着锄头和镰刀在田里挥汗如雨。年纪轻轻,她就想去田里帮忙干活。 “奶奶只是想让我好好学习,不让我干任何跟种地有关的事情。好像我如果干了,我的余生就会被绑在这片土地上。”张小姐说,回家让她感受到“不辜负”奶奶的期望。

小时候,为了养家糊口,她看到别人扔掉的旧木栅栏上钉着钉子,她就用手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拔出来,保存起来,卖掉。然后她把卖钉子的钱拿回家交给了奶奶。 “那时候我家很穷,奶奶常说,等稻子收好的时候,我想要的新衣服就能买到了。”当时她只是单纯地想,如果村里的朋友都穿上了新衣服,那一定是因为家里的庄稼卖了好价钱。 。过往的经历和贫困并没有消减张女士积极的生活态度,反而不断磨练张女士的意志,让她有了更大的赚钱动力。

张女士坚信“笨鸟先飞”。 2010年,她终于用知识“摆脱”了贫困村和让她痛苦的过去,去北京读大学。 “直到去了北京,我才发现,不种田的人照样能上得起学杂费。不是所有四轮车都叫拖拉机,除了公鸡和母鸡,还有肯德基。”为了不增加老人的负担,张女士每逢节假日就到处打工赚钱。她经常批发一些袜子和帽子。她会背着一大袋货物上车,看到有很多人摆摊的地方就下车。就这样,她赚到了四年的学杂费。生活费。毕业后,张女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她鼓励自己努力工作赚钱,去每一个想去的地方旅行,过上热气腾腾的生活。

回村创业扎根家乡,用短视频展现最真实的东北

哈尔滨人的抖音_抖音哈尔滨歌曲叫什么_哈尔滨抖音歌手

2019年,张女士的爷爷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奶奶一人。她回到延寿县,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除了奶奶,让我选择留在家乡的,还有肥沃的黑土地和‘管理’不当的稻米。”张女士说,这次回家乡让她看到“家乡的变化很大,但大的变化是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小的变化是大部分人都变少了”。村民们仍然“只能种,不能卖”水稻,“延寿没有高铁,只有一条路通向外面。”张女士觉得,交通不方便,阻碍了村里的水稻出产。 “走出去”到了一定程度,好米不被大众知晓,卖不出好价钱,张女士如何在短视频上找到“出路”?平台。

在讲述自己过去的短视频后,张女士写道:“有爱,有家,我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没想到,作品发布当晚,她就获得了一万多个点赞,三千多人。关注她,评论和私信源源不断。她彻夜未眠,浏览着网友的回复。她似乎看到了前方的曙光。她非常有动力,想尝试用短视频来宣传自己的家乡和村里的大米。她觉得村里的土地也可以种水稻。一声。

2022年11月,她和同乡的朋友组成了三人拍摄团队,以抖音账号“@东北张姑娘”为第一阵地。她在拍摄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同时,展现了最真实的东北乡村;同时宣传她家乡的大米。 “当时最大的遗憾就是喜欢一件新的红色大衣却没能买到。”现在,在张女士的短视频中,有很多她穿着红色外套的作品。在每一个短视频中,你都能看到张女士真挚灿烂的笑容和对家乡黑土地的热爱。

“不会读书”提升自我,向更多人宣传“黑土地”

在抖音平台上,张女士的文艺文案和简单的短视频呈现方式迅速吸引了网友的关注和喜欢。 “当这个账户还处于起步阶段时,它已经收到了超过 500 万网友的点赞。 “喜欢。”张女士对目前的关注和好评并不满意,她觉得作为一个“门外汉”,通过学习一些专业技能,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只有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广“黑土地”。”不专业就读”。

很快,机会来了! “今年2月,我们团队参加了乡村计划下抖音‘乡村英才计划’的新媒体培训,也成为了抖音‘乡村卫士’的一员。”张女士表示,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媒体团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有一节课,老师讲了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村的视频类型。那节课下来,我们确实有‘拨开云雾见阳光’的感觉。”张女士告诉记者。课后,团队回顾了前期的拍摄和制作。之前的视频作品都是团队制作的,内容仅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他们只是通过诚意吸引了一些粉丝,并不是“长久之计”。

通过作品下方的评论,他们发现观众更愿意通过作品看到最真实的东北,而不是那些落魄的农村和地上牛粪的邻居,或者婆婆的闹剧。法律和儿媳妇。这些评论让他们意识到需要把视角从个体转向更广阔的东北风土人情,也让他们认识到人们会被积极向上的事物所感动和鼓舞——“原来,这是老师所说的共鸣,‘情感价值’。”有了方向,张女士更有动力了。团队专注于创作,现在她的账户拥有100万粉丝和超过720万个赞。

“一步步把路拓宽”鼓励更多人创业扎根家乡

“夏天的一切惊喜,抵不上铺满地的稻苗;夏天的花朵色彩斑斓,却没有粮食重……”张女士的视频和文字吸引了无数喜爱这种黑色的人。土地。不少人“驻足”围观,不少厂家向张女士伸出了“橄榄枝”。

“我想提供我认为最好的产品,就像我想用最好的短视频作品来展示我的家乡一样。”很多粉丝留言询问张女士宣传家乡的黑土和特产这么久了怎么还不看张女士。卖米。张女士表示,如果产品不好,就会毁了家乡特产的名声,所以无论能赚多少钱,她都做不到。她和团队每天行驶100多公里,在采集照片、拍照的同时,还对一些厂家的产品进行“源头考察”,用脚把产品“走”在地上。 “虽然这种做法看起来很愚蠢,但我只是想让路一步步走得更宽。”

拍摄流入黑土的山泉、拍摄刚从土壤中破土而出的蟋蟀、拍摄农民如何精心挑选种子、育苗……张女士的短视频作品中没有浓重的商业色彩,更多的是关于张女士眼中的“黑土地”是什么样子? “我们一直在说大米有多好,但为什么不让大家看看真正的黑土地上是如何种植大米的呢?我认为这是最‘诚实’的广告。”张女士的团队在村里租了一间农舍。准备养一些鸡鸭,种一些萝卜、白菜、辣椒。最近,张女士正在学习直播。她想在农家院里泡茶,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把东北的风土人情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

“我的名字不值一提。”张女士并不关心自己的名字能否广为人知。 “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小小的努力,能够带领更多家乡的年轻人在黑土地上扎根,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努力生活。” (哈尔滨新闻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