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人设如何塑造?看看「朋友阅读精选」就知

2024-10-10
来源:网络整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饭儿”(ID:),作者:冷斯臻; 36氪经许可转载。

“朋友圈个性”是一个新词。

随着微信好友数量的增加,朋友圈内容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于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也越来越谨慎。

看着朋友圈里的内容越来越“大正”,你怎么知道你的朋友对什么感兴趣呢?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答案是“看看”。与朋友圈主动分享不同,“看看”会根据好友的每一次点击,为您呈现“好友读精选”。如果你想创建一个角色,除非你忍不住不点击它,否则你无法创建它。

“好友阅读精选”会展示好友每天阅读次数最多的10篇文章,以及好友最近阅读的6篇文章。

查看“看看”的“朋友阅读精选”,你甚至可以知道哪些日子你的朋友阅读文章较多,哪些日子你的朋友阅读文章较少。一些朋友的阅读规律可以从阅读的文章数量、阅读的人数、文章的题材等方面看出。一些新媒体从业者每天卧底“看看”,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好话题。

从锤子科技新闻到十二生肖每日运势,从广东饮食习惯到国内综艺影评,《老友记读选》都非常接地气。你可能会发现,朋友圈中不八卦的文章阅读量最高的是明星八卦文章;你可能还会看到,每天在朋友圈哭着加班没时间的小伙伴,把蟹黄豆腐的详细做法放到了阅读量第三位。 ;而社会问题、心理咨询、城市剪影也成为《友人读书精选》的嘉宾。

曾经有句话说,“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看看你周围的朋友,选5个朋友,他们的价值的平均值就是你的价值”。我不知道这个价值是如何体现在微信好友的阅读习惯上的。不用数数,你可以打开“看看”,对照自己的阅读习惯研究“朋友阅读精选”,看看朋友的真实品味是否与你不同。

除了“朋友阅读精选”之外,《看看》还有几个有趣的小功能值得你青睐。

“附近的人正在观看”是一个小功能,可以清楚地区分你是在工作还是在家。在公司的时候,“附近的人都在看”有很多网络新闻、手机硬件的评测和分析,我回家就打开。这里是八卦基地,有很多吃喝玩乐的内容。

不过“附近的人都在看”的美食推荐还是值得一看的。支支军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深夜躺在床上看美食推荐。他的胃会不停地抗议他又饿了,但他的灵魂却是真正的满足了。

与“附近的人正在观看”类似,信息流界面上的“本地信息”也有“看看”。你周围发生了什么?涉黄打卡团伙被抓获、地沟油窝点被取缔、地铁线路开工……这些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很可能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相关度极高的新闻,还是需要默默知道的。

“看”信息流界面还可以告诉你,你在微信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智智君为例。其信息流界面被众多网络粉丝、游戏爱好者、人文追随者、NBA新赛季报道、刘亦菲粉丝围观……

微信看一看没有了_我没看微信_微信看着就没了是什么原因

等等,刘亦菲粉丝在看吗?虽然刘亦菲确实很红,但我实在不是《仙女姐姐》的粉丝,甚至不是一个普通粉丝。这个时候,你当然要帮微信给这个不太了解你的“看看”。

点击文章界面上的×,选择您不喜欢该文章的原因,是无趣还是过时,是标题吸引人还是内容不佳。您所做的每一次手动选择都可能影响“看看”向您分发的内容。接下来在《看看》中的阅读体验或许会非常愉快。

如果还不够,以后也不用担心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内容。 “本地新闻”、“重点新闻”和“24小时新闻”可以弥补新闻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让您在拥有良好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可以了解重要的政府新闻。

信息流界面的热点话题值得点赞。腾讯此前一款新闻类APP荔枝因涉嫌抄袭被下架。很多人都为此感到遗憾,因为荔枝在“热门话题”上做得非常出色。

这是怎么发生的,经历了哪些争议,事情的最新进展如何?荔枝“热点话题”将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整理成一条线,持续追踪和关注新闻事实。这个优秀的想法也被《看看》所接受。

以马蜂窝事件报告的呈现为例:事件的起因是什么,马蜂窝面临怎样的质疑?到底发生了什么,马蜂窝如何回应,举报人又如何回应?事态进展如何?马蜂窝是否已对对方侵权提起诉讼?

事情陈述清楚,援引多方消息来源,《看一看》的“热点话题”力求为大家营造一个了解事件原委​​的环境,让大家更加接近真相。

但两者都是信息流,都提供信息分发服务。微信的“看”不可避免地会与今日头条进行比较。甚至有用户抱怨微信的“发现”页面野心勃勃。知乎节目总结了网友的抱怨,并列出了人们用来类比的其他大公司。

在很多人看来,“看看”是一款从战略上抑制今日头条的产品,因此大家难免会对两款应用进行比较和讨论。不过,张小龙也表示,“很难看到完全同质化的产品能赶上对方。”他曾在一次微信内部演讲中将微信的“看看”与今日头条进行了比较。我们为您摘录如下:

我们总说要打造一个有微信特色的“看看”。这句话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另外,微信有什么特点呢?或许我也说不清楚。

什么是“看一看”功能?您给用户留下什么印象?他为什么要来“看看”呢?这也是相当难以回答的。

嗯,这也挺有趣的。做产品的人需要思考这些基本问题。我觉得更好的是大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不断探索。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看看”?

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类似的产品竞争,但实际上你很难看到一个完全同质化的产品相互追赶。我们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今日头条,但我们不希望团队创建第二个今日头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