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53亿,较2022年12月增加4145万,占网民总量的96.4% 。在众多短视频应用中,抖音无疑是佼佼者。聚聚引擎在《2023年抖音商家增长指南》研究报告中披露,截至2023年,抖音用户规模超过10亿;此外,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龙年春节假期期间,抖音日均活跃用户达到9.08亿,人均日使用时长超过7小时。可见,抖音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抖音在短视频平台中的代表性不言而喻。
用户需求是短视频平台发展的根本导向。短视频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笔者研究团队于2022年底至2023年上半年完成了一项题为“青少年群体对主流中短视频平台的认知与评价”的问卷调查。受访者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在18岁至40岁之间。年龄之间,涵盖不同的职业身份。调查问卷中,受访者认为短视频平台应重点向用户推荐信息丰富的内容,推荐率达到72.75%。可见,短视频内容知识是目前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本研究试图分析抖音平台知识短视频的特点,揭示其在知识构建中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抖音平台知识内容特征分析
本研究从生产者、内容普遍性、内容生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抖音平台上的智力内容呈现出以下特征。
1、多元主体重组智力内容生产模式。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以其高速率、低延迟、大连接的优势,能够促进视频制作的程序化、智能化和多样化。从视频编辑到作品呈现再到分享传播,便利性得到了提升,内容制作的门槛也得到了提高。这就大大减少了,大大释放了用户端的生产潜力。短视频平台赋予个人或组织实践创造力的能力,使个人从知识内容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形成美国学者基思·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所描述的“网络环境中每个人的持续生产”。 、策划和聚合的知识”。
在大众创业生产模式下,创作主体从传统的专业从业者、权威人士扩展到普通知识剩余者,实现了知识内容生产者的下沉,形成了UGC(用户生成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的模式。 )为基础的内容生产模型。 UGC模式下,非专业普通用户自发生产和分享知识,能够激发大众的创造欲望,知识生产中的职业、年龄、阶层的壁垒被打破。比如,济济大学退休教师吴育仁,在抖音上科普物理科普知识、展示有趣的物理实验,被“粉丝”亲切地称为“科学奶奶”。 UGC的知识内容涵盖生活、育儿、美妆、萌宠等多个品类,极大丰富了平台的知识内容生产。大多数PGC用户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他们创作的内容专业性很强。因此,它在知识深度和视频效果呈现上都优于UGC。优点是制作的视频质量高,容易火爆。与此同时,介于专业用户和普通用户生产之间的PUGC模式和以知识内容生产为职业的OGC模式也逐渐成型,共同形成了一个平台生态系统。多种生产主体并存。
2.内容是通用的,演示文稿也很容易理解。 《2022抖音知识数据报告》显示,知识内容作品浏览量前三名分别是生活技能、文艺、科普视频。这三个领域也是粉丝数过万的创作者数量增长最快的。其中,生活技能视频数量最多、发行量最大。相关话题超过800个,年浏览量过亿。类别涵盖美食、美妆、旅游、装饰、萌宠、婚恋等,视频内容大多与主播结合。其特点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向观众传达生活体验,充满生活气息。文艺影视主要传播传统文化技艺和现代前卫艺术。例如,抖音推出的“非遗伙伴计划”,利用民间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和知识解读,弘扬和弘扬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科普视频有多种类型。例如,人文科普视频致力于歌颂文化经典、弘扬正能量价值观,健康养生视频则侧重于传播医疗保健知识、提高公众健康预防意识。知识型短视频的特点虽然集中于各个领域,但选择较为热门的内容向公众传播,有利于用户了解知识。
除了知识内容的大众化和大众化之外,内容呈现的接受度也是知识短视频具有较高普遍性的重要原因。有的主播亲自示范,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知识解读更加直观清晰,比如举起健身跑道天花板的刘耕红;有的主播声音富有表现力,让知识学习充满乐趣,比如幽默的考研老师张雪峰;有的通过具体实地考察真实场景来解读抽象的人文地理知识,比如在抖音上拥有千万粉丝的旅游主播“小黑朱明”;其他主播会在视频解说中插入生动有趣的动画或视频。音频使晦涩的技术术语更容易理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通俗易懂的讲解,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让知识学习变得有趣、通俗,增强了知识呈现的亲和力。
3、适应现代用户快节奏的浏览习惯。知识短视频本质上是一种将知识内容进行视频处理并通过平台推送的传播形式。它打破了早期以文字、图片、音频为载体的知识传播媒体形式。它可以通过动态图片和音频效果来传达。复杂的知识只需几十秒或几分钟就能呈现出来。与图文时代相比,知识短视频强调知识学习的可及性、趣味性和选择性。用户可以更直接、方便、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充分迎合现代社会。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高速浏览的习惯。基于此,我们可以发现,知识型短视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形式上“短”、“平”、“快”,可以让知识点在短时间内快速清晰地列出来。不仅减少了用户获取知识的时间,还提高了沟通效率,深度贴合移动时代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观看需求。二是内容有趣、结构化,更有利于用户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第三,制作时间成本低、灵活性高,能够更好地满足普通用户创作知识内容的愿望,丰富短视频平台的知识内容。
2、抖音知识平台建设的困境
尽管抖音平台的知识短视频在制作者、内容普适性、制作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制约了平台知识的创造,造成了以下困境。
1.知识内容的质量和新颖性不高。生产主体多元化的特点直接导致平台知识内容占比低、内容同质化。首先是缺乏高质量的智力内容。尽管PGC、PUGC和OGC模式下产生的知识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这三种模式的用户数量远远少于UGC。由于知识储备和专业性的限制,UGC用户群体在选材上缺乏敏锐的意识。专业眼光,内容解读上缺乏结构化的逻辑思维,制作和呈现上模板化的机械套路。再加上UGC用户的个体差异,制作的知识短视频鱼龙混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抖音用户向三四线城镇转移,知识内容生产和观看群体的草根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导致PGC和OGC生产的优质内容被淹没,整体知识短视频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就会大打折扣,降低用户对平台知识的认知。
其次,知识内容同质化严重。抖音有精准的算法推荐机制。从视频推送端来看,这种机制遵循的是围绕热门话题标签支撑流量的逻辑,从而导致了知识生产上的跟风热潮,比如2023年3月淄博烧烤爆发时,铺天盖地的出现。抖音平台上的值机优惠、旅游攻略推送让人眼花缭乱。追随“热点”是当前用户生产知识内容的原则。不管他们是否专业,也不在乎表达是否到位,只要能抓住热度,他们就能模仿。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平台基于个人兴趣的算法推荐机制很容易加深个人用户对内容同质化的感知。当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个热门知识点产生强烈兴趣时,就会集中观看此类视频。平台在捕获用户的浏览痕迹后,会将此类视频无差别地推送给用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用户对平台知识内容缺乏新颖性的刻板印象。
2.缺乏出圈的信息内容。抖音平台知识短视频强大的普适性是基于内容的大众性。也就是说,视频内容适合不同职业身份、不同年龄段的人观看。这也带来了知识内容缺乏鲜明特征、识别困难的问题。低度问题。这些短视频涉及的知识内容基本上都是“一刀切”的知识。它本质上是为公众普及的基础知识。它没有年龄、专业或职业门槛。它是一种通识教育,适合任何群体学习。尤其是生活类、文艺类、科普类视频主要以展示个人生活、传达人文理念和社会价值观为主。内容针对性和差异化不强,无法给特定群体留下深刻印象。用户粘性较弱。 。
此外,短视频赛道其他强手的挤压,也让抖音的智力内容无法脱颖而出。问卷调查显示(如图1所示),从用户端来看,哔哩哔哩和小红书的知识属性明显高于抖音。尤其是以“知识社区”闻名的哔哩哔哩,在知识版块上甚至比抖音更胜一筹。距离不小。属于不同知识社区的UP主是B站知识内容创作的中流砥柱。B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B站日均活跃UP主数量同比增长24%,平均每月视频提交量接近2150万。从金融科技领域的“半佛仙”,到刑法领域的罗翔,再到定位专家顾俊辉,这些硬核UP主的知识视频不断在网络上走红,对抖音内生知识内容产生强烈影响。再加上缺乏视频制作者和推广力度,抖音很少有能够走出行业的知识短视频。
3、知识内容运输简单、剪裁问题突出。知识型短视频要适应用户快节奏的浏览习惯,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列出知识点。这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普通抖音用户抄袭原创内容,即专业创作者的原创知识的情况。工件的简单移动和切割。完整的知识内容被肢解重组,包装成吸睛的短视频后,知识被娱乐性所掩盖,用户的求知欲望被寻求刺激的本能所取代,无法真正探索视频内容中包含的知识。如果观众仅仅沉迷于视频内容的娱乐性,就无法实现普及知识的初衷。同时,碎片化的内容无法形成完整系统的学习语境,使观众养成了快餐化、肤浅的学习习惯,难以集中精力钻研视频所涉及的完整知识,消解了对视频的严肃性和敬畏感。知识学习。 ,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的学习氛围。
内容转让涉及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亟待解决。版权监测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短视频平台上专业知识、应试内容的侵权最为严重。与传统知识传播相比,短视频时代的知识传播维权难度更大。首先,内容侵权的界限仍然模糊。即使素材存在侵权,也可以通过剪辑、配音、文案修改等特殊处理来逃避审查。二是平台审核机制不完善,把关人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第三,维权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虽然抖音原创保护计划全面升级,有了原作者认证、版权证书等诸多新措施,但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管理,审核者主要是机器,无法实现严格的筛选。长此以往,会极大削弱优质制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影响平台智力内容的整体质量。
强烈的娱乐标签掩盖了平台的知识。问卷调查显示,用户对抖音平台最大的感受是“娱乐性”强。也就是说,娱乐、娱乐视频是抖音最突出的特点,这也淡化了平台的知识属性。抖音强大的娱乐标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娱乐视频数量占据绝对优势。据笔者对抖音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影视娱乐、喜剧类账号数量已成为抖音最具优势的账号类型。到2023年,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10.4%和9.2%。巨大的内容体量造就了抖音的音乐平台娱乐氛围浓厚。二是由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受访者表示,他们最有可能使用抖音进行娱乐、打发无聊时间(图2),最喜欢从抖音获取“影视综艺/明星娱乐”和“恶搞/搞笑”视频内容。可见抖音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娱乐阵地。提到抖音,用户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休闲放松的地方。这种强烈的标签,极大地淹没了抖音的知识。
3、抖音知识平台构建优化策略
基于以上困境,抖音可以从知识内容调性、用户群体细分、版权保护、学习场景打造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平台的知识水平。
1、打造“高端、精品”内容,提升平台知识调性。笔者认为,“高端、尖端”的内涵是可以拓展的,知识内容可以从字面的高门槛、尖端、尖端领域延伸到一些有趣、新颖、易于上手的领域。了解利基领域。具体来说,一是探索质量与流量相结合的“明星模式”。在创作者甄选方面,一方面,平台邀请罗翔、薛兆丰、沉逸飞等各领域知名专家;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具有独特个人特色的知识型KOL,如@ibi道THU、@苏星河牛童。为了提高创作者、普通受众用户和平台之间的粘性,可以通过抖音原创知识内容的“独家”或“首发”来加强创作者与平台的“绑定”。
二是打造文化艺术领域“工匠模式”。 “文化艺术欣赏”内容在年轻人中需求量巨大,市场广阔。除了琴棋书画音乐舞蹈等一般常识外,还可以探索小众艺术类型和工艺,打造“工匠模式”。例如,我们可以对“艺术欣赏”、“小众艺术门类”、“濒危传统技艺”、“艺术家日常生活”等细分领域的内容进行探索和扶持,以“小众”的方式提升平台智力内容的调性。但美丽”的形式。
三是优化现有优质内容的推广创作。采访发现,学生用户对抖音“大师课”等各类优质知识内容认知度较低。大多数人只是听说过,参与意愿较低。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优质内容推广力度不够,尚未受到学生用户的欢迎。建议重点发展大学生和教师群体,与大学合作推广和创作内容。其次,现有的优质内容主播虽然都是垂直领域的专家,但在大众层面的热度略低。建议结合上述“名人模式”,利用名人和热点话题打造优质知识品牌。
2.细分用户群体,扩大沟通覆盖范围。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的用户细分理论是企业精准培养用户、提升用户品牌忠诚度的重要标准。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短视频平台上的知识内容创作。实现用户细分有两个内涵:知识内容的差异化和供需的精准对接。基于此,笔者认为,知识内容的创作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量身定制,推送品牌活动内容,以加深用户对抖音的品牌印象。比如从年龄层面,针对年轻用户,可以制作和推荐大量潮流文化艺术内容,举办一些青少年文化艺术节;年轻用户可以推荐更多科普内容;老年用户可以推荐更多健康养生、传统文学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职业、身份、性别、地域等定制推送个性化内容。
目前大部分知识内容创作者仅将注意力局限于抖音平台,仅使用单一账号发布作品,而忽略了多渠道的传播方式。构建抖音平台账号矩阵,开设多个关联账号,持续发布针对主账号的相关知识内容,实现平台内部导流,提高平台内容的用户渗透率。例如,范登读书就是矩阵推广的代表案例。其在抖音平台搭建矩阵,成功打造帆灯IP。此外,抖音平台推广还可以与微信、微博、视频网站以及线下实体推广相结合,扩大传播覆盖面。例如,积极参与话题挑战,主动发起话题功能——类似微博超级聊天——形成平台的外部流量导流。这可以促进知识内容在用户之间快速、广泛传播。
3.加强版权保护,实现原创与复制良性互动。短视频时代,知识侵权问题一直困扰着平台和知识创造者。尽管国家和平台出台了众多版权保护政策法规,但短视频平台上的知识产权内容侵权行为仍然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侵权边界模糊、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才是问题所在。目前,各监管方对侵权的定义较为宽泛,仅侧重于明确的内容盗用。对于通过对原始素材进行特殊处理的内容复制者,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因此,平台首先要做好内容审核工作。检查采用人机审查机制,严厉查处侵权作品。在科技赋能普通用户的背景下,知识内容转移的问题很难完全杜绝。与其针锋相对,不如采取灵活策略,促进原创者与转载者良性互动。广泛适用的知识共享许可证( )或许值得借鉴。该协议更加注重沟通和协商,注重许可方式和开放共享,直接在原创者和用户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联系。视频中简单明了的授权符号可以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让创作者和使用者相互认可。
4、以“泛知识”吸引全民参与,打造短视频学习场景。早期深度访谈显示,用户不仅有很高的意愿在抖音上获取大量、全面的“泛知识”,而且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对此,笔者认为,抖音除了现有的“泛知识”内容激励外,还可以依托“学习”专区功能,为用户开放定制功能,让用户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类别;还可以在抖音排行榜中添加“知识榜”,以话题的形式呈现热门知识内容,为用户提供清晰的学习入口,营造学习氛围,增强用户的知识感知平台。此外,调查还显示,“生活技能”、“文化艺术欣赏”、“天文地理”、“政治历史”等内容更受年轻人青睐。建议抖音重点创新话题、标签等内容聚合形式,方便用户快速获取多维度内容,帮助用户拓展兴趣。
短视频时代,知识内容看似是资本运作的商业产品,但实际上与之有很大关系。从宏观上讲,影响全社会的学习氛围,对文化强国建设产生直接影响;从微观层面来说,对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完善短视频平台的知识化建设不仅具有商业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传播学院