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作文,男,1973年出生于四川广安,1995年来到深圳工作,工作之余从事写作。部分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长江文学》、《四川文学》、《特区文学》等。荣获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首届“龙华草根文学奖” 、第五届深圳“网络文学集会”优秀作品奖、第三届深圳“好邻居文学奖”等。现工作于沙井文体中心。
在深圳这些年,我一直感觉自己很忙,但偶尔,白天也没有那么忙。躲在车间厕所里抽烟的时候,我会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很多事情。我为什么还活着?你为什么还活着?你为什么还这样活着?我为什么来深圳?你为什么在深圳呆了十八年?你还能呆几年?深夜加班后,回宿舍的路上,我会在工业区中心的榕树下呆呆地坐一会儿,看车流,看风云,看星辰移动,看云和空,“看”世界和人心,看天空。世界。半夜突然惊醒,睡不着,却又不忍心吵醒妻子。我会悄悄地挤进小阳台,把自己夹在炉子和水桶之间,眺望无尽的黑夜。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一到中秋节,我来深圳就十八年了。十八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很忙,忙着上班,忙着买菜,忙着吃饭,忙着洗衣服,忙着做其他事情。元旦太冷,端午太热,春节忙着挤火车。只有中秋国庆这样的节日,不冷不热的时候,我才能坐下来静静地写几行字。而那些所谓的“闲暇”,十八年来无数的“闲暇”,我具体能错过什么呢?
●●●
刚出来的时候,我想念爸爸、妈妈,就想带一个山区的女人回来放灯彩。不久,我的父母相继去世,一个女人诞生了,一个家庭也成立了。我只是想念我的两个兄弟。
大哥九岁时因病双目失明后,他学会了算命之术。他不但能养家糊口,还找了个女人住在县城里。另一方面,我失去父母的弟弟在我爱上他的同一年进入了高中。于是,他的开支逐年增加,我和妻子“讨钱”也越来越困难。女儿两岁时,弟弟正好考上大学。那些年,在深圳,我们的工资从每小时1.2元涨到每小时2.5元,用了13年的时间。十三年来,从年初到年终,夫妻俩就像蚂蚁搬家,没日没夜地工作。
2005年,因为发表了一些文章,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成为了一家杂志的编辑。我在业余时间写了一些与文学无关的文章。另外,我妻子的工厂利润很高。到了年底,除了弟弟的学业,我还有9000多元的杂费。第二年秋天,我们建造了三间平房。后来杂志倒闭了,我经常投稿的刊物也要么倒闭,要么付不起稿费。为了给弟弟交学费,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尽快还清建房欠下的债务,我不得不再次回去。去工厂上班。
现在,弟弟已成家立业。在深圳的工厂里,我仍然做着女人的工作:缝纫、计件工作,而且时间很紧张,我必须一路慢跑去厕所。我怎么可能有什么理想和梦想呢?终于,周日晚上我没有加班了。我熬夜写了几百字。我能否发表它是一个问题。如果我发表了,是否能得到报酬以及什么时候能收到钱是另一个问题。人不能总是生活在问题之中。人们需要自己吃饭和穿衣。你可以凑合过日子,但你的宝宝还在成长,你的弟弟还在上学,老人还在吃药,庄稼还在地里等待施肥。你必须考虑这些事情。
搬到宝安七年来,我从来没有换过工厂。现在的制造业越来越差,老板越来越多,工人越来越少。我和妻子再也不用担心因工厂倒闭而找不到工作了。我的工厂位于107国道和宝安大道之间。进厂的头两年,我和妻子都是计件工作。那样的生活被写进了我的小说《重庆酸辣粉》。那是我在《工作文学周刊》上发表的第二篇小说。第一个叫《燕局凤爪》,讲述了一对打工母女历经千辛万苦才吃到这道南方美食的故事。他们的梦想是那么简单,但对食物的渴望却是那么强烈。 “重庆酸辣粉”几乎就是我们集团生存的原始表达。创意演讲的标题是“就这样生活”。小说的故事也很简单。一个女人怀孕了,想吃酸辣面。为了赶货,男子在买酸辣粉的路上扭伤了脚。妻子为了完成男人的工作,不得不加班,累得流产了。丁力老师为这篇文章写了评论,标题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残酷的现实》。当然,最后他也指出了小说的不足之处:它有小说的语言,但没有小说的结构,只是工作生活中不幸的积累。作为一个长期在工厂生活的农民工,我很难理解小说的结构。作为一个偶尔写作的“兼职作家”,我很难安排自己的生活。多年的工厂生活和长期的生活负担,逐渐减少了我对文学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渴望。我经常在“闲暇”时想:如果我没有搬到宝安,如果我不再偶尔联系宝安的郭海宏、郭建勋,也许我就不会坐在工厂的宿舍里写作了。 《我的中国梦》 《文学梦》,我一定和门对面的同事一样,在楼下的杂货店里,嚼着老板发的两个月饼,打着麻将。
●●●
人生的转折就这样突然出现。 2007年底,为了节省回家的车费,我和妻子留在深圳过年。然而,一场大雪将购买火车票的工人困住了。宝安作协迅速行动,派人到四川广州向小平同志的老乡请教,并组织会员写文章。那些日子,我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却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作文比赛。事实上,即使我知道,我也可能不会参加。有两个原因。首先,在那段计件工作的日子里,我的手指已经变得机械僵硬,我也早已忘记了去杂志社之前学过的打字技巧。其次,当时我还不是会员。腊月二十四,我接到福永老郭的电话,告诉我有这样一个征文比赛。他给了徐东的邮箱地址,让我试试。也许我会获得优秀奖并获得两三百元。
好久没写东西了,居然还有人这么叫我!在那个寒冷无比的冬天,我关紧门窗,坐在小橡皮凳上,歪歪扭扭地打着草稿。征文比赛的主题是留在深圳过年。多少农民工被困在冰天雪地的路上!送一碗热面,加一件背心,都是温暖!
我把稿子抄写了两遍,标题是《温暖的毛背心》。我不会打字,就去网吧向网络管理员寻求帮助,但他们不理我。我们去福永老郭家吧。他可能已经回湖南过年了。突然想起前几天西乡的老郭给我打电话,问我堵车吗?如果你还在深圳,就去看看吧。
于是我就去西乡找老郭。
我在杂志社工作的时候去过他家。离开杂志社回到工厂工作后,除了车间、宿舍和市场,我基本上没去过任何地方。从固戍到西乡,中巴两国搭车只要两块钱。好久没出去了,一坐上车就感觉头晕。在西乡街下车后,绕了好几圈才找到翻身村。我在翻身村打了好几个电话才找到老郭家。
一份客家小火锅,几瓶老金味,一份手写稿子,几段长篇叙述,点点鼠标就黑了。
不知道从西乡回来后是十天还是八天,却传来了好消息。据说我中了一等奖3000元。我获得了宝安文化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 1995年,我第一次见到西乡老郭,是在附近的老文化馆。当时是中午。他说他已经阅读了他寄来的手稿。他从龙华来,告诉我是远是近。他说如果有任何消息他会写信给你。我说这是我第一次为《大鹏湾》做贡献。我来这里并不是为了手稿。我想弄些稿纸来用。他表示,公司有规定,拿多了会有不好的后果。也许是出于尊严,他还是掏出一堆送给我。后来小说没能通过终审,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打击。他多次提到这一点,好像是为了证明我还能写点什么。我以为那天我会再见到老郭,但是没有,我到的时候他可能已经走了,也可能没有走。那天在场的人很多,其中很多是我认识的,包括作者、编辑和相关官员。当我向他们打招呼时,有些人甚至认出了我并打招呼。他们中有些人似乎不认识我。当我向他们打招呼时,他们点点头。毕竟,大多数都只是一次性的遭遇。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认出了一个人,但他们可能已经不记得你了。只要点头就好了。但那天我最想见的人是徐东,因为他接受了稿件,并认为他就是评奖者。对于这样一位我从未听说过的老师,我应该当面说声谢谢。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徐东在31区小有名气。因为太疏远这个圈子,我实在不知道保安还有一个写小说的徐东。我问了几个人,他们都说没来,忙着作协。作家协会在哪里?我真的不知道。几天后,徐东打电话给我要奖金,我还是说不知道。我说我来固蜀好几年了,几乎没有离开过固蜀大门。我真不知道F518文化创业园是什么。他说你可以叫我过去,三千块钱的奖金值得!后来,我坐了小巴。可能是因为我出去走走的机会太少了,方向感真的很差。我转了两次小巴,摩托车又带我绕了几圈。到达F518的时候,已经快下班了。三千块钱,我这辈子第一次数这么多钱。当时我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只有2300。当我数到第二十三张牌时,钱掉到了地上。作协其他同志帮我捡到了钱。那时我从未见过这些同志,后来也很少见到他们。我不知道他们都去了哪里。我只知道我一整天都一动不动。除了偶尔去厕所抽烟或者坐在榕树下,我的身体和灵魂似乎都是空的。
钱拿回来后,一半给老婆寄回家,另一半去福永请老郭帮忙装电脑。距离上班没几天,我就从地摊上买了五笔字课本,塞了一会儿。到2008年7月《农民文学周刊》创刊时,我已经在电脑上写过长短文章了。
继上述两本小说之后,我又写了几十本关于打工的小说。最令人感动的是《特区文学》的林健先生。他不仅帮我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还在唯一一次会议上给了我很多关于写作的建议。另一位是《长江文艺》的余向武老师。他不仅选中了我自发的手稿《中国制造》,还悄悄向“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组委会推荐了它。后来那本小说居然获奖了。由于我在工厂生活了很多年,我什至不知道有这样的奖项。一天晚上,我加班的时候,福永的老郭又打来电话,告诉我,我中了这样的奖品,价值5000元。虽然当时我的工资有2000多,但我还是有点兴奋。工厂很忙,我没有用手机申请上网。厂长得知消息后,破例让我去办公室查看。原来,不仅我获奖了,老郭和老戴的《每个梦想都盛开》也获得了纪录片奖。
●●●
是的,只要努力,每一个梦想都会绽放。多年来,我的梦想其实很简单。我有一个家,也有一些话。十八年来,我一直在深圳。每天,我还是那么忙碌;每天,总有一点“闲”。当我有“闲暇”的时候,我还会思考我为什么活着?你为什么还活着?为什么你还这样活着……
写于2013年中秋节前夕。
《在深圳寻梦——我的文学梦》是深圳作家对“中国梦”的文学回答和当代诠释。这也是第一本国产书,集合优秀作家立足于一个城市,呈现个人的文学心路历程以及民族、国家、时代社会的关系。关系的“自我认证”。在本书中,底层写作与白领写作、城市叙事与工厂叙事四种和谐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入选的作品讲述了自己的文学故事和追梦之旅。它们朝气清新,文学性很强,充满真情实感。它们体现了文学基于个体经验所能实现的理想、力量、爱与美,体现了人文精神和道德关怀,体现了创造性的文学表达和个体的思想内涵,体现了更多的正能量。
〖主编〗罗列杰〖本卷主编〗顾焕锦 李兰妮
〖编选〗深圳市作家协会〖出版〗南方出版传媒华城出版社
深圳文学,文学新天地
【深圳文学】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