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思琪
《前任》系列电影就像某种精神符号,笼罩在一个群体的现实之中——那些被《前任》金字关怀的80后们,正在电影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事。
《Exes》系列已经“强势”拍摄了第四部《Exes 4:年轻的婚姻》。从2014年到2023年,跨越十年依然具有票房号召力,靠的是始终与所谓的“基础市场”保持价值和审美的同频。
前任
与“电影感”相反,话题猜测
作为一部爱情片,《前任》系列在制作上无论是故事完成度、台词还是视听语言等任何维度都没有表现出“电影感”。
“远中近景的编排组合,柔光升级的魔幻配乐”,抖音流行曲库中穿插着长镜头,就像是超长版的MV,镶嵌一些流行的网络梗和金句,方便推广。即使第四部已经拍摄完成,但故事并未完全完成,主要靠“情怀”来埋单——《Exes 4》被观众吐槽“不想放弃看” ,看一整天都觉得不舒服。”
《前任4》的剧情需要观众自己去完成:包括但不限于完成前三部分以帮助理解人物、调动和代入自己的情感经历、以及BGM来增添催泪……画面平庸,情感全靠台词。说白了,就是人物塑造。
导演贾樟柯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影是对生活的重构,它把人和事放在很长的时间里,顺着情感的逻辑来讲述和理解其内在的建构。但艺术不等于信息。” ” 。如果用这个答案来尝试定义电影感,那么《前任》系列无疑是“电影感”的反面。
《前任》沿着现实的逻辑和规则还原现实,能够用片段和金句概括整个故事。是最适合短视频传播的社会话题电影类型。这是对现实的某种“推测”,但也触动了一群沉默却庞大的观影者,讲述了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关心的问题——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笑点,还是……泪点或许不够罕见,但痛点却是很多人愿意买《前任》门票的原因。
毕竟,《前任》这个爱情副题,可以挽回太多观众“放不下”的遗憾。 《Ex》的核心情感症结是“纠缠”。对此,传统的叙事套路往往是“面包和玫瑰之间的选择”:努力为自己挣面包,然后换取爱情的资格;或者将叙述集中在道德困境上,描绘欲望和人性的隐藏暗礁。斗争。前者错位的苦难很难定位为喜剧,而后者则显得过于文学化。
电影《Ex》系列的问题解决方案有其新颖之处。它脱离了传统或文学语法,用人们在自由与爱情之间的纠葛来诠释前任:渴望爱情,却又不想打破单身的自由。这种自恋的“纠结”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一代人的缩影:渴望亲密,却又不想付出承担责任、改变自己的代价。他们是最爱自己的一代,也是最被允许爱自己的一代。
从前任到前任
流行爱情意识形态纪录片
《前任》系列的强大不仅体现在撬动这种票房水平的低成本制作上,更体现在时间跨度从2014年到2023年,电影题材从都市偶像爱情到男性中年-人生危机到大数据相亲。故事讲述和人物设定不断变化,几乎紧随80后的生活主题,不断打“共鸣牌”。
通过考古式地回顾《前任》系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十年来大众对于爱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
2014年,《我的前任的故事》上映,前任的遗憾由“一个不够爱,一个不愿意”组成:
“有人说,你嫁的人一定不是你最爱的人,我不相信,十几年了我都不相信,现在,我发现我输了。”
《前辈指南》有着来自论坛时代的现实。那时,还是《人人网》上流行《有一种遗憾叫xxx和xx》和《xx和xxx:友情多了,爱情还不够》的时代。热门歌曲包括“1%的事实结合99%的抒情”、“悲伤的味道”。
在尚未受到更激进的性别主张和理性生存选择影响的“抒情时代”,当年的流行词仍然是“人是坚韧的,无法被击垮的”,而前年则是“女性”男人”。影片等待着从14岁到32岁的主角罗西,仍然纠缠着“剩女”的话题。片外的观众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装腔作势地思考“爱与不够爱”,然后写出诸如《男女之间》这样纯粹的友谊是可能的,只要不肯诉说任何人到最后都装傻。”“如果罗西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请珍惜它。”“每个有过前任的人都希望现在的那个成为她。 《最后一个》的长篇影评。
2017年,《前任3:再见前任》以女主角林佳吃芒果“自杀”和男主角孟云强承认“社会死亡”的奇观完成了与前任的告别仪式:
“我们两个分手,是因为一个以为他不会走,一个以为他会留下。但我头也不回地走了,你也没有留下。”
饰演男主角孟云的韩庚,与当时创业神话的想象不谋而合:从一个工作小有成就的普通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向中产阶级顶峰的飞跃。创业努力。 《前任3》用“想念爱人”来解决问题。表面上讲的是与女友的五年之痒,实则是男人以“成长”之名完成的自我宽恕仪式:
现实是,孟云已经无法再和自己在认知、社会身份、价值观上不再处于同一秩序、阶层的女友在一起,但他又不想承担忘恩负义、忘恩负义的罪孽,所以他坚持扮演一个深爱又无情的角色。我去表演纠缠和痛苦,演得我都相信了。最后在“我的使命是陪伴我,她的使命是让我成长,紫霞离开至尊宝之后,至尊宝才能真正成长为孙悟空”的自白中。我确认了分手的结局,也感动了自己。
然而理性已经超越抒情,成为当时的“主旋律”,所以获得豆瓣好评的英雄文章就是《从阶级分化的角度看前任3》。观众开始讨论平等、女主角应该找到自己的价值、婚姻的物质条件和保障等更现实的话题。
到了2023年,女性力量持续崛起,流行的文化剧本是独立清醒的女主角。所以,以前用柔光滤镜拍摄男主仰视的崇拜视角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在《前任4》中看到了孟云的幻灭。他体重增加,被年轻女孩抱怨“不老,但有点油”。在这里,不再有那些讨厌结婚的女人,也不再有明确标明她们以青春为代价的女人了。中年男人的天真和焦虑。用笑声取代这些侏儒角色,过去是由物化的女性角色完成的——就像对剩女和假小子的嘲笑一样。
女主角的清醒并不一定是“前任”的突破性尝试,而更像是这个系列的策略——与时俱进,紧跟潮流。
年轻时结婚
2023爱情故事剧本
距离《The Ex》第一部上映已经过去了十年。爱情不断幻灭,很多人都在权衡亲密关系的利弊:房子首付、婚后还贷比例、想要几个孩子、未来学业规划、财产如何分割等。如果离婚。到处都是赌博和风险控制——他们谈论感情,但他们的身体却诚实地走向没有感情的地方。这是2023年的爱情故事的剧本。
社会学不断创造词语来展示亲密关系的转变:亲密分裂、抢糖补偿、即时关系……亲密关系需求的“模块化管理”:将需求拆分成不同的小需求,并找到最佳匹配需要合适的对象来实现最高的利益。线上吃掉别人的CP,线下通过一日cos(角色扮演)约会,追求一份无风险、不会陷入狂喜的爱情。
不受诱惑,就没有坏处;如果你不靠近,你不会失望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前任4》中孟云和柳柳的故事很符合时下大众群体中流行的“相遇—别离”模式,到此为止也好。孟云的摇摆与纠结,与年轻人对亲密关系的逃避不谋而合:因为现实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人生犯错的空间太小了。对于一些现代人来说,最优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到一条成本最小的路。
面对商品化的爱情体验,很多人试图享受轻松的部分,然后逃离沉重的部分。 “爱情是混乱而复杂的,可怕而自私的,也需要足够大胆,但这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确实很难。”这也是《Exes 4》中的孟云俘获众多观众的原因。
至此,“前任”的真实命题终于被于飞揭穿:孟云的纠缠,他以“情伤”为名的逃离亲密关系,只是一种渴望恋爱而又不打破存在自由的欲望。单身的。但人们在享受爱情带来的情感满足的同时,又担心亲密关系可能给目前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前任4》的现实也与“婚姻”的讨论有关。于飞和丁典之间的“婚姻冷静期”,作为孟云的对照组,模拟了一种进入婚姻生活的可能性:天下儿女都是忠诚的。当爱情的激情褪去,浪漫被日常生活消耗殆尽时,人们需要面对当下的现实。责任和义务,只有敢于承担,才能走得更远。
“人这一生能有多少次机会拥有最完整、最纯粹的爱情?为了维持一份需要不断牺牲的爱情值得吗?当初以为无比沉重的感情,现在却是轻描淡写。”能让彼此走下去的除了爱情,还有忠诚和勇气。”
虽然依然镶嵌着金句,但《前任4》的故事并不像前一部那么完整。失去了热血、奇观和自我感动,当真正到达爱与自由的边界时,“前任”对于角色选择的想象明显萎缩了。
这个“半成品”可能需要更现实的练习来填写这个开放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