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公司发力金融服务时,全牌照的金融巨头平安集团也开始发力电商。
近日,平安壹号钱包总经理朱银甲、常务副总经理常林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朱银佳表示,平安壹号钱包与积分平台万里通合并后,已形成消费、积分、商圈、用户的全面融合。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于一体的新平台。在这个商业闭环中,还将引入高端商户和金融商户,完善线上商圈。
互联网支付“第三极”
在加入平安一号钱包的前身平安支付之前,朱银佳此前的两个标签分别是支付宝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和淘宝产品部负责人。在阿里巴巴工作7年后,他带领团队开发了时下流行的条码支付。
从支付行业来看,朱银佳表示,目前平安壹钱包、支付宝、微信之间的规模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有市场数据显示,支付宝占行业业务量的50%,微信占40%,但目前相关数据报告仅统计了壹钱钱APP上的部分交易规模。事实上,包括我们对外的支付服务在内,一年来的支付业务量已经接近3万亿元。据平安财报公布的一钱一前三季度交易额已超过2万亿元,而支付宝则在5万亿元左右。我们和支付宝、微信的量级差距已经很小了。”
针对平安集团的这一数据,澎湃新闻咨询了两位资深市场人士。他们表示,从银行之外的互联网支付业务量来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含财付通)是“两极”,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合计占比10%。谁排名第一取决于他们各自的细分市场。但如果平安壹钱包整体业务量达到3万亿元,应该能够在这些公司中排名前列。
“平安需要深入支付”
朱银佳并不认为平安One钱包会成为另一个支付宝。朱银佳指出,平安One钱包想做的是深度支付,这也是平安作为综合性金融集团相比支付宝的优势。用他的话来说,一钱钱“从场景角度来说是一家消费服务公司,从金融提供商角度来说是一家金融服务公司,所以它的定位非常明确,我们连接金融和用户场景。”他认为支付公司未来的挑战是零售。银行,而不是为零售银行“工作”。
他举了一个金融场景创新的例子:“延保”。平安壹钱包根据平安寿险用户的续保情况,为用户匹配合适的金融产品,并发送短信邀请。用户授权后,资金将提前某一时间转入One 进行理财,到期后为用户支付全额保费。由于包含一定的年度折扣,相当于为用户定制了一份理财计划,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保费。目前,“续约宝”已运营一年多,目前交易额已突破150亿元,逼近200亿元。
但如果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加强互联网金融管理,那岂不是也会对平安壹钱包的金融服务构成威胁?朱银佳表示:“我们各有各的场景,平安金服的能力和资源都很强,目前还没有看到结果。网上银行已经营业三年了,微众银行成立也快两年了。”他们都比一茜茜好。”是的,都值几千亿了,壹千强(APP端)也值千亿了。”
“网上商圈不如天猫”
自今年9月平安一钱包与积分平台万里通合并为“平安一钱包”以来,支付闭环下的积分商圈逐渐显现。作为One 除了金融支付之外的第二业务,常林并不认为One 的线上商圈是针对天猫的。 “我们不与天猫竞争,但愿意进入的商家很多,我们计划用更优惠的积分+现金来销售一些优质产品。 ”
“品质”这个词,是常林在采访中频繁提及的。她认为,一钱钱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积分持有用户,其中不少是平安的金融客户,以及合作航空公司、三大电信公司的积分用户。 “我们找到了优质的合作商家和商家,为壹千千的优质用户服务。”
朱银佳并不认为线上商圈与京东的模式类似,因为京东是自营的,自己采购自己的商品并销售,而平安的线上商圈则以商铺为主,包括零售一些金融服务,比如信用卡、车险、人寿保险,“这个业务线的交易量可能不会很大,不像支付交易那么大,可以达到几个万亿。”
从在线商圈的经验来看,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相比,平安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但与电商相比,平安集团作为全牌照的金融巨头,天然具有打通金融场景的优势。很难预测未来是否能够乘势而上。
就平安一钱包的牌照情况而言,平安集团早在2013年就悄然收购了深圳市明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控股旗下子公司一卡俱乐部,从而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曲线。不过,平安集团似乎对一卡俱乐部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以及互联网支付服务并不满意。同年,拥有手机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资质的上海捷银也被平安收购。澎湃新闻从支付行业人士处获悉,一家没有业务、没有用户的“纯牌照壳资源”公司的收购价格至少在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