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测试了7大类69款应用,发现它们适合旧版本
80%的APP已被修改,但“抓老人”、“困老人”现象仍不少
他们不知道如何调用健康码、不知道如何用手机预订网约车、不知道如何使用电子支付……在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中老年人被“留守”。前段时间,“爷爷原价给我买了四个蛋挞”事件成为热搜话题,引发数万网友热议,“互联网养老”话题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为了让更多的中老年人分享数字生活的红利,去年以来,在工信部的推动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老年友好、老年无障碍”行动。自由转变。”其中,根据指导意见,移动互联网应用必须参照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在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改造,并将改造结果报送相关单位。
为此,记者从版本入口、界面设计、使用安全三个维度入手,选取了首批纳入重点养老无障碍的社交传播、金融服务、新闻资讯、交通等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制定的改造清单。共评估旅游、生活购物、休闲娱乐、医疗健康、应用商城等7大类69款APP,调查APP老年友好转型进展及效果。调查于2021年11月开始,于2021年12月底结束。
同时,南方日报、南方+、南方产业智库针对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开展了APP适龄版满意度调查,了解老年人对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真实需求和评价。
问:改造进展如何?
A:近20%的应用没有按计划推出旧版本。
截至2021年12月末,首批纳入重点整治名单的App中,大众点评、虎牙直播、平安健康、一药网等仍有近20%的App尚未上线。 - 适当的版本。尤其是爱奇艺、快手等多次被点名却未见转型;腾讯应用商店曾推出“养老”功能,但近期因“产品升级调整”而下线。
在已推出老年版APP中,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百度、百度地图、新浪微博等平台均开发了老年专属APP;其他大多数都是“嵌入”的 - 在原始应用程序中。开发了“老龄化友好模式”。少数如酷狗音乐不仅在APP中嵌入了“大字模式”,还专门推出了大字版APP。
据最新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工信部已组织对173个常用网站、APP进行老年友好改造,解决老年人看不懂、学不好、用不好的问题。
不仅如此,为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享受智能服务难的问题,除了保留传统的“面对面”线下服务外,工信部还推动为老年人实施“一键呼入”和“爱心频道”。 ”等暖心服务累计惠及7000万老年用户。此外,工信部还专门组织开发了短信验证行程卡,解决了老年人使用通讯时经常出现的问题行程卡。
问:转型的结果是什么?
答:有一半的人身体状况不佳,但精神并未失常。
现象1
改造只是“换皮”,只是一级界面“适合老年人”
为了实现工信部“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改造”的目标,APP在最后时刻加班加点赶进度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样一来,表面转化的问题也就出现了。
例如,在评估过程中,团队发现只有丁北医生的“老年模式”首页字体和图标较大。跳转“AI中医”、“居家护士”等二级界面回归小字体、小图标;招商银行“老年版”首页设计简洁,功能区块清晰。但点击“城市服务”等二级界面后,立即“原形毕露”。
还有一些应用程序“隐藏得更深”。以支付宝为例。进入“老年模式”下的二级界面时,字体仍然较大,但当点击首页的“公民中心”时——公积金、社保、医保等三级界面又回到了字体较小;建设银行情况同样,首页的“所有服务”——贵金属、保险、存款等三级界面仍然是小字体。
进入电信营业厅“关怀版”后,需要专门点击“默认启用关怀版”按钮,否则重启APP后仍然是普通版;携程旅行的“关爱版”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开启“老年模式”后,“微医”重启APP后自动进入标准模式。
现象2
切换到入口“捉迷藏”并跳跃4次才找到它。
“用户在安装移动应用时,应针对老年友好设置和老年人常用功能提供重要的引导提示。”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版通用设计》规定,移动应用首页必须在显着位置设置适龄版切换入口。 ,或者首次进入时给出显着的切换提示,并在设置中提供“老年版”入口。但根据记者实际测试,只有南方+、羊城拍、京东到家、农行等少数APP在首次打开时有明显的切换提示;优酷、广州银行、广州地铁等不到6个APP在首页提供老年服务。该版本的重要切换条目。
对于云闪付、工商银行、淘宝、京东等,从普通模式切换到适龄版本一般需要三四步,而且大部分切换入口都隐藏在二级或三级界面中,使它们极难找到。以银联闪付为例,用户需要点击“我的”-“精选服务”-“热门推荐”才能找到“银联闪付关怀版”的切换入口。
在一些带有搜索功能的适龄应用中,搜索“老年版”或“关怀版”并不会直接找到适龄版。相反,会发现各种广告。例如,如果您在中国电信(电信营业厅)APP的搜索框中输入“大字版”、“老年版”、“关爱版”等,不仅找不到切换入口,而且您将得到老人机推荐的结果。
南方日报、南方+、南方产业智库的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只“听说过,但从未使用过”老年版APP。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不知道在哪里下载/输入。在使用过老年版的老年人中,第三大投诉(25.5%)是难以找到“老年版”模式切换入口。
现象三
诱导性广告中存在大量误导性内容。
根据工信部2021年4月发布的适龄应用新规定,适龄界面和单独的适龄APP内严禁广告内容和插件,以及广告或临时广告弹窗不能随机出现;同时,移动应用程序中不应有诱导下载或支付的按钮。然而,许多应用程序“明知不能做却做了”。针对老年用户的调查数据显示,26.4%的老年用户在使用适龄版本APP时遇到过广告和促销信息。
实际测试发现,不少APP“老年版”中的误导性信息往往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出现在APP的首页、二级界面和搜索结果中,给老年用户群体造成更多困惑。这种情况在生活购物类应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各类商品全价折扣、商家折扣、平台会员折扣福利……从横幅弹窗到信息流广告,各种诱导消费的信息几乎层出不穷。到处 不在这里。
例如,淘宝“老年版”首页随处可见“满199元立减25元,抢购开始”等诱导消费广告;京东“老年版”首页有两大促销活动:“双十二”期间京东闪购和京东直播。功能区以“爆品秒来”、“超值直播间”等词语吸引消费者;除了唯品会“老年版”首页的“30折”版块外,还提供平台会员管理服务。广告“购买年卡199元降至79元。”
此外,还有很多误导性信息。淘宝“老版”中存在不少“金币换钱”、“送水果”等广告,让用户误以为这些都是免费福利。但事实上,用户必须先种树、浇水,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种”树。生产水果,植树所需的养分和水都需要通过购物和消费来获得。
现象四
“一刀切”功能是否会将旧版变成“哑版”?
一方面,功能过于复杂,诱导内容过多。另一方面,一些开发商为老年人制作了“一刀切”版本的应用程序。一些老年人可能需要的社交和社会参与功能在适龄版本中被完全取消了。 。
比如,激活好大福在线的“老年模式”后,普通门诊、专家门诊、预约挂号、医生快速问诊等便捷服务都将消失,只剩下电话咨询(专职顾问)功能。点击咨询的用户必须将语音转换为文字。或者直接打字与顾问沟通。 APP不支持一键通话功能;酷狗音乐的“大字模式”只保留了“听”和“我”两个功能版块。老年人只能听歌,不能发表评论或浏览评论区。此外,包括“朋友唱歌”、实时卡拉OK在内的实用社交功能也被取消。
另外,如果你打开小米手机的“极简模式”,然后进入小米应用商店,你会发现原来APP下载界面的用户评论和评分功能消失了;老版定贝医生取消了“发现”模块。
有老年学专家认为,老年人群体在使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有便利、安全的需求,也有心理支持和社交的需求。因此,在推动旧版本改造时,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应用开发者应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是保留还是放弃APP的部分核心功能。
现象五
一款以看视频赚钱为噱头的APP,有“抓老人”的方法
除了入口难找、广告挥之不去之外,不少APP在老年友好转型中也误入歧途。据《2020年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短视频已成为老年网民最重要的娱乐形式。在主流短视频平台上,老年人平均每月在线时间可达1500分钟。记者评测发现,部分APP在切换旧版本后直接变身“短视频APP”;有的还推出“刷视频换金币”的激励机制,表面上是让人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获得福利。事实上,很可能让老年人陷入“短视频成瘾”。
以快手APP为例。开启大字体模式后,APP首页左上方仍出现“红包”窗口。通过不断刷新和观看视频,可以积累金币。你“赚”的每一个金币都可以兑换1元现金。有老年用户反映,这看似划算,但实际上并没有“薅羊毛”。一周从早到晚只能拿到10块钱。
不仅“赚”得不多,长期来看,老年人还容易沉迷于短视频。采访中,不少中青年受访者表示,短视频APP“看视频赚钱”的好处出现后,身边的老年人对手机的沉迷程度越来越高。他们认为,老年版APP应该遵循青少年模式,同时也要限制老年人的浏览时间。
除了快手之外,还有百度大字版、新浪以及各种“极速版”App也有类似的“看视频现金福利”。记者发现,爱奇艺、今日头条、快手、秒看、火火视频、热力视频等“至尊版”下载详情页均以“刷视频领红包”作为宣传口号。比如秒看快捷版提示“看视频赚零花钱”,爱奇艺快捷版则提示“看电视剧赚金币提现”。
现象六
推荐“不宜衰老”APP应用商城改造缺乏诚意
作为用户下载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渠道,应用商城APP的适龄化转型同样重要。不过,据记者评价,小米、华为、OPPO、vivo等官方手机应用商店的转型效果仍不理想。
以小米官方应用商店为例。虽然该APP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老年模式,但在将整个手机切换到适合老年人的“极简模式”后,手机应用商店也改为大字体和图标。 ; APP首页仅保留了“今日为你打造”栏目,信息流、横幅广告等均被去除,整体页面布局精简很多。
问题在于,在“今日为你打造”栏目中,不仅微信、支付宝、今日头条、抖音等中老年用户最常用的App不推荐,而且其中一半都是手游、相亲等显然不适合老年人。交友APP,如《钓鱼对决》、《我是大佬》、《攻城》、魂、佳缘等。
其中,有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应用程序。以应用商店前端多次推荐的《捕鱼大战》和《捕鱼大战》为例:在微博、论坛等公共渠道,以及黑猫投诉平台。有关游戏的投诉和抱怨大多与“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有关。
其他应用程序商店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打开华为手机的“简易模式”,应用商店中的字体和图标会同时变大,但页面布局和设计保持不变,信息流、横幅广告等都可以显示。至今仍随处可见。当你打开OPPO、vivo的“简易模式”时,App APP与普通版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屏幕广告依然存在。
问:转型的难度如何?
A:最大的挑战是难以把握老年人的需求
随着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产品需求的增长,互联网企业也面临着推动产品和服务转型的压力。 “地图应用原本具有较为复杂的功能和技术实现逻辑,因此进行老龄化友好改造难度和成本不小。”高德表示,为了打磨老化友好版本,公司此前集结了多个部门的人员组建了执行团队,历时数月才最终完成版本的研发。
据某新闻资讯类APP应用开发者王先生反馈,APP在进行老龄化适配时,一方面存在技术难度,但最大的考验是如何针对中老年需求进行改造。老年用户。
“年轻一代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很多‘足迹’,通过大数据系统,我们可以轻松了解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年轻人的互联网应用使用习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算法灵活“调整应用的功能,比如,如果00后更频繁地点击科普、综艺信息,那么应用就会向其推荐更多对应类型的信息内容。”让它‘有用’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了解你。”
“问题在于,中老年人对互联网本身的依赖度不高,没有足够的网民数据,我们很难掌握他们的群体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做出适合自己的产品。”确实适合老年人。”而正如王先生所说,不少社交通讯、生活购物等品类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在改造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针对此,一些互联网公司亲自组织调研团队,对老年用户进行线下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例如,腾讯表示,在微信等“关爱模式”转型之前、期间和之后,在全社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充分了解老年人对应用的具体需求。
问:老年用户的满意度如何?
A:超过60%的人对旧版APP感到满意。
总体来看,超过60%的老年用户表示愿意继续使用适龄版APP,因为适龄版的字体和图标更大,页面设计更简洁,功能设计更合理。其中,23.2%的受访者对旧版本“非常满意”,43.4%的人表示“满意,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只有6%的人表示不愿意使用或会使用根本不考虑使用APP。旧版本由于体验不佳等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金融服务类APP转型完成度最高,老年用户满意度得分也最高,平均为7.77分。以中国农业银行APP为例。首次进入APP时,您会看到“点击此处切换乡村版和大字版”的提示。点击首页右上角“版本”即可轻松找到切换入口。在搜索框中搜索“大字版”或“大字版”。 “关爱版”、“老年模式”等相关词语也可直接访问老年友好版;标准模式下的横幅广告和信息流广告也已被删除。平安口袋银行、广州银行等APP还支持一键拨打客服热线等特殊功能。
满意度得分紧随其后的是社交通讯(7.47 分)、交通(7.43 分)和新闻信息(7.42 分)应用程序。相比之下,由于广告诱导内容过多、入口难等原因,受访老年用户对休闲娱乐、医疗健康类APP的适龄版满意度较低。前者满意度得分为7.18分,后者满意度得分为7.18分。分数只有6.37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仍有大量老年用户熟练使用微信、支付宝、今日头条、铁路等APP的老年模式,但调查发现,33.3%的受访用户仅熟练使用微信、支付宝、今日头条、铁路等APP的老年模式。听说APP有适合的模式。老版本,但没用过; 16.2%的人“根本没有听说过”。这说明三大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仍需加大对老版本APP的宣传推广力度。
■专家圆桌会议
如何推动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
一方面,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数字时代产品加速迈向C级。各种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使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生活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与数字生活脱节,对互联网“失语”。
如何推动老年人群体接入数字生活、分享数字红利?南方产业智库网络老龄化研究组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对话,就应对数字恐惧、弥合数字鸿沟、创造数字包容。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