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未来两三年的发展方向,你知道吗?

2024-10-04
来源:网络整理

介绍

也许在微信公众号火爆的那天,很多人都在问:下一个平台是什么?我无法预测下一个平台会是什么,但根据目前的线索,我们可以探索微信公众号未来两到三年的发展方向。

1、微信公众号已经活跃至少5年,短期内不会消亡。

论坛、博客、微博等等,过河等各种互联网产品,微信的巅峰状态还能持续多久?微信是一个真正的平台级产品。它融合了多种传播形式——单向传播、互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其功能空前全面,甚至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取代手机的语音功能。 ,让手机的语音通话功能不再是绝对重要的。微信仍处于成长期,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没有任何产品可以取代它。

微信公众号只是微信的副产品,是微信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只要用户不大规模抛弃微信,微信公众号这个与微信结合最紧密的内容产品就不会消亡。

2 进一步垂直化、分层化

凭借“小而美”的外观,微信公众号天然具备精准沟通的特点。未来,这一功能还将进一步放大。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垂直传播已是大势所趋。例如汽车领域的微信公众号,有专门用于查交通违章、检查路况、教学车辆、教学维修、教学车辆改装的微信公众号,并且拥有很多用户。

2014年底,微信正式出台新政策,放宽企业组织认证规则。只要有公司资质,就可以认证任何微信名称。这一政策有利于微信公众号的分级传播,让分工更加细化。

3、更加注重优质内容生产

2014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首次公布文章的“阅读数”和“点赞数”,并丰富后台数据,旨在产生更多优质内容和创意互动。 2015年初,微信推出“原创声明”功能和抄袭处罚规则。抄袭五次者将永久封禁,以惠及更多原创作者,优化平台维权机制。

公开透明的阅读数打击欺诈和恶意营销。微信公众号要更加注重生产优质原创内容,利用“阅读数”等指标吸引商家投入、监测传播效果。

4、迎接商业化、生活方式化浪潮

短期封号的微信可以看到消息吗_vx短期封号_微信短期封号是多少天

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曾在成都论坛上表示:在PC时代,中国人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取新闻信息、表达观点,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上网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生活。互联网的需求、政治性质已经明显降低。在舆论生态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微信公众号的政治属性和媒体属性正在逐渐消退。

不以内容为主导,也意味着下一步,微信公众号将全面发展O2O和B2C功能,线上聚集用户,线下运营。比如,各种体育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的层出不穷,必然会从线上走向线下。

5走向制度化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爆发式增长,内容单薄的个人公众号很难在红海中脱颖而出;其次,随着底层栏目、微站等功能的开放,对微信运营商的技术开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个人很难全面接手内容、技术、维护等方面:这需要一个高水平的团队来不断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而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6 抢占传统媒体广告资源

2014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广告市场迎来发展高峰。一个证据是,2014年初,海尔向平面媒体发出通知,表示不再在平面媒体投放硬广告,整个集团的广告策略将向新媒体倾斜。

例如,腾讯打造的微信广告自助平台广点通可以智能匹配广告主和微信ID。广告形式为微信订阅号图文消息页面底部的文字链接,按用户点击量计费。广电通被称为2014年移动广告市场最大的黑马。有一位清华大学的硕士生,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每月可以从广电通赚到4000多元。

7次政策波动

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政策摇摆,如放开阅读量、屏蔽超过10万阅读量的展示;放开了部分公众号一天多次发送的权限,但对后来者几乎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非自由主义政策;我尝试过微社区,但一直不温不火……

所以现在有声音说微信公众号已经进入疲软期。但现阶段,基于微信的普及和成长,微信公众号不会过时。目前,微信活跃人数为200-3亿,比俄罗斯人口还要多。是中国最大的用户群聚集平台。

作者:中国青年报社官方微运营办公室主任叶铁桥;田向宁,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文章摘自《网络通讯》杂志2015年3月号。更详细的解释请参阅杂志正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