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正面临严厉整顿,其中大部分的未来命运难以预测。
6月26日,第四批非银行支付机构牌照换发结果出炉。央行再次取消9家支付机构,缩小2家支付机构业务范围。由此,市场支付牌照数量从最多270张减少至246张。
此外,市场份额正在发生变化。今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万亿元,支付宝、财付通占据移动支付市场约93%的份额。这意味着剩下的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市场份额都在7%以内。
其中包括拉卡拉、易宝支付、联电优势、连连支付、平安壹钱包、百度钱包、京东支付、快钱等,都是市场上比较知名的公司,也被称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第二梯队。还有一些公司业务很少或根本没有,但有支付牌照。
支付宝、财付通是惹不起的,7%的空间已经人满为患。谁能生存?谁能活得好?
B面突破
用易宝支付创始人唐斌的话说,第三方支付公司除了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外,还可以通过支付产生的实际交易数据,深入了解B端(企业端)的需求,并可以提供更多定制化服务。在市场上走得更远。
总部位于杭州、移动支付行业排名第四(易观智库2017年第一季度数据)的支付公司连连支付正将业务重心转向B端,加速国际化业务布局,并转型为以连连支付为主的金融控股集团,开展支付相关大数据风控、前瞻研究等支付衍生业务。
十三年前,连连支付以一种名为“空中充值”的手机充值方式起家。它是当时最大的第三方电话账单供应商。经过2011年至2013年的筹备期,连连支付逐步建立了风控体系和合规体系,并于2013年正式进军移动支付。
如今,连连支付已成为本市服务企业客户即B端客户的典型支付公司之一。该公司服务的B端客户包括Uber、京东、360等企业用户,并与其他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合作,为国际电商平台的中国卖家提供跨境收款等服务比如EBAY和EBAY。 。
连连支付总裁朱晓松曾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连连支付有三个行业定位。第一,我们的核心定位客户是B端用户。第二,在战略定位上,我们认为移动是最后,坚持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定位,可以让一些与互联网巨头子公司竞争的客户因数据保密、安全等因素而选择连连支付。”
另一家专业第三方支付机构汇付天下,以航空、基金销售领域的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起家,现已成为探索行业机会的代表性第三方支付公司之一。
2006年成立时,汇付天下将信用支付引入航空旅游产业链,向航空公司、机票代理等提供预付款,提高分销链各环节的资金周转效率,并向各环节收取支付交易佣金。交易。 。通过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其在航空支付方面的市场份额已成为行业第一,也收获了“第一桶金”。尝到好处后,汇付天下将这一模式复制并拓展到基金、商业流通、数字娱乐等领域。
然而从2009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开始进入汇付天下开辟的市场,并且为了追求交易量和客户,不惜无限压缩利润。汇付天下被迫打起了价格战。
因此,从2011年开始,周晔和他的团队急切地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当时他们发现,50至6000万家小微企业仍然是一块非常大的、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因此,汇付天下把为小微企业提供支付服务作为战略切入点。 2013年,汇付天下从单纯的支付公司全面转型为综合性新型金融服务商。
汇付天下董事长周晔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虽然支付宝和微信占据了平淡(支付行业),占据了绝大多数高频场景,但这并不意味着全世界都拥有了支付宝和微信。”已得到充分探索,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很多新兴产业需要服务。 “周晔也认为,支付创造了大量的客户,带来了资金流。当你能看到资金流和客户行为时,就意味着更多的商机。从支付升级到金融是大势所趋。因此,未来汇付天下将成为“一家以支付为核心产业,同时打造包括理财、贷款在内的新型金融集团”。
汇付天下目前拥有信贷公司、财富管理公司、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科技公司和数据调查公司。
在支付机构第二梯队中,平安壹钱包成为为数不多的主要服务C端用户的支付机构之一。这家依托平安集团的支付机构,2013年被中国平安创新投资基金收购,2016年与万里通积分整合,逐步转型为平安集团旗下支付品牌。
根据多个第三方智库的报告,平安壹号钱包目前排名第三位,仅次于支付宝和微信,总交易规模超过第四位和第五位的总和。同时,根据平安集团官方数据,2016年壹钱钱整体交易规模接近3万亿,注册用户超过7000万,月活跃用户近800万。与2015年初相比,两年内交易量增长了近15倍。
如何理解平安壹号钱包的产品逻辑?中国平安集团这个拥有近6万亿元资产、近1.31亿个人客户的全牌照金融集团,已成为平安壹钱包的最大王牌。
中国平安集团内部高管透露,平安壹钱包对集团的真正战略价值是打通集团内部的“人与监督线”,通过平安大平台打通金融闭环。支付系统,整合传统保险公司庞大的线下网络。获客网络将逐步上移,与各类企业获客渠道嫁接,多方分流流量。也将成为平安系统金融向外部场景延伸的有力工具。
从目前进展来看,一钱钱插件支付业务已全面服务于平安集团旗下寿险公司、陆金所等公司。在平安体系外,已与1号店及部分线上线下平行商城合作。和商业地产项目推进。
平安壹钱包CEO朱银佳表示:“我们正在通过支付插件,逐步将壹钱包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输出到各种场景,比如电商消费场景、线下商场消费场景等。 ,最终打造出整个平安壹号钱包。钱包的整体能力高效连接金融和用户场景。”
许可证转让
在外界看来,现有240多家支付机构业务单一、同质化,支付行业需要挤出“泡沫”和“无效供给”。易观智库支付行业分析师王鹏博否定了这一观点。
他表示,“一家好的支付公司是能够在支付领域持续创新的公司,包括与其他金融服务的协同、行业场景挖掘能力等,这些都会不断考验公司的创新能力。第二线支付机构通过深耕垂直行业进行创新,积累了行业数据和业绩品牌,巩固了自己的专业领域,拓展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空间,因此不同的支付公司的商业模式存在很大差异。”
第三方支付公司具有互联网公司的特点,即强者通吃、弱者淘汰。因此,一些实力和资源不足的二三线企业选择出售牌照。
目前,市场上的支付牌照中,除联通等支付公司和地方国企外,全国范围内实际可交易的互联网支付业务牌照约有20张。因此,一些二三线支付企业,尤其是三线支付企业,成为牌照交易的重要对象。一些急需拥有自己支付渠道的企业选择直接收购支付牌照企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高效弥补自身短板。 。
二线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中有一半完成并购。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约40起,交易价格从千万到数十亿元不等。
其中,2012年10月31日,京东收购网银在线100%股权,成为首笔牌照收购交易。 2016年1月,海莉咪达(.SZ)以30亿美元收购联华电子,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收购案。
此外,2016年11月, (.SZ)以9倍溢价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电白趣45%股权,总价9.45亿元;唯品会(纽交所代码:VIPS)收购浙江贝付(后更名为唯品会支付); 2014年,快钱被万达收购后,成为万达金融版图中重要的支付门户,整合支付数据和消费金融。这也是业内著名的收购案例。
电子商务公司以及发展类似O2O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公司已成为支付牌照的最大买家。美团点评、京东、唯品会等近两年都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支付作为基础金融服务,具有进入其他金融服务的先天优势。这些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王鹏博表示,“此外,支付交易所积累的数据具有真实、高频、高质量的特点,可以作为金融交易数据的必要补充,从而丰富数据维度,提供诸如精准营销、客户管理、信用评级和金融产品推广。”
在第三方支付四大运营业务(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业务)中,互联网支付已成为当今第三方支付机构最看重的业务。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全国互联网支付业务的裸牌照价格约为4亿至6亿元。
在近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收购案中,国美控股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国美金融科技发布公告,宣布以7.2亿元收购银盈通支付有限公司,股价再度上涨。
王鹏博表示,“一些合法运营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价值还很高,牌照价格还没有见顶。未来,像携程、摩拜、甚至滴滴这样急需的科技公司的支付接口将成为第三方许可证的潜在竞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