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砍价骗局:免费午餐背后的隐私泄露与诈骗风险

2024-10-02
来源:网络整理

继点赞、红包、代购在微信朋友圈流行之后,最近朋友圈又掀起了一股“帮忙砍价”的热潮。 “帮助‘砍价’到0元,还可以免费获得一件商品。”链接很常见。参与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在链接中邀请好友帮忙“讨价还价”即可。如果砍价到0元,就可以免费获得6s、6s plus、单反相机甚至价值数十万元的汽车。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股悄然兴起的“讨价还价风潮”背后,却是一个新的微信骗局。这些“帮助讨价还价”链接的真正目的是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大部分“讨价还价”成功的最终,微友不但没有中奖,个人隐私还被泄露,有的用户甚至被骗走了钱。

我好心帮忙谈价格,但无意泄露我的隐私。

不花钱就能买到新款6s手机吗?虽然这样的“免费午餐”可能会让人产生怀疑,但假事件的宣传还是让人想尝试一下。近日,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于先生告诉记者,上周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位朋友发布的链接。链接称:“您只需转发给您的朋友,让他们帮忙议价,您就可以低至0元买到最新款的6s、6s plus手机。”于先生立即点进去,帮朋友点击“议价”按钮。并留下了他的姓名和电话号码,页面立即显示:“你已经帮你的朋友砍掉了68元。”

看到这样的活动,于先生也立即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个链接:“我最近正好想换个6S手机,看到这样的活动,我感到很兴奋。”于先生告诉记者:“我给朋友们发了群微信,还给很多好朋友打电话,就是想让他们帮我点击‘砍价’。”经过几天的“努力”,于先生的页面终于显示出“0元购买”。 “我当时就兴奋极了,以为真的不用花钱就能买一部手机了。”于先生立即点击了接收按钮,但无论如何都打不开。 “一开始我以为是网速的问题,但是试了很多次都是这样,页面就是不动,后来发现其实是他们的问题。”于先生告诉记者,花了这么多时间,结果是……空空荡荡,心里很失落。

更让于先生没想到的是,他不仅没有拿到手机,还险些惹上更大的麻烦。他的很多亲友都差点被骗。 “没多久,我就收到了一条诈骗短信,我一开始并没有在意。”但后来,于先生逐渐发现身边不少亲友都收到了莫名其妙的诈骗短信。于先生说:“有朋友收到了以我为内容的诈骗短信,并留下了我的名字。”综合多种情况,余先生怀疑自己和朋友的信息被利用参与了此次“讨价还价”活动。不小心泄露了。 “实在是太过分了,我们不但搞虚拟活动,还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诈骗。”余先生越想越气。现在,于先生再次登录该网站时,发现该页面已经无法显示。

花哨的“讨价还价”并非巧合

事实上,于先生并不是唯一有过这种经历的人。连日来,不少人都经历过类似事件。对此,相关业内人士透露,此类事件背后的操纵者大多是“钓鱼”网站,专门诈骗个人隐私信息。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参与微信“讨价还价”活动,极力动员好友将商品“砍”到低价甚至0元,但最终却无法收到。潘女士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她参加过类似活动,邀请朋友帮忙“砍价”,免费获得价值近万元的平衡车。在让朋友“砍”到0元后,她按要求填写了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原来,半年过去了,完全没有消息,平衡车也不见踪影。

“我只剩下7648元了,就可以免费获得平衡车了,大家快来帮帮我吧!”潘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这条她原本在微信群里发布的消息,是为了动员朋友帮忙“砍价”。 ,就有机会赢得免费平衡车。潘女士称,她在自己加入的几乎所有微信群中都发布了这条信息,并动员了数百名微信好友帮忙“讨价还价”。她甚至动员朋友的朋友帮忙,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把平衡车卖了。 “砍”到0元。正当潘女士高兴地准备领取免费平衡车时,网站页面提醒她先提交相关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她很惊讶,认为可能是为了邮寄方便,于是就按要求提交了。但为了安全起见,她没有提供银行卡信息。随后,潘女士开始等待。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平衡车的踪迹。

根据潘女士提供的链接,记者点击该网站,立即出现了“帮助砍价”的页面。只要有人点击一次,就能帮忙“砍价”30元到60元不等的价格。页面显示,潘女士的微信好友经过一番努力“讨价还价”,这款标价9800元的平衡车价格一直在下跌。

“讨价还价”内幕人士甘愿上钩

微信砍价赚钱_赚钱微信砍价是真的吗_微信砍价软件

这同样是一种通过“讨价还价”来获取奖品的活动,但另一家公司的诈骗手段更为高明。参与者不仅泄露了个人隐私,还损失了所有积蓄。 90后女孩小翁参加了福州宜兴数码科技公司推出的微信“砍价”赢手机活动。通过微信上的大量转发,小翁最终以4300元左右的价格“讨价还价”了一部手机。一周后,手机如约交付给了她。尝到甜头后,小翁告诉更多亲友,通过微信“讨价还价”,他可以低价赢得一部手机。 “因为我用微信支付比较方便,有亲戚朋友讨价还价成功后让我帮忙垫付货款,所以我就先付款了。”小翁说,她后来一共付了18部手机,但被问到没想到的是,我没有收到手机,准备的嫁妆近8万元也全部输光了。 。小翁说:“我邀请他们参加,现在我还没有收到手机,我不敢告诉家人我向他们要钱有多不好意思。”据相关调查统计,在本次微信“讨价还价”活动中,与小翁有同样经历的人有200多人。

据了解,微信好友“讨价还价”的方式比较新颖,0元收货也是一个不错的噱头。很多人会出于友情或者好奇而“黑”自己的朋友,从而导致这种行为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只需要一个页面就能获得大量转发,真正帮助商家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扩散效果。因此,这种“助推”活动成为了一些商家吸引粉丝的最佳模式。如果用这种方式进行诈骗,危害会更大。一些不法分子会将朋友圈内嵌的广告链接到“钓鱼”网站,通过免费获得产品的方式诈骗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将导致更多的公民遭受金钱损失。

记者从网络安全专家处了解到,基于模板制作这样的“讨价还价”、“帮助”网页并不复杂。专家表示,微信“讨价还价”、微信“帮忙”只是新的网络营销方式。不同的账户举办类似活动的目的不同。 “有的确实是为了产品营销推广,有的则是为了欺骗粉丝注意力、骗取个人信息等,有的甚至是为了后续诈骗。”专家认为,这种“讨价还价”的分享是一种广告活动。只需要一个页面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转发和分享。对于商家和网站来说,以最小的成本达到了最好的扩散效果。

业内相关人士也提醒,此类“讨价还价”的分享活动大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且目前QQ、微信、支付宝等手机软件均与个人银行卡绑定,因此市民切勿填写不可信网站上的任何个人信息,并防止类似可疑信息的传播。

切勿贪图便宜,避免落入骗局

记者依次浏览了一些“讨价还价”和“帮忙”活动的链接页面,发现此类活动的页面大致相同。上面附有“讨价还价”物品的图片,下面显示了帮助“讨价还价”的朋友的微信名字。 ,“砍”价和“砍”价,点击链接为“帮他砍​​刀”和“我要参加”。此外,记者了解到,有的“讨价还价”、“帮忙”活动需要留下帮忙者信息,有的则不需要。当然,也确实有一些市民通过类似活动实际获得了折扣。市民江女士曾参加过某商场组织的“讨价还价”活动。她告诉记者:“只要你把活动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帮我点击‘砍价’的人数达到规定人数,就可以以折扣价购买商场的产品。” “东西。”蒋女士最后以优惠的价格买了很多母婴用品。“不过,一直向朋友求助,很尴尬,一直滚动也很烦人。”蒋女士表示,自己没有参加过此后参加类似的活动。

对此,北京博雅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姚建春表示,微信的“讨价还价”活动原本是一种网络营销的手段,但由于账号拥有者数量参差不齐,极有可能成为一种营销手段。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此类“砍价”链接一般要求用户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甚至还需要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较为私密的个人信息。姚律师表示,这种营销或诈骗手段主要是利用了网民贪图小利的心理。网友切不可贪图小利,随意转发类似的网络链接。如果无法核实此类信息的真实性,应避免披露。个人信息,防止陷入微信诈骗。

对于微信上盛行的“讨价还价”风潮,北京市消保委工作人员提醒,近年来,网络诈骗、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消费者必须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可疑的讨价还价。隐私信息不要轻易泄露,以免被一些“钓鱼”网站利用。

公安部门还提醒广大群众,类似利用微信朋友圈“人情”进行传播的诈骗案件已不再是孤例。一些犯罪分子将朋友圈中的嵌入广告链接到非法网站,导致公民遭受经济损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