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将推出企业找红包群。这个消息曝光后,想必一批财大气粗的企业都行动起来了。去年微信的春节红包引导,确实展现了很多人的力量。利用去年的势头吸引企业进来玩玩,看起来确实很美好。不过,笔者认为,在这场营销红包大战中,去年如此强大的微信或许并不是企业的唯一选择。
有人可能会说,微信需要用户,需要规模。而且,微信红包已经为用户所熟悉。微信此次努力吸引企业加入,只能让其如虎添翼。怎么可能不是唯一的选择呢?笔者缓缓问道。来。
产品定位:企业红包的核心力量:企业发红包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吸引新用户还是为了维护老用户?企业必须明白这一点。
简单来说:如果想回馈老用户,微信和微博之间可以选择。前者更有针对性;但如果想大规模回馈老用户,同时发展更多新用户,微博的开放性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既是红包机制的结果,也是两个社交平台的本质区别。这也是业界的普遍共识。
微信的基因是沟通。该生态系统基于熟人关系构建,相对私密。然而,微信群、朋友圈里的讨论再热烈,也很难形成裂变式的沟通。当前,大量充斥微博、微信等角落的国民话题,都在微博上发酵。上升为全国性话题。
因此,无论是在微信还是微博上发红包,只要金额达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成为热点。不同的是,通过微博话题的聚合和裂变式的传播效应,红包和企业将在微博上获得更持续的品牌曝光,为吸引新用户奠定基础。以元旦为例,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在微博上发放新年红包。三场跨年演唱会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8.5亿次。在话题和红包的刺激下,元旦假期结束时总阅读量飙升至近百亿次。
此外,红包营销的效果还与参与用户的规模和质量密切相关。微信公开宣称拥有5亿用户,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企业觊觎的。今年,微博联手支付宝等玩红包。整体用户基数不亚于微信,覆盖PC端和移动端。另据透露,微博正在内部讨论是否为通过微博或支付宝实名认证的用户提供更高的中奖率。如果最终实现这一点,参与活动的用户质量也将得到保证。
那么问题来了。企业如何选择红包营销平台取决于自身的需求。如果你认为仅仅依靠微信这个平台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你的品牌曝光率,那可能不太现实。多一种选择,多一种机会。说白了,企业红包营销的选择绝对没有单一的答案。除了用户规模和质量之外,可持续的裂变传播和曝光也必不可少。
升级红包、创新玩法才是硬道理
经过一年多的红包大战,传统玩法或许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欲望。微信、微博也竭力打造线上线下的创意营销创新。
微信用户抢到的红包会显示“某公司给您发了红包”,并可以通过分享给好友帮忙开红包、分享到群和朋友圈等渠道进行传播。此外,微信还玩摇红包游戏,可以随机抢企业发放的红包。我想微信也想让红包通过平台上的各个渠道飞扬起来。
微博将与支付宝等平台合作,送出至少1亿现金红包。除了在信息流、粉丝群抢红包外,还可以向明星收取红包;企业还可以向名人充红包,利用名人的影响力来实现品牌传播,同时也可以选择所在行业的名人来充红包,以更精准地覆盖潜在用户;除了浏览微博,用户还可以在高铁、机场、商场等场所扫描二维码抢红包。
我看过两家公司的新游戏玩法,它们都非常有竞争力。但我想在这里指出三点:
首先,就微信摇红包而言,这种玩法为企业引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微信的用户规模也足够企业做白日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类似的步骤都需要用户主动寻找红包。除非你的红包足够大、足够有吸引力,能够吸引用户,才能形成大规模的红包摇摇群,这就需要微信和企业更加慷慨。否则,如果你还通过群发红包,用户疯狂进群那就是一场灾难。
其次,在微博抢红包的时候,除了自己关注的企业,还可以抢明星V。通过信息流分享、搜索、群红包等方式,微博红包可以快速传播。数据显示,微博跨年红包中,有22位明星发出了价值380万元的现金红包,其中178万是由2万多名粉丝和企业用户赞助的,共有351万网友赢得了红包。而微信红包能满足粉丝的需求吗?不知道各位读者中有多少是明星的微信好友。我是陈妍希的狂热粉丝。谁能给我一个微信号吗?另外,陈妍希会加我为好友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微信发红包的时候,用户要先打开红包,然后才能知道是哪家公司;在微博上,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企业发红包。用户在获得红包之前可以先对品牌有一定的感受。 。这种细微的差别可能会对新用户的留存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个过程在微信上会让人感觉像是收到了一个红包,里面有传单。然而,普通人会把传单扔掉。这将导致取消关注的可能性很高。想象一下在街上收到礼物后扔掉传单的情况。有多少人?恐怕十个人里面肯定有七八个人吧。微博的流程就是你关注的企业会给你发红包。据说内部测试中取消关注的概率约为 10%。这可能更适合注重ROI的中小企业,当然富人除外。
用户体验与营销效果的博弈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发表著名的“微信八条”,称“平台会采取一些相对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各种诱导用户分享朋友圈的行为”。所以我们看到微信红包打败了快的打车的红包分享,这说明微信官方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那么春节期间企业红包的出现是否会打破微信原有的信条呢?
朋友圈一直被微信赋予“营销禁区”的形象。一旦大规模曝光,就会因为可能存在恶意营销而被微信屏蔽。不过,这次微信主动开放所有平台资源,为企业营销让路,并在原有公众号的基础上开辟朋友圈分享红包。对于很多商家来说,似乎是小菜一碟,但是朋友圈的用户呢?瞬间很多人都对代购嗤之以鼻。虽然此次是在微信朋友圈正式主导企业营销,但微信天生的强关系属性,在这个平台上刷屏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甚至投诉。虽然微博也面临营销对用户的影响,但其先天的弱关系属性会淡化营销带来的反感。
归根结底,如何平衡社交用户体验和商业变现,成为微信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面对现实,微信终于放下了傲气,不再屏蔽一切诱导营销行为进入朋友圈的规则。这是一个游戏。面对大规模用户投诉的可能性,微信准备好了吗?
在红包营销大战中,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在微博、微信上发包;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在微博、微信上抢;而对于微信和微博来说,结果又如何呢?恐怕应该是一样的。俗话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在这场企业红包PK中,微信或许不是最后也是唯一的选择。看来微信应该属于微信,微博应该属于微博。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他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