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 APP:探索期的快速迭代与功能拓展

2024-10-05
来源:网络整理

产品介绍

“随书读书”是一个阅读平台,旨在帮助有强烈阅读欲望但不知道读什么书、不能坚持阅读、阅读效率低的书友高效开始阅读。

我们先看一下读书APP的迭代过程

可以看到,第一个版本(1.0)到第二个版本(1.1)之间发布了8个版本,不到4个月就发布了8个版本。从大量产品迭代的周期来看,这是一个比较健康的节奏,不算很快,但也不算慢。

可以看出,这个版本有一些产品需求和想法需要实现,这个过程应该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探索期。其中,8个版本增加了新功能,根据类型不同(有重叠)可分为以下几种:

1.用户激励类型:点赞评论通知、每周专家和新人、积分机制、成就、成长系统、经验值、勋章系统

2.提高交互性:点赞评论通知、书圈话题、发现模块、热门话题讨论、浏览书友文章、每周专家新人、对外开放的群功能、文章转发、关注功能

3.分享功能:打开书包就可以分享,可以分享自己的文章并同步到微博、QQ空间,也可以在有书APP上分享。

4、基本功能:书圈过滤、书圈搜索和切换群组、音频系统、开箱音频下载、我的离线、2G/3G/4G网络控制切换、关于你的书。

5.核心功能:主播朗读、拆书包、推荐美文、英文朗读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迭代?

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作为一个新产品,用户数量是最重要的。没有用户数量就什么都没有。因此,围绕用户数量的增长,进行了分享功能的迭代。

2、和书一起读书所做的事情是反人性的,因为懒惰是人性,而和书一起读书想要克服它。因此,用户驱动的迭代是围绕抵抗惯性进行的。

3、很多产品走工具+社区的道路,比如Keep、小红书等,所以读书也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围绕社区的建设迭代互动功能。

让我们看看用户、场景和需求。

我从APP评论中发现的几个典型用户:

:需要有这样一个“强迫”你读书的软件!谢谢!我第一次在微信上听说这个软件,就下载了这个软件来尝试一下!缺少的是坚持!希望从现在开始我能改变!快点!

:可以给你认真看书的动力,鼓励自己每天完成规定的章节。当然,并不是你选择的每一本书都是你喜欢读的,也不是你为了书圈里所谓的成就和满足而读书。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如果我没有加入有书,我无法想象我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读完这17本书。现在我看看我的收获和记录,我真的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成为有数会员133天,签到170次,但还有7本书没读完,很遗憾。不过,养成好习惯后,我相信我以后会做得更好,读更多的书,成长为更好的人!

: 遇见一本书是一件很偶然却又不可避免的事情。我经常从其他平台搜索书籍,购买后发现它们不好或不合我的口味。我常常会选择放弃,或者听一些建议再买回来。一些无意义的书。是有书让我改变了以前的读书状况。在有树的指导下,我能够读到一些有意义但晦涩难懂的书。同时,每月推荐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发现和阅读更好、更高质量的书籍。感谢有数平台。

噢啦啦啦@。 @:很幸运在新年伊始遇见了有树。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不知道在茫茫书海里做什么。当我别无选择时,每周精选的一本书为我提供了方向;当我变得惰性,找各种借口踏上明天后天的无尽循环时,许多书友的坚持激励着我坚持下去!而且,有些书的章节每天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打开书包,与书友交流,他们读后的感想,帮助我及时解开疑惑。 2016年我很幸运有书陪伴我成长,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摆脱懒惰,因为书而爱上读书!

:每次打开一本书,我都会感到平静。自从有了孩子,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捧着书看几个小时了。我只能等到夜深人静,打开一本书,寻找那种满足,净化心灵的感觉。当你遇到一本书时,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我认为自己属于第二种类型。我买了很多书,但我经常读完一些书就收起来,觉得它们很无聊或者没什么用。我想“我稍后会读它们”,但事实上我再也没有碰过它们。

最后我们看一下阅读的过程。

这个过程还是蛮有趣的:

每个月都有一个阅读主题。根据书友推荐挑选书籍,每月25日前确定书单。

每天早晚读一次,每次半小时。

有书共读的微信课程_微信读书eink_微信读书kibdle

每周200字的书籍摘录或书评和思考。

我发现知乎上有人评论说“读书是私事,看什么书不应该有规定,有些书他不想读”。这其实也有道理,但如果没有规定看什么书,每个人看的书都不一样,那还怎么看、怎么讨论呢?仅凭签到或经验可能很难克服懒惰。

有什么解决办法吗?有

如果有一天一本书写得足够长或足够大,它就可以解决。

时间已经够长了,有很多书可以一起看。基本上大家想看的书都可以在里面找到。你可以自己看你想看的书,还会有以前的录音供你阅读。可以讨论话题。

如果足够大,有足够的资金,足够多的主播可以阅读,但如果内容积累不够,时间不够长,效果可能就不那么好。

也有人说,“我为什么要写书摘和书评?我讨厌写这个”。我相信看过书的人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我还是要做。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添加这个任务可以给人一种任务感或者仪式感,有助于克服懒惰。

2、写书摘、书评分享到书圈,可以增加互动,增加内容,增加用户活跃度。

3.200字其实并不多。

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我想一定有。

可以从产品的功能设计和操作方面来考虑。

从知乎和豆瓣的角度来看,构建内容社区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基调,所以应该是一个人们一起看书的社区,以产品运营为主,功能设计为辅。

我们先来看看有书的书圈

![](%/2/w/1240)

首先,第一印象有点令人困惑。

其次,我个人认为做这么多读书笔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多少人会认真看你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呢?除了让发帖者有一种自我满足感之外,社区活跃度的增加相对于其他内容来说并不理想。我们可以在优书圈中开设一个子功能栏,专门让用户发布自己的读书笔记,让用户有成就感。 。主页面显示更有意义的内容。

书圈首页应该推广什么样的内容?

我觉得这种讲故事的内容更有利于增加社区的活跃度。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可以使用A/B Test的方法来测试,用数据来看看效果。

书籍概念

我们相信,拥有书籍是一种生活状态。如果一个人仍然保持经常读书,说明他仍然有学习的动力,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他一定会不断提高。

有了书,每一天都更加美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