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按照“客服”提示退货并理赔了几万元的损失。支付手续费后网贷APP无法开通...
当心!网络诈骗手段“新”
目前,刑警涉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比重持续上升,其中网络诈骗增长较快,贷款、诈骗订单、“杀猪令”、诈骗等四类高频网络诈骗案件冒充客服的占比超过70%。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出现,新的欺诈手段不断演进和升级。 3月18日,南宁警方通报了多起典型案件,提醒市民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非官方的“淘宝客服”?不要轻信!
“网购平台的客服诈骗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其核心没有太大变化,但手段和方式会改变,不要相信他们,就汇款。”南宁地铁公安局民警于明说。
3月22日,广西大学一名学生接到自称“淘宝理赔客服”的电话,称自己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退货、理赔。学生收到索赔后,“客服”称索赔金额过多,要求退款。学生随后将多出的补偿金通过银行转入“客服”指定的账户。 “客服”还表示未收到系统卡单,要求他们进行“微信和银行认证”,且交易金额必须达到100%才能完成理赔。在“客服”的诱导下,该学生从自己的微信账户和银行卡转账3.6万余元,并在花呗、借呗、分期乐、微博等多个借贷平台向对方转账5万余元。共被骗8万余元。
广西大学保卫处提醒您,不要忽视“客服”要求退款、索赔的电话。电商退款有一定的流程。如果产品出现问题,最好自行咨询商家,并通过平台提出索赔。不要轻易相信主动联系你的“客服”。
我需要支付网上贷款费用吗?当心!这是一个骗局!
“任何需要付款的网贷都是诈骗。”于明指出,诈骗分子通常利用假冒APP进行犯罪,利用人们的欲望,一步步引诱人们。所支付的钱与贷款所得的钱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很容易欺骗借款人。放松警惕,慢慢落入陷阱。
2月19日,一名自称“山东浦发银行信贷员”的人添加了南宁横县的李先生,询问贷款情况。李先生决定申请10万元以上的贷款,并下载了他推荐的财务软件APP。注册后,软件提示需要升级会员才可以提现。李先生花费999元激活了中级会员。客服表示,中级会员提现不多,建议激活高级会员。李先生又花了1799元激活了高级会员。再次申请提现时,软件提示异常冻结。
李先生慌了,赶紧拨打客服电话。客服表示,这是由于李先生的银行卡号有误造成的。他让他把钱转过来,他们公司帮忙处理。如果他不想贷款,就必须支付罚款。由于担心支付违约金,李先生转了元的手续费。紧接着,客服以银行卡存在风险、需要缴纳押金为由,导致李先生先后转账2万元、3万元。转账后,李先生发现APP打不开,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凡是号称无抵押、低利率的网贷平台,都带有很大的风险,不要轻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只要涉及到钱,就一定要多加留意,一旦发现自己已被骗,请及时报警。”于明说道。
“检察院”来访?也许是从国外来的!
记者还发现,冒充“检察官、律师”进行诈骗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诈骗类型之一。
3月13日,南宁某高校退休教职工接到一通移动客服电话,来电显示为“”。对方称,有人用其身份证在外地网点获取手机号码,并利用该号码发送诈骗短信2万多条。该短信违法,因为涉及经济诈骗案件。现需联系某公安局“刘队长”配合调查。 3月13日至3月19日,该教职工按照“刘队长”的要求,每天通过电话汇报个人情况。他还拍下了所有存折的照片,并通过短信发送给对方进行“录音”。 3月26日下午,根据对方指示,该教职工两次通过银行转账12.4万余元,并向保险公司借款13万元转给对方。后来由于联系不上对方,他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于明表示,冒充“公检法”等诈骗行为具有高度系列性,诈骗者主要利用受害人急于自证清白的心理。一旦受害人相信,很容易造成经济损失。许多骗子来自海外,很难抓获。广大市民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果遇到此类骗局,可以询问其姓名和警察号码,并致电当地公安局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