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络商报记者 徐逸婷
7月13日,阿里巴巴财报发布!
这份财报与商业无关,但却被称为阿里“年度最重要的财报”,是一份属于5亿人的爱心成绩单。这是阿里巴巴2020财年的慈善“财务报告”,也是阿里巴巴的第二份慈善年度报告。
数据显示,上一财年(2019.4-2020.3),阿里经济体公益平台产生慈善捐款超过100亿,为慈善组织筹集善款超过22亿元。
更特别的是,自2016年第一个区块链公益项目发布以来,区块链已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多个公益场景。本财年捐款总额中,超过60%的慈善捐款已上链,数字技术支撑的全球慈善新模式正在形成。
5亿人参与,超过60%的慈善捐款上链
阿里本人也从事慈善工作。例如,2015年,阿里巴巴16岁生日那天,马云向全体员工提出要求:每人每年必须完成三个小时的慈善志愿服务。截至上一财年末,阿里巴巴员工为慈善事业贡献了超过100万小时。
阿里巴巴还动员公众做慈善。例如,蚂蚁森林已带动公众植树超过2亿棵,平台上还有很多公益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只需捐出2美分即可用于慈善交易。仅上一财年,阿里巴巴就动员近5亿人次捐款超过100亿,为公益组织筹集善款总额超过22亿元。
做公益一定要透明。如何保证公益透明?
答案是:区块链。
公益项目链上执行环节
早在2016年7月,支付宝公益平台“聆听天使公益计划——听障儿童重获新声音”项目就采用了蚂蚁区块链技术。这也是国内“区块链”技术首次运用在公益领域。第一个实际应用案例。
如今,蚂蚁区块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支付宝公益、阿里巴巴公益等众多公益场景。目前,超过60%的慈善捐款已上链,支付宝慈善平台上的所有慈善捐款均已上传至链上。
区块链技术可用于公益,可以连接捐赠者、公益机构、第三方监管、受益人等各个环节,形成公益捐赠的全链路闭环。
具体来说,首先,公益组织提交项目计划;其次,通过审核的公益项目进入公益宝候选项目库;第三,商家在管理产品时,选择是否将其设为公益宝并设定捐赠金额;然后,消费者下单单笔捐款后,相应资金直接进入项目;最后,受益人通过支付宝验证身份后收到资金,并可以上传消息和反馈。
链上公益消费界面及部分项目反馈
区块链不仅记录了不变的温暖帮助,也展现了感恩的场景。
在链上公益留言区,一位乡村医生表示,村里的9名孩子接受了鱼肝油。一位老师表示,学生们在阅读完捐赠的书籍后,会与自己讨论人生的三个境界。一名志愿者记录了抗战老兵爷爷百岁生日时送上祝福的场景。
未来2-3年,阿里巴巴将持续投入链上公益,探索更多标准化解决方案。
生活要稳定,复工复产也要稳定
2020年,链上记录的公益行动呈现指数级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阿里巴巴迅速反应,全力投入抗击疫情。
1月25日,阿里巴巴启动驰援武汉计划。截至2020财年末,抗疫总投入超过33亿元。因为疫情,很多业务线都推出了特色服务,比如“慢病无药可救”计划。一位患有甲状腺问题的湖北客户急需药物。阿里巴巴的服务员齐心协力找到了药品,并在一天之内送到了顾客手中。
疫情仍在反复,生活困难、生产困难。
十一年前,阿里巴巴推出“春雷计划”,通过电子商务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全球经济危机。 11年后,阿里巴巴凝聚经济力量,再次重启春雷计划。
某酒店依托飞猪超级品牌日销量破万份;依靠数字化援助计划,800万家小商店扭亏为盈;依托菜鸟海外仓,不少企业成功将货物发往海外卖家;依靠C2M打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许多商家在疫情期间迅速恢复了自己的首选产品;依托淘宝、天猫,数千家外贸企业直接转战线上内销。
此外,阿里巴巴还在淘宝首页开设抗疫帮农专区,向天猫、淘宝超过8亿月活跃用户推荐2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产品。
阿里巴巴第一批下乡助力脱贫的员工——“扶贫特派员”已驻扎一年。疫情之下,第二批“扶贫专员”肩负起艰巨的任务,奔赴全国贫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